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签

yá qiān [ ya qian]
繁体 牙籤
注音 一ㄚˊ ㄑ一ㄢ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牙签 yá qiān

1.  饭后用以剔牙的细尖木签。

toothpick;

2.  用象牙制成的图书标签。

牙签万轴(形容藏书很多)

3.  借指书籍画卷。

架上牙签堆满,案头笔墨纵横。——《画图缘》
books and scroll;

词语解释

  1. 系在书卷上作为标识,以便翻检的牙骨等制成的签牌。

    唐 韩愈 《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诗:“ 鄴侯 家多书,插架三万轴;一一悬牙籤,新若手未触。” 宋 苏轼 《书轩》诗:“雨昏石砚寒云色,风动牙籤乱叶声。”

  2. 指书籍。

    宋 陆游 《冬夜读书示子聿》诗:“絶胜锁向朱门里,整整牙籤饱蠹鱼。” 明 沉受先 《三元记·讲学》:“老来厌舞青萍剑,日常披展牙籤。”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逮社》:“堂名 二酉 ,万卷牙籤求售。”

  3. 报路程用的驿签。

    明 汤显祖 《牡丹亭·移镇》:“羽檄从参赞,牙籤报驛程。”

  4. 用以剔除牙缝残留食物的细签。

    清 乔松年 《萝藦亭札记》卷六:“ 陆云 与兄 机 书,记 曹公 器物有剔齿纤,此即今所用剔齿之牙籤。” 老舍 《茶馆》第一幕:“老人进来,拿着些牙签、胡梳、耳挖勺之类的小东西,低着头慢慢地挨着茶座儿走。”

  5. 牙或骨制的扣签。

    《醒世姻缘传》第二三回:“ 祝其嵩 从袖中取出汗巾解开来,果然是个油緑潞紬银包,一个牙籤销住。”

  6. 旧时官府用以传令拘捕犯人的签牌。

    任光椿 《戊戌喋血记》第十二章:“将台正中,早已为他摆好了帅座,红毡虎皮,牙签令旗,仪仗森严。”

引证解释

⒈ 系在书卷上作为标识,以便翻检的牙骨等制成的签牌。

唐韩愈《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诗:“鄴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一一悬牙籤,新若手未触。”
宋苏轼《书轩》诗:“雨昏石砚寒云色,风动牙籤乱叶声。”

⒉ 指书籍。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诗:“絶胜锁向朱门里,整整牙籤饱蠹鱼。”
明沉受先《三元记·讲学》:“老来厌舞青萍剑,日常披展牙籤。”
清孔尚任《桃花扇·逮社》:“堂名二酉,万卷牙籤求售。”

⒊ 报路程用的驿签。

明汤显祖《牡丹亭·移镇》:“羽檄从参赞,牙籤报驛程。”

⒋ 用以剔除牙缝残留食物的细签。

清乔松年《萝藦亭札记》卷六:“陆云与兄机书,记曹公器物有剔齿纤,此即今所用剔齿之牙籤。”
老舍《茶馆》第一幕:“老人进来,拿着些牙签、胡梳、耳挖勺之类的小东西,低着头慢慢地挨着茶座儿走。”

⒌ 牙或骨制的扣签。

《醒世姻缘传》第二三回:“祝其嵩从袖中取出汗巾解开来,果然是个油緑潞紬银包,一个牙籤销住。”

⒍ 旧时官府用以传令拘捕犯人的签牌。

任光椿《戊戌喋血记》第十二章:“将台正中,早已为他摆好了帅座,红毡虎皮,牙签令旗,仪仗森严。”

牙签的国语词典

藏书者于书函上所缀的牙制签牌。上标书名,以备检取。如古人有用红牙签、绿牙签、碧牙签、白牙签来分别经、史、子、集四库书。

牙签的网络释义

牙签

  • 牙签
  • 汉语拼音为 yá qiān;英语表达为 toothpick 、dentiscalprum。
  • 系在书卷上作为标识,以便翻检的牙骨等制成的签牌。
  • 指书籍。
  • 报路程用的驿签。
  • 用以剔除牙缝残留食物的细签。
  • 牙或骨制的扣签。
  • 旧时官府用以传令拘捕犯人的签牌。
  • 牙签造句

