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罪

wèi zuì [wei zui]
注音 ㄨㄟˋ ㄗㄨㄟ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畏罪 wèizuì

(1) 犯罪后担心遭到惩罚

畏罪自杀
dread punishment for one's crime

引证解释

⒈ 畏惧罪刑。

《韩非子·问辩》:“是以愚者畏罪,而不敢言,智者无以讼。”
《史记·酷吏列传》:“是时民朴,畏罪自重。”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孝女》:“庙主畏罪,与其徒终夜巡视。”
茅盾《清明前后》第二幕:“现在, 唐文君的恐惧和悲痛,使他畏罪之心突又占了上风。”

畏罪的国语词典

畏惧罪刑。

如:「畏罪潜逃」、「畏罪自杀」。

畏罪的网络释义

畏罪

  • 畏罪是汉语词汇,拼音weì zuì,指犯罪后担心遭到惩罚。
  • 畏罪的翻译

    英语: to dread punishment, afraid of being arrested for a crime
    法语: craindre la punition, craindre le châtiment

    畏罪造句

    这家伙畏罪潜逃,今天自己送上门来,岂不是飞蛾投火。
    拘押约瑟夫的圣珀尔滕监狱负责人说,狱方为防止约瑟夫畏罪自杀,特意将他与众囚犯隔开,关押在一个受监控的牢房。
    曼德拉城城主克莱顿伯爵屠杀无辜村民,畏罪潜逃!
    这个世界是肿么了,主要当事人应该算是“畏罪潜逃”。
    所以我们初步判断,陈雨凡的自杀原因为畏罪自杀。
    一位来自苏州的网民写道,我本以为是畏罪自杀撞墙死的,没想到是“躲猫猫”死了!
    诚使中外一心,誓除此害,不惑于姑息,不视为具文,将见人人涤虑洗心,怀刑畏罪,先时虽有论死之法,届期并无处死之人。
    第七十五章畏罪潜逃?第七十六章驱逐。
    有几个证人都供述了波特被带到凶杀场所的畏罪行动。
    白风语是畏罪自杀,安夏洛是因为不愿意爱人独自离去而自杀的。
    天爱基金会是孤儿院的资金来源,前两年传出洗钱的新闻,后来不了了之,谢院长被披上畏罪潜逃的罪名,又和洗钱联系上,基金会的嫌疑最大。
    董爷,那小子会不会见着府内值钱的东西,心生贪念,然后偷走,因为怕被发现,所以畏罪潜逃?
    他们还说,这些都是将军的错,三日之后他们还要在来,要你是畏罪潜逃,那他们就去找城隍来评理,讨一个说法!
    陈充媛昨晚畏罪自刭了,父皇没有给任何封诰,直接让陈家派人领了回去,又责罚了陈家。
    高雄医学院刘姓学生昨在高雄三民区遭人杀害,警方锁定同系黄姓学生涉重嫌,今黄姓学生疑似畏罪烧炭自杀。
    第一,他们在不远处埋伏了人,如果我们出去他们就可以就地格杀,理由是畏罪潜逃。
    淮南王见贲赫畏罪潜逃,上书言变,本来已经怀疑他会说出自己暗中部署的情况,汉王的使臣又来了,有了相当的验证,就杀死贲赫的全家,起兵造反。
    罗森,你还知道回来呀,我还以为你拿着我的钱畏罪潜逃了呢。
    畏罪逃了出来,藏在这大树坡剪径过活。
    二月二,神龙领着健康、快乐、幸福、好运等人依次进入你的家门;烦恼将仓皇而逃,疾病将销声匿迹,霉运将畏罪自尽。好一个幸福的二月二啊,祝你二月二快乐。

    汉字详情

    wèi [wei]
    部首: 521
    笔画: 9
    五笔: LGEU
    五行:
    仓颉: WMV
    四角: 6073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据甲骨文意思是鬼手拿杖打人,使人害怕。本义:害怕)

    (2) 同本义(对威势、威严的害怕)

    畏,惧也。——《广雅·释诂二》

    畏,恐也。——《广雅·释诂四》

    不畏不怒。——《列子·黄帝》

    天明畏。——《书·皋陶谟》

    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孟子·梁惠王下》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史记·魏公子列传》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战国策·齐策》

    然畏愬。——《资治通鉴·唐纪》

    忧谗畏讥。——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巍巍乎可畏。——明· 刘基《卖柑者言》

    畏其唇吻。——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3) 又如:畏威(畏惧权势);畏威怀德(害怕他的威严,怀念他的恩德);畏之如虎(像怕老虎那样害怕);畏天知命(谓知天命,识时务);畏死贪生(害怕死亡,贪恋生存);畏戒(畏惧戒惕);畏附(畏惧依附)

    (4) 敬;敬服

    心畏相公。——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5) 又如:畏天恤民(敬畏上天,爱怜下民);畏天悯人(敬畏天命,悯惜世人的困苦);畏伏(敬服);畏俯(犹敬服);畏敬(尊敬;敬重);畏钦(尊敬钦佩);畏爱(敬佩爱戴);畏羡(敬重羡慕)

