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衣

niú yī [ niu yi]
注音 ㄋ一ㄡˊ 一

词语释义

牛衣 niúyī

(1) 用麻或草织的给牛保暖的护被

牛衣古柳卖黄瓜。——· 苏轼《浣溪沙》
cattle clothing

词语解释

  1. 供牛御寒用的披盖物。如蓑衣之类。

    《汉书·王章传》:“ 章 疾病,无被,卧牛衣中。” 颜师古 注:“牛衣,编乱麻为之,即今俗呼为龙具者。”《晋书·刘寔传》:“ 寔 少贫苦,卖牛衣以自给。”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牛衣》:“牛衣者,编草使暖,以被牛体,盖蓑衣之类也。”

  2. 喻贫寒。亦指贫寒之士。

    唐 袁朗 《和洗椽登城南坂望京邑》:“狐白登廊庙,牛衣出草莱。詎知 韩长孺 ,无復重然灰。”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饭鱼》:“额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清 姚鼐 《柬王禹卿病中》诗:“妻子牛衣色尚欣,邑人狗监文谁诵。”参见“ 牛衣对泣 ”。

引证解释

⒈ 供牛御寒用的披盖物。如蓑衣之类。

《汉书·王章传》:“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
颜师古注:“牛衣,编乱麻为之,即今俗呼为龙具者。”
《晋书·刘寔传》:“寔少贫苦,卖牛衣以自给。”
宋程大昌《演繁露·牛衣》:“牛衣者,编草使暖,以被牛体,盖蓑衣之类也。”

⒉ 喻贫寒。亦指贫寒之士。参见“牛衣对泣”。

唐袁朗《和洗椽登城南坂望京邑》:“狐白登廊庙,牛衣出草莱。詎知韩长孺,无復重然灰。”
明陈汝元《金莲记·饭鱼》:“额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清姚鼐《柬王禹卿病中》诗:“妻子牛衣色尚欣,邑人狗监文谁诵。”

牛衣的国语词典

牛只御寒遮雨的覆盖物。用麻草编成,如蓑衣之类。

牛衣造句

一生不作牛衣泣,万事从渠马耳风。
然而,即使牛衣岁月,牛有牛的气质、情趣、境界。
想起过去那段牛衣对泣的贫困日子,夫妻俩不禁掉下泪来。
在贫富不均的社会中,有钱人花天酒地,一掷千金,穷苦人家却是吞菜咽糠,牛衣对泣。
由于多年来的疾病缠身,这对老夫妻已经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他们的生活已到了牛衣对泣的地步。
凭着坚苦卓绝的精神,那对夫妻得以从牛衣对泣的日子挥脱而出,如今已是富甲一方。
虽然身处困境,夫妻总应携手共度难关,徒作牛衣对泣,有何用呢?
在那段最艰困的时期里,他们不是牛衣对泣,便是相互怨对。

汉字详情

niú [niu]
部首: 421
笔画: 4
五笔: RHK
五行:
仓颉: HQ
四角: 250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作“牜”。中间一竖表示牛面,上面两竖加弯表牛角,下面两小撇表示牛耳)

(2) 牛属或近缘属的成员。哺乳动物,体型粗壮,角中空,由头骨向两侧呈大弧度伸出。力大,能耕田、拉车。中国产的以黄牛、水牛为主

牛,大牲也。——《说文》

坤为子母牛。——《易·说卦》

纯离为牛。——《左传·昭公五年》

东邻杀牛。——《礼记·坊记》

牛曰太牢。——《大戴礼记·曾子天圆》

牛田牧田。——《周礼·载师》。司农注:“牛田以养公家之牛。”

风吹草低见牛羊。——《乐府诗集·敕勒歌》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 白居易《卖炭翁》