    你观,茶杯里的水能轻易地把牙签托起来,但是那是一艘舟,我们就需要江河,要大海啦。
    小筑惭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这种多功能牙签不仅韧性强、不易折断,而且具有牙签和挖耳勺两种功能。
    铁棒要磨成针,当然离不开磨针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但它首先得是一根铁棒,倘若换成木棒,再怎么磨顶多也就是根牙签。
    学习一门新技能会使大脑更多区域参与活动头脑中的旧记忆也会发挥积极的作用,你掌握了一套新动作,也发现了不同的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读莎士比亚的著作,学习烹饪,用牙签做飞机,所有这些都锻炼了大脑,促进了大脑思考。
    绮窗绣,牙签玉轴,堆列几案;瑶琴锦瑟,陈设左右,香烟缭绕,檐马丁当。
    牙签玉轴希有难得之物,一夫怀挟提挈,负之而趋,往复四千里,如堂过庭。
    亲兵,真当自己是秤砣牙签锦轴么?“侯师爷,您是真不懂我们军门!”。
    这个是牙签盒!貌似很高端的样子……
    牙签,橡皮圈,创可贴,铅笔,橡皮,口香糖,薄荷,棒棒糖,茶包。
    这样解释,依照它的尺寸,我和宫胖就像是这口大锅中两块活蹦乱跳的牙签肉,只不过我这肉的牙签貌似刚刚被粗鲁的摔折了。
    紧邻的一家面馆的牙签瓶由胡椒粉瓶改装而成,瓶内的不少牙签已经泛黄。
    羽毛管牙签用羽毛的羽管制作的牙签。
    也可以让病人咬一个木楔、牙签、棉卷等,然后从侧方叩击牙齿,或者用冷、热刺激的方法而检查出来隐裂牙。
    另外,餐馆使用不卫生的牙签盒也会对牙签造成污染。
    一女同学几年不见,竟然从牙签妹变成一大胖子。今天和哥们一块在街上遇见,我们都很吃惊!沉默了几秒钟,一哥们说:都说时间是把杀猪刀,怎么到你身上就变成猪饲料了?
    原是身边站着的一个十八、九岁的小子,他正拿一根牙签细小的菜叶梗子,在白狼耳朵里撩拂着,一边还吃吃吃地笑。
    要想知道自己是否有口臭,最简单的方法是向手心哈气或闻闻牙线的残垢,也可用棉签、牙签或小勺在舌苔或牙缝上刮一下,一闻便知。
    那几个帐篷是他用牙签糊纸做出来的,绿的山脉是用海绵沾绿色用胶粘上去的。
    火柴盒变牙签盒?白云安检识破旅客小把戏。

    汉字详情

    [ya]
    部首: 441
    笔画: 4
    五笔: AHTE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VDH
    四角: 7124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金文字形,象上下牙齿交错形。“牙”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槽牙)

    (2) 大牙,臼齿。古时,当唇者称齿,在辅车之后者称牙

    牙,牡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说文》

    皮草齿牙。——《左传·隐公五年》。疏:“颔上大齿谓之牙。”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诗·召南·行露》

    (3) 又如:牙祭(旧指东家给伙计在每月初二、十六吃肉食);牙疼咒(牙疼誓。无关紧要的咒)

    (4) 形状像齿的东西

    檐牙高啄。——唐· 杜牧《阿房宫赋》

    (5) 又如:狼牙山

    (6) 特指象牙

    牙旗缤纷。——班固《东京赋》。注:“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以象牙饰之。”

    (7) 又如:牙樯(饰有象牙的桅杆);牙牌(骨牌。用象牙、竹、木或兽骨制的赌具,也用来占卜或娱乐。