    (6) 吓唬 。如:畏语(指恫吓他人的言语)

    (7) 担心

    畏有家人来洒扫。——唐· 王建《寒食行》

    (8) 避开

    客子常畏人。——三国 魏· 曹丕《杂诗》

    (9) 憎恶;怨恨

    畏,恶也。——《广雅》

    是后魏王畏公子之贤能。——《史记·魏公子列传》

    (10) 忌妒 。如:畏后生

    (11) 死,古代指被兵器杀死

    人皆见曾点曰:“无乃畏邪?”——《吕氏春秋》

    名词

    (1) 通“隈”。弯曲处

    夫角之中,恒当弓之畏。——《考工记》

    (2) 罪

    畏,罪也。——《广雅》

    形容词

    险恶的

    畏路不堪论。——吴国伦《得元乘书》

    英文翻译

    fear, dread, awe, reverence

    方言集汇

    ◎ 粤语:wai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wui5 [客英字典] vui5 [陆丰腔] wui5 [东莞腔] wui5 [台湾四县腔] wi5 [梅县腔] wi5 wui5 [海陆丰腔] wui5 [宝安腔] wui5 [客语拼音字汇] vui4
    ◎ 潮州话:威3 [澄海、潮阳]畏3<鼻化> ,ui3(ùi) [澄海、潮阳]uin3(ùi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八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胃微合去聲合口三等ʔĭwəiqyoih/voy
    zuì [zui]
    部首: 520
    笔画: 13
    五笔: LDJD
    五行:
    仓颉: WLLMY
    四角: 60111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辛,从自,言罪人蹙鼻苦辛之忧,自亦声。本义:作恶或犯法的行为)

    (2) 同本义

    辠,犯法也。——《说文》。秦以辠似皇字,改用罪。

    辜辟戾辠也。经传皆以罪为之。——《尔雅》

    畏此罪罟。——《诗·小雅·小明》

    君子以赦过宥罪。——《易·解卦象下传》

    无功不赏,无罪不罚。——《荀子·王制》

    离桓之罪。——《国语·晋语》

    或闻无罪。——《史记·陈涉世家》

    恶不忍闻,罪不容诛。——《汉书》

    治臣之罪。——诸葛亮《出师表》

    某知罪矣。——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3) 又如:罪首(罪魁祸首);罪失(罪愆和过失);罪眚(罪愆,罪过);罪瑕(罪愆);罪祸(罪愆);罪累(罪过);罪悔(罪过);罪殃(罪过);罪辜(罪咎);罪衅(罪行;过恶);罪例(犯罪的案例)

    (4) 罪人

    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书·牧誓》

    吾见强弩长戟,诛罪安民,以取公侯者有矣。——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5) 又如:罪囚(罪犯);罪孥(罪犯的家属);罪徒(服刑的囚犯);罪疾(邪恶的罪人);罪脑(罪首);罪隶(古时罪人家属之男性没入官府为奴者)

    (6) 过失;错误

    王曰:“此则寡人之罪也。”——《孟子·公孙丑下》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史记》

    不替孟明,孤之过也。大夫问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7) 又如:罪诟(过错;诟病);罪失(罪愆和过失);罪负(过失)

    (8) 苦难;祸殃 。如:受罪;罪殃(祸殃);罪逆(罪孽);罪疾(灾祸);罪恼(罪孽烦恼);罪障(佛教罪孽能障碍诸善,故称“罪障”);罪苦(佛教语。苦难。因为罪孽而蒙受苦难)

    (9) 刑罚

    墨罪五百,劓罪五百…杀罪五百。——《汉书·刑法志》

    (10) 捕鱼竹网

    罪,捕鱼器——《字汇补》

    动词

    (1) 归罪于

    禹、 汤罪己,其兴也悖焉。——《左传·庄公十一年》

    朕若罪宗宪,后日谁肯为国家任事?——明· 孙高亮《于谦全传》

    (2) 又如:不罪(不怪罪;不归罪于);罪己(把罪咎归于自己);罪谴(罪责);罪坐(归罪;连坐)

    (3) 惩罚;治罪

    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变亦可乎?——《韩非子·五蠹》

    乃劝种麦,无或失时,行罪无疑。——《吕氏春秋》。高诱注:“罪,罚也。”

    宗宪无以罪。——《明史》

    (4) 又如:罪人不孥(治罪止于本人,不累及妻和子女);罪法(罪罚);罪辱(处罚折辱);罪律(治罪的律条)

    英文翻译

    crime, sin, vice; evil; hardship

    方言集汇

    ◎ 粤语:zeoi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ui5 [梅县腔] cui5 [沙头角腔] cui5 [东莞腔] cui3 [海陆丰腔] cui6 [陆丰腔] cui6 [宝安腔] cui3 [客英字典] cui5 [客语拼音字汇] cui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四賄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徂賄上聲合口一等zuaix/dzuojdzʰuɒ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