猬锋螗斧

wèi fēng táng fǔ [ wei feng tang fu]
繁体 蝟鋒螗斧
注音 ㄨㄟˋ ㄈㄥ ㄊㄤˊ ㄈㄨˇ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比喻微弱的力量。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猬锋螗斧,潢池盗弄,何以哉!”

成语用法

猬锋螗斧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引证解释

⒈ 比喻微弱的力量。参见“蝟锋”。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二》:“蝟锋螗斧,潢池盗弄,何为哉!”

猬锋螗斧的网络释义

猬锋螗斧

  • 猬锋螗斧一个出处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的生僻成语。“螗斧”即“螳斧”。“螳斧”即螳螂的前足,因常高举如人执斧之形,故名。“猬锋”指刺猬的刺。“猬锋螗斧”比喻渺小的力量。
  • 汉字详情

    wèi [wei]
    部首: 324
    笔画: 12
    五笔: QTLE
    五行:
    仓颉: KHWB
    四角: 46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兽名。即刺猬

    矢如猬毛。——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

    (2) 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食虫目,猬科。如:猬毛(猬之毛。比喻众多);猬缩(刺猬遇敌则缩。比喻人畏缩不前);猬栗(指猬身上的毛刺);猬鼠(猬的别名)

    (3) 指猬毛。形容众多 。如:猬立(猬毛竖起。多比喻因恐惧而毛发耸起);猬列(猬毛竖列。形容多而密);猬附(纷纷归向);猬合(比喻纷纷集结);猬起(喻事变纷起,如猬毛竦竖);猬结蚁聚(喻人多而聚集在一起)

    英文翻译

    vulgar; wanton; low; many; varied; a hedgehog, porcupine

    方言集汇

    ◎ 粤语:wai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vui5 [宝安腔] wui3 [梅县腔] wi5 wui5 [台湾四县腔] wi5 [海陆丰腔] wui5

    宋本广韵

    fēng [feng]
    部首: 506
    笔画: 12
    五笔: QTDH
    五行: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OPHEJ
    四角: 8775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金,夆 fēng声。本义:刀、剑等的尖端或锐利部分)

    (2) 同本义

    底厉锋锷。——《汉书·萧望之传》

    (3) 又如:锋端(指刀剑等兵器的刃口);锋镝(刀刃和箭头。泛指武器);锋锷(锋刃。泛指刀剑)

    (4) 借指刀、剑等有刃的兵器

    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史记·淮阴侯列传》

    (5) 又如:锋钲(利剑和铜钲);锋栝(刀与箭。引申为战争);锋矢(刀和箭)

    (6) 泛指器物尖锐犀利的部分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梦溪笔谈》

    (7) 又如:针锋;笔锋;锋毫(毛笔的尖端)

    (8) 队伍的前列

    布常为军锋。——《史记·黥布列传》

    (9) 又如:锋行(军队的先锋)

    (10) 锐利的情势 。如:锋出(锋刃齐出,锐不可拒。用以比喻事物竟相兴起,层出不穷。同蜂出);锋不可当(指气势凌人、难以抵挡);锋侠(形容盛气凌人,任侠自雄的样子);锋气(锐气)

    (11) ∶地表上分隔冷、暖气团的交线 。如:锋线;锋面

    (12) 古农具名 。如:锋銛(犁锄之类农具)

    (13) 通“蜂”。昆虫名。比喻众多

    今三年之间,灾异锋起,大小毕具。——《汉书·谷永传》

    形容词

    锐利,尖锐 。如:锋戈(锐利的戈);锋骨(突出的骨头)

    动词

    用锋翻地

    凡秋收之后…速锋之,地垣润泽而不坚硬。——《齐民要术》

    英文翻译

    point of spear, sharp point

    方言集汇

    ◎ 粤语:fung1

    宋本广韵

    táng [tang]
    部首: 603
    笔画: 16
    五笔: JYVK
    五行:
    仓颉: LIILR
    四角: 50165

    详细解释

    名词

    (1) 一种形体较小的蝉,背表绿色,头有花冠,喜鸣,声清亮 。

    (2) 螳螂

    锋蝟斧螗。——柳宗元《平淮夷雅》。 潘纬注:“螗,虫也。《后汉史》作螳。”

    英文翻译

    a kind of cicada

    方言集汇

    ◎ 粤语:tong4
    ◎ 客家话:[陆丰腔] tong3 [海陆丰腔] tong2 [客英字典] tong2 [台湾四县腔] tong2 [梅县腔] to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一唐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郎唐開平聲開口一等dʰɑŋdang
    [fu]
    部首: 417
    笔画: 8
    五笔: WQRJ
    五行:
    仓颉: CKHML
    四角: 8022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斤(斧头),父声。本义:斧子,伐木工具)

    (2) 同本义

    斧,斫也。——《说文》

    丧其资斧。——《易·巽卦》。注:“斧,所以断者也。”

    既破我斧。——《诗·豳风·破斧》

    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斧柯(斧柄;斧头与斧柄;做媒);斧脑(斧之背);斧砧(古代刑具);斧绣(持斧绣衣。古执法使者的仪制)

    (4) 白与黑相间的斧形图案

    斧谓之黼。——《尔雅·释器》

    加斧于椁上。——《礼记·檀弓上》

    天子负斧依。——《礼记·明堂位》。注:“斧依,为斧文屏风于户牖之间。”

    负斧扆。——《文选·张衡·东京赋》

    (5) 又如:斧藻

    动词

    (1) 用斧子劈、砍或破开

    公怒,斧其门。——《聊斋志异》

    (2) 又如:斧木

    (3) 删改;修饰 。如:斧琢(以斧削琢。请人修改诗文的谦辞。亦喻指诗文过分修饰雕琢)

    英文翻译

    axe, hatchet; chop, hew

    方言集汇

    ◎ 粤语:fu2
    ◎ 客家话:[梅县腔] bu3 [沙头角腔] bu3 [客英字典] bu3 [海陆丰腔] bu3 [东莞腔] bu1 fu3 [陆丰腔] bu3 [客语拼音字汇] bu3 [台湾四县腔] bu3 [宝安腔] b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九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方矩上聲合口三等pĭupyox/pi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