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状况
(1) 情形;情况
词语解释
情况,情形。
汉史氏 《吴淞光复军纪略》:“凡此应付,竭力支撑,种种困难,殆非笔舌所能道其状况。” 邹韬奋 《道听途说》:“我听他说各报的来历和营业状况,熟极而流,如数家珍。”
犹景况。
鲁迅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我离开 仙台 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
引证解释
⒈ 情况,情形。
引汉史氏《吴淞光复军纪略》:“凡此应付,竭力支撑,种种困难,殆非笔舌所能道其状况。”
邹韬奋《道听途说》:“我听他说各报的来历和营业状况,熟极而流,如数家珍。”
⒉ 犹景况。
引鲁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
状况的国语词典
情形。
如:「状况危急」、「状况不明」。
状况的网络释义
状况
状况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犬,爿(
)声。用具体的动物“犬”表示事物各具形态。本义:犬形)(2) 同本义。引申为形状,形态
状,犬形也。——《说文》
且曰献状。——《左传·文公十五年》。谓献其骈肋之状也。
凡铸金之状。——《考工记·桌氏》。杜注:“谓形状。”
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聊斋志异》
有双石高竦,其状若门。——郦道元《水经注》
若啸呼状。——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状类(形似);粉状;杆状;块状;粒状;絮状;海绵状;奇形怪状
(4) 情形;状况
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史记·淮阴侯列传》
欲死秦军状。——《史记·魏公子列传》
以状语武。——《汉书·李广苏建传》
巡抚状闻。——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巴陵胜状。——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自绘败状。——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景状亦近。——蔡元培《图画》
(5) 又如:现状;状容(形态);状候(情况;状态)
(6) 聘任或奖励人员的证书 。如:奖状;委任状
(7) 行状,记述死者事迹的一种文体,属于传记类
敢以状私于执事。——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8) 又如:状略(行状的大略);状式(行状的格式)
(9) 诉状
李具状,求在狱候春发遣。—— 方苞《狱中杂记》
(10) 又如:状头(原告人);状儿(状子;起诉书);告状;状呈(即状子);状告(递状控告)
(11) 书信
是以前状辄述鄙城,眷惠手翰还答,益增欣悚。——韩愈《与鄂州柳中丞书》
(12) 容貌,面貌
妾无状。——《汉书·东方朔传》。注:“形貌也。”
不韦使 楚服相见,王后悦其状,高其智。——《战国策·秦策》
(13) 礼貌 。常与“无”连用,“无状”即没有礼貌之意
诸侯吏卒异时故徭使屯戍过秦中, 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史记·项羽本纪》
动词
(1) 陈述
自状其过以不当亡者众,不状其过以不当存者寡。——《庄子·德充符》
再思此言,自状其短,观过知仁,亦足称也。——洪迈《容斋四笔》
(2) 描绘
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文心雕龙》
(3) 又如:状物(描绘事物);状写描绘
(4) 描摹
遂以五可之容颜发肤,神情态度,口写而手状之。——《聊斋志异》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兄声。本义:寒冷的水)
(2) 同本义
況,寒水也。——《说文》。段玉裁注:“未得其证。…古矧兄、比兄,皆用兄字;后乃用況字,后又改作况。”
(3) 情形,景况(侧重于整个事物的概况)
乱况斯削。——《诗·大雅·桑柔》
客有问雁山游况者,聊以塞责,不足观也。—— 韩愈《雁山杂记》
(4) 又如:况味(境况情味。有时专指境遇);闲况;状况;实况;战况;情况;盛况
(5) 兄 。如:况老(方言。称哥哥);况汉(方言。称哥哥)
(6) 姓
动词
(1) 比拟,比喻
案火灭不能复燃以况之,死入不能复为鬼,明矣。——王充《论衡》
(2) 又如:每下愈况
(3) 光顾;访问
足下不远千里,来况齐国。——《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4) 通“贶”。赐予
成(盛)名况乎诸侯。——《荀子》
北面拜况。——《礼记·聘礼》
亦无况也。——《左传·僖公十五年》
况使臣以大礼。——《国语·鲁语下》
(5) 又如:况施
连词
(1) 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何况”、“况且”
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后汉书·列女传》
况君前途尚可。——《世说新语·自新》
况大国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资治通鉴》
况流俗乎。(流俗:指一般人,世俗之人。)——清· 刘开《问说》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何况在乡间那些没有声名的人呢?草野,与“朝廷”相对,借指民间。闻,这里应读“
”,声名,声誉)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白居易《村居苦寒》
(3) 又如:况乃(何况;况且)
〈副〉,更加
仆夫况瘁。——《诗·小雅·出车》
以众故,不敢爱亲,众况厚之。——《国语·晋语》
又如:况瘁(益加劳瘁、憔悴);况复(更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kong3 [客英字典] kwong3 kong5 [东莞腔] kong5 [梅县腔] kwong3 [陆丰腔] kong5 [海陆丰腔] kong3 [台湾四县腔] kong3 [沙头角腔] kong3
◎ 潮州话:kuang3 (khùa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況 | 許訪 | 曉 | 陽合 | 去聲 | 漾 | 合口三等 | 宕 | 陽 | xĭwaŋ | hyangh/xvan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