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耕牛(耕地用的牛);牛酒(牛和酒);牛旄(即旄牛尾);牛性(牛的本性);牛埭(用牛力拉船过堰);牛领(牛的脖子);牛具(耕牛和农具);牛刀(宰牛的刀。常比喻大材器);牛蓑(牛衣。泛指蓑衣);牛骥同皂(牛与千里马同槽而食。喻愚贤不明;牛骥共牢);牛后(牛的肛门。比喻从属地位);牛眠地(合适的坟地)

(4) 星名。牛宿的省称

吴之未灭也,斗、牛之间常有紫气。——《晋书·张华传》

(5) 姓

形容词

比喻性格执拗或倔犟 。如:牛心左性(头脑顽固,性情偏执);牛劲。也喻其温顺、迟钝、笨拙、力气大。如:笨牛;大牛

英文翻译

cow, ox, bull; KangXi radical93

方言集汇

◎ 粤语:ngau4
◎ 客家话:[宝安腔] ngiu2 [客语拼音字汇] ngiu2 [沙头角腔] ngieu2 [东莞腔] ngiu2 [海陆丰腔] ngiu2 [客英字典] ngiu2 ngeu2 [陆丰腔] gniu3 [梅县腔] niu2 ngieu2 [台湾四县腔] ngi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語求平聲開口三等ŋĭəungiu/ngiou
yī,yì [yi,yi]
部首: 623
笔画: 6
五笔: YEU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HV
四角: 007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领口,两旁象袖筒,底下象两襟左右相覆,为上衣形。“衣”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衣”的字与衣服有关。本义:上衣)

(2) 同本义

衣,所以蔽体者也。上曰衣,下曰裳。——《说文》

一戎衣。——《书·武城》。传:“服也。”

薄澣我衣。——《诗·周南·葛覃》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诗·齐风·东方未明》

绿衣黄裳。——《诗·邶风·绿衣》

荀九家乾为衣。——《易·说卦》

夜披衣坐。——唐· 李朝威《柳毅传》

披紫衣。

(3) 又如:衣祛(衣袖);衣袖(衣服的袖子);衣裤(上衣与裤子)

(4) 服装的通称。合上衣下裳而言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诗·秦风·无衣》

无衣无褐。——《诗·邶风·七月》

易衣而出,并日而食。——《礼记》

(5) 又如:衣衿(秀才穿的衣服;亦指秀才的功名);衣不解带(指和衣而睡);衣不周身(衣不蔽体);衣巾寄学(以士子的身份就学);衣袄(军服);衣饭(借指谋生的职业、技能)

(6) 器物的外罩 。如:衣甲(铠甲);衣车(前后有遮蔽的车子);弓衣;剑衣;衣袍(古代指覆盖在棺材外面的布罩)

(7) 指胞衣 。如:衣胞符药(用胎盘做成的药物);衣包(胞衣,胎盘和胎膜)

(8) 涂层 。如:糖衣;防护衣

(9) 膜,薄软柔韧的片、张或层 。如:花生衣

(10) 另见

动词

(1) 穿衣

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孟子·滕文公上》

许子衣褐。

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韩非子·五蠹》

(2) 又如:衣紫腰金(身穿紫衣,腰系金带。喻高官厚禄,荣华富贵);衣帛(穿丝制的衣裳);衣冠(穿衣戴帽)

(3) 遮盖;包扎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易·系辞下》

裂裳衣疮。——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4) 又如:衣被海内(给全国都带来好处);衣饰(掩饰);衣覆(覆盖)

(5) 依靠。后作“依”

(6) 另见

英文翻译

clothes, clothing; cover, skin

方言集汇

◎ 粤语:ji1 ji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i1 [宝安腔] ji1 [台湾四县腔] ji1 [陆丰腔] ji1 [海陆丰腔] ri1 [东莞腔] ji1 [客语拼音字汇] yi1 yi4 [客英字典] ji1 [梅县腔] j1 j5
◎ 潮州话:i1 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八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希微開平聲開口三等ʔĭəiqioi/ioi

牛衣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