盐梅

yán méi [ yan mei]
繁体 鹽梅
注音 一ㄢˊ ㄇㄟˊ

词语释义

1.盐和梅子。盐味咸,梅味酸,均为调味所需。亦喻指国家所需的贤才。 2.调和;和谐。 3.盐花梅浆。可用以擦洗银器。 4.白梅的异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一.梅》。

词语解释

  1. 盐和梅子。盐味咸,梅味酸,均为调味所需。亦喻指国家所需的贤才。

    《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孔 传:“盐咸梅醋,羹须咸醋以和之。”《梁书·处士传·庾詵》:“勒州县时加敦遣,庶能屈志,方冀盐梅。” 清 李渔 《玉搔头·分任》:“急递盐梅信,飞传鼎鼐家。” 郭沫若 《创造十年》十三:“外来稿件不加减一下盐梅,它是不肯入口的。”

  2. 调和;和谐。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声得盐梅,响滑榆槿。” 宋 苏辙 《除冯京彰德军节度使制》:“和而不同,性有盐梅之德。”

  3. 盐花梅浆。可用以擦洗银器。

    唐 白居易 《寄两银榼与裴侍郎因题两绝》之二:“惯和麴蘖堪盛否?重用盐梅试洗看。”自注:“银匠洗银,多以盐花梅浆也。”

  4. 白梅的异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一·梅》。

引证解释

⒈ 盐和梅子。盐味咸,梅味酸,均为调味所需。亦喻指国家所需的贤才。

《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孔传:“盐咸梅醋,羹须咸醋以和之。”
《梁书·处士传·庾詵》:“勒州县时加敦遣,庶能屈志,方冀盐梅。”
清李渔《玉搔头·分任》:“急递盐梅信,飞传鼎鼐家。”
郭沫若《创造十年》十三:“外来稿件不加减一下盐梅,它是不肯入口的。”

⒉ 调和;和谐。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声律》:“声得盐梅,响滑榆槿。”
宋苏辙《除冯京彰德军节度使制》:“和而不同,性有盐梅之德。”

⒊ 盐花梅浆。可用以擦洗银器。

唐白居易《寄两银榼与裴侍郎因题两绝》之二:“惯和麴蘖堪盛否?重用盐梅试洗看。”
自注:“银匠洗银,多以盐花梅浆也。”

⒋ 白梅的异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一·梅》。

盐梅的国语词典

盐味咸,梅味酸,都是调味的必需品。《语出书经.说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乃殷高宗命傅说为相的言辞,说他是国家极需要的人,后因用以称美相业的言辞。《梁书.卷五一.处士传.庾诜传》:「勒州县时加敦遣,庶能屈志,方冀盐梅。」

盐梅的网络释义

盐梅

  • 盐梅:植物名称
  • 盐梅:汉语词汇
  • 盐梅 (汉语词汇)

  • 盐梅,汉语词汇。
  • 拼音:yán méi
  • 释义:1、盐和梅子。 盐味咸,梅味酸,均为调味所需。亦喻指国家所需的贤才。2.调和;和谐。 3.盐花梅浆。可用以擦洗银器。 4.白梅的异名。
  • 汉字详情

    yán [yan]
    部首: 510
    笔画: 10
    五笔: FHL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GYBT
    四角: 431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卤,监声。本义:食盐)

    (2) 同本义

    若作和羹,尔惟盐梅。——《书·说命下》

    鲁盐漆丝。——《史记·货殖列传》

    (3) 又如:盐酱口(说不吉利的话,且得到应验);盐枭(私贩食盐的人);盐斤(宋代官盐以百斤、千斤为计算单位,故称“盐”为“盐斤”);盐捕分府(知府下面专管盐务的同知);盐钞法(宋代实行的商人凭盐钞运销食盐的法规,即食盐专卖法);盐呆子(蔑称盐商);盐官(今浙江海宁);盐院(盐政衙门。盐政是管理地区盐务的官员,清代由省的总督或巡抚兼任);盐丁(在盐田工作的人);盐引(政府授予商人运销官盐的凭证);盐车(运盐的车)

    (4) 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NH 4 + )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5) 含有氢离子的盐叫酸式盐,如:碳酸氢铵(NH 4 HCO 3 );硫酸氢钠(NaHSO 4 );磷酸二氢钾(KH 2 PO 4 )

    (6) 含有氢氧根离子的盐叫碱式盐,如:碱式碳酸铜(Cu 2 2 CO 3 )

    (7) 不含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的盐叫正盐,如:氯化钠(NaCl);碳酸钠(Na 2 CO 3 )。此外还有复盐(如明矾)等

    英文翻译

    salt

    方言集汇

    ◎ 粤语:jim4

    宋本广韵

    部首: 420
    笔画: 11
    五笔: STX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