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态

zhuàng tài [zhuang tai]
繁体 狀態
注音 ㄓㄨㄤˋ ㄊㄞ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状态 zhuàngtài

(1) 状貌特征与动作情态

竞技状态
心理状态
state;condition;state of affairs

(2) 物质系统所处的状况

气体状态的物质
state

词语解释

  1. 人或事物表现出来的形态。

    明 李东阳 《书马远画水卷后》:“右 马远 画水十二幅,状态各不同。”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四章二:“每一个人的眼睛里面,都饱含着一种在饥饿状态中所独有的冷焰。”

  2. 在科学技术中,指物质系统所处的状况。也指各种聚集态,如物质的固、液、气等态。

引证解释

⒈ 人或事物表现出来的形态。

明李东阳《书马远画水卷后》:“右马远画水十二幅,状态各不同。”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四章二:“每一个人的眼睛里面,都饱含着一种在饥饿状态中所独有的冷焰。”

⒉ 在科学技术中,指物质系统所处的状况。也指各种聚集态,如物质的固、液、气等态。

状态的国语词典

外貌或神情。

如:「警报一响,全市立即进入警戒状态。」

状态的网络释义

状态 (科学名词)

  • 状态是人或事物表现出来的形态。是指现实(或虚拟)事物处于生成、生存、发展、消亡时期或各转化临界点时的形态或事物态势。
  • 明 李东阳 《书马远画水卷后》:“右 马远 画水十二幅,状态各不同。”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四章二:“每一个人的眼睛里面,都饱含着一种在饥饿状态中所独有的冷焰。”
  • 在科学技术中,指物质系统所处的状况。也指各种聚集态,如物质的固、液、气等态。
  • 状态 (汉语词语)

  • 状态,是指对象涉及的过程,由一组物理量来表征。例如质点的机械运动状态由质点的位置和动量来确定;由一定质量的气体组成的系统的热学状态可由系统的温度、压强和体积来描述。该词亦指各种物态,例如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等。
  • 状态造句

    已经三天了,病人一直处于昏迷状态。
    由于状态不佳,他在比赛中输得一败涂地。
    教练辞职后,球队陷入群龙无首的状态,成绩一落千丈。
    奶奶的病还处于危险状态,不可掉以轻心。
    马吕斯长期处于不死不活的状态。
    他受伤后,一直处在昏迷状态。
    每当进入那种忘我的创作状态时,他笔端就犹如神助,妙语如珠。
    人在睡眠时,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
    住院的柴老师几天来一直处于半昏迷状态。
    出事三天了,他仍然处于昏迷状态。
    不要忽略小问题,须知堤溃蚁穴,要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他今天精神状态很不好,整天佝偻着腰,说话支支吾吾,语无伦次。
    由于产品不对路,工厂已陷入停顿状态。
    我很羡慕你这样每天都满面春风的生活状态。
    人到了这种状态,能熟练掌握这种语言便指日可待了。
    辩论的双方相持不下,处于胶着状态。
    满清末年,由于列强入侵,使中国陷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扶植处在萌芽状态的新生事物。
    遇到困难,就杜口裹足,消极观望,这种精神状态应当改变。
    职业女性越来越觉得自己深陷这种疲于奔命的状态。

    汉字详情

    zhuàng [zhuang]
    部首: 428
    笔画: 7
    五笔: UD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LMIK
    四角: 3318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犬,爿( pán)声。用具体的动物“犬”表示事物各具形态。本义:犬形)

    (2) 同本义。引申为形状,形态

    状,犬形也。——《说文》

    且曰献状。——《左传·文公十五年》。谓献其骈肋之状也。

    凡铸金之状。——《考工记·桌氏》。杜注:“谓形状。”

    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聊斋志异》

    有双石高竦,其状若门。——郦道元《水经注》

    若啸呼状。——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状类(形似);粉状;杆状;块状;粒状;絮状;海绵状;奇形怪状

    (4) 情形;状况

    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史记·淮阴侯列传》

    欲死秦军状。——《史记·魏公子列传》

    以状语武。——《汉书·李广苏建传》

    巡抚状闻。——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巴陵胜状。——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自绘败状。——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景状亦近。——蔡元培《图画》

    (5) 又如:现状;状容(形态);状候(情况;状态)

    (6) 聘任或奖励人员的证书 。如:奖状;委任状

    (7) 行状,记述死者事迹的一种文体,属于传记类

    敢以状私于执事。——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8) 又如:状略(行状的大略);状式(行状的格式)

    (9) 诉状

    李具状,求在狱候春发遣。—— 方苞《狱中杂记》

    (10) 又如:状头(原告人);状儿(状子;起诉书);告状;状呈(即状子);状告(递状控告)

    (11) 书信

    是以前状辄述鄙城,眷惠手翰还答,益增欣悚。——韩愈《与鄂州柳中丞书》

    (12) 容貌,面貌

    妾无状。——《汉书·东方朔传》。注:“形貌也。”

    不韦使 楚服相见,王后悦其状,高其智。——《战国策·秦策》

    (13) 礼貌 。常与“无”连用,“无状”即没有礼貌之意

    诸侯吏卒异时故徭使屯戍过秦中, 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史记·项羽本纪》

    动词

    (1) 陈述

    自状其过以不当亡者众,不状其过以不当存者寡。——《庄子·德充符》

    再思此言,自状其短,观过知仁,亦足称也。——洪迈《容斋四笔》

    (2) 描绘

    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文心雕龙》

    (3) 又如:状物(描绘事物);状写描绘

    (4) 描摹

    遂以五可之容颜发肤,神情态度,口写而手状之。——《聊斋志异》

    英文翻译

    form; appearance; shape; official

    方言集汇

    ◎ 粤语:zong6

    宋本广韵

    tài [tai]
    部首: 440
    笔画: 8
    五笔: DYN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KIP
    四角: 40333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心,从能。简体字为形声。从心,太声。本义:姿态,姿势与状态)

    (2) 同本义

    態,意态也。——《说文》。段注:“意态者,有是意,因有是状,故曰意态。从心能,会意。心所能必见于外也。”

    柔远能迩。——《虞书》。郑注:“能,恣也,恣即态也。”

    人之态不如备。——《荀子·成相》。按:“诈态也。”

    尽变态乎其中。——张衡《西京赋》

    滂心淖态。——《楚辞·大招》

    狗偷致态。——傅毅《舞赋》

    宁溘死而流亡兮,予不忍为此态也。——《楚辞·离骚》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李渔《芙蕖》

    是以上多故则下多诈,上多事则下多态,上烦扰则下不定。——《淮南子》

    尽态极妍。——唐· 杜牧《阿房宫赋》

    密则无态。——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3) 情状,神情

    览将帅之变态。——司马相如《上林赋》。又如:病态;情态;气态;液态;态色(踌躇满志的神色);态状(状态;状貌);态浓(妆扮浓艳)

    (4) 用以表明动作主体和动词表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 ——见“主态”

    英文翻译

    manner, bearing, attitude

    方言集汇

    ◎ 粤语:taai3
    ◎ 潮州话:tai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