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

yāo qǐng [yao qing]
繁体 邀請
注音 一ㄠ ㄑ一ㄥˇ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邀请 yāo qǐng

1.  请人出席或参加。

邀请客人吃饭。
invite; send an invitation to;

2.  发出请帖。

他并不邀请,而是命令。

3.  正式请求人到自己的地方来或去约定的地方,或是做某件事。

邀请他做主管。

词语解释

  1. 请人到自己的地方来或到约定的地方去。

    唐 卢纶 《浑赞善东斋戏赠陈归》诗:“公子无仇可邀请, 侯 赢此坐是何人。”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一折:“邀请 关公 江 下赴会为庆,此人必无所疑。”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九:“经不住他再三邀请,只好勉强去了。”

引证解释

⒈ 请人到自己的地方来或到约定的地方去。

唐卢纶《浑赞善东斋戏赠陈归》诗:“公子无仇可邀请, 侯赢此坐是何人。”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一折:“邀请关公江下赴会为庆,此人必无所疑。”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九:“经不住他再三邀请,只好勉强去了。”

邀请的国语词典

招请。

邀请的网络释义

邀请

  • 邀请,译为请人到自己的地方来或到约定的地方去。
  • 出处:请人到自己的地方来或到约定的地方去。 唐 卢纶 《浑赞善东斋戏赠陈归》诗:“公子无仇可邀请, 侯 赢此坐是何人。”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一折:“邀请关公江下赴会为庆,此人必无所疑。”《东周列国志》第一百七回:“至是,轲受燕太子丹厚恩,欲西入秦劫秦王,使人访求盖聂,欲邀请至燕,与之商议。”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九:“经不住他再三邀请,只好勉强去了。”
  • 邀请造句

    校长三顾茅庐,诚恳地邀请爷爷再返学校代课。
    一听她接受了他的邀请,他立即心花怒放。
    爸爸经常邀请老同学到家里做客。
    因为家里有事儿,李丹委婉地拒绝了李平的邀请。
    这次会议邀请了国内外许多著名专家。
    同学们用红纸制作了请柬,邀请各科老师参加新年晚会。
    某协会向牛博士发出了邀请函。
    他一面忙着照顾弟妹一面婉拒了同学们的邀请。
    市委书记邀请专家学者,商讨改革大计。
    他受到了领导的邀请,欣然前来参加酒会。
    因为有急事,我推却了他的盛情邀请。
    校长邀请几位同学参与制订学校的工作计划。
    我邀请了几位老同学来家里做客。
    他诚心诚意地邀请你,你就不要推辞了。
    他被邀请为这本新书拟写书评。
    我国首次举办了国际女子技巧邀请赛。
    姑娘婉转地拒绝了对方发出的邀请。
    真正的好朋友,应该在你得意的时候,只有邀请才来,在你失意的时候,会不请自来。
    唯一真正自由的人是能够拒绝宴会的邀请而不用提出理由的人。
    当你身处顺境,只在接受邀请才来访,而当你身处逆境时不邀自来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

    汉字详情

    yāo [yao]
    部首: 306
    笔画: 16
    五笔: RYTP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HSK
    四角: 383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敫声。本义:迎候)

    (2) 同本义

    邀相见。——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邀我至田家。——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北邀当国者。——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邀见讲钧礼。——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邀接(迎接);邀迓(迎请);邀迎(迎合)

    (4) 逢,遇到

    邀殊宠,一枝已傍日边红。——清· 洪昇《长生殿》

    (5) 又如:邀世(逢世);邀乐(遇到欢乐);邀天晴(逢天晴);邀幸(侥幸,幸运)

    (6) 阻拦;截击

    又怕山北诸州出兵,邀其归路而击之。——《新编五代史平话》

    (7) 又如:邀截(阻截);邀留(婉称被俘获);邀勒(遮拦;阻挡);邀丐(阻截索求);邀伏(设伏兵拦 击);邀劫(拦路抢劫)

    (8) 请求;谋求

    吾乘时邀幸,得为吏部尚书。——《魏书·崔亮传》

    (9) 又如:邀恩(清代对年过八旬而未录取的考生赐赏举人称号);邀名(求取好的名声)

    (10) 招 。如:邀召(邀请);邀延(犹邀请);邀帖(请帖);邀呼(招唤)

    (11) 要挟

    邀其上者。——宋· 苏轼《教战守》

    (12) 又如:邀君(要挟君主);邀勒(强迫;逼勒);邀胁(要挟;威胁)

    英文翻译

    invite, welcome; meet, intercept

    方言集汇

    ◎ 粤语:jiu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au1 [客英字典] jau1 jeu1 [台湾四县腔] jau1 jeu1 [东莞腔] jau1 [陆丰腔] jau1 [宝安腔] jau1 [客语拼音字汇] yau1 yeu1 [梅县腔] jau1
    ◎ 潮州话:iou1/iao1 hiou1/hiao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三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堯平聲開口四等keukieu
    qǐng [qing]
    部首: 226
    笔画: 10
    五笔: YGEG
    五行:
    吉凶:
    仓颉: IVQMB
    四角: 35727

    详细解释

    名词

    通“情”。情况,实情

    上下请通。——《墨子·尚同中》

    四璧而知请。——《管子·白心》

    动词

    (1) (形声。从言,青声。本义:拜访)

    (2) 同本义

    请,谒也。——《说文》

    使人为秋请。——《史记·吴王濞传》。集解引律云:“秋曰请。”

    不得入朝请。汉律盖改周礼之觐为请也。——《史记·魏其武安侯传》

    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史记·魏公子列传》

    公卿相造请禹。——《史记·酷吏列传》

    (3) 又如:请谒(拜见)

    (4) 请求;要求

    请,求也。——《广雅·释诂三》

    墓地不请。——《礼记·王制》

    夫请者,非可诒托而往也,必亲之者也。——《谷梁传·定公元年》

    臣是以无请也。——《韩非子·喻老》

    请为王吹竽。——《韩非子·内诸说上》

    曹刿请见。——《左传·庄公十年》

    力请客。——清· 魏禧《大铁椎传》

    (5) 又如:请命乞身(请求离职退休);请一个示(请求指示);请了训(请求训示);请蠲(请求免除田赋);请期(婚礼之一,在行聘之后,请求女家同意婚期);请咨(请求给予咨文);请和(求和);请托(走后门;拉关系)

    (6) 询问

    摈者去请事。——《仪礼·士昏礼》。注:“犹问也。”

    (7) 又如:请仙(扶乩求仙,以卜休咎);请日(卜问吉日);请故(诘问其事故);请罪(责问对方己有何罪)

    (8) 召;邀请

    战则请从。——《左传·庄公十年》

    (9) 又如:请唤(请召呼唤);请会(一种邀请他人参加的小型贷款形式);请召(招请);请逆(请人往迎);请卖爵子(即请爵卖子);请香头(请巫婆下神);请不将(请不了;不能请)

    (10) 宴请 。如:请你们来吃晚饭;宴请(设宴招待);请状(请帖。邀请客人的通知);请客

    (11) 问候 。如:请病(看望、问候病人)

    (12) 告诉

    主人答,再拜,乃请。——《仪礼》。郑玄注:“请,告也,告宾以射事。”

    (13) 愿意 。如:请顺(愿意归顺);请服(愿意顺服)

    (14) 在请求时用作表示礼貌

    请说之。——《墨子·公输》

    请从吏夜归。——唐· 杜甫《石壕吏》

    请先言人之老少。——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15) 又如:请进来;请喝茶吧

    (16) 请教,请示

    请所之。——《资治通鉴·唐纪》

    英文翻译

    ask, request; invite; please

    方言集汇

    ◎ 粤语:cing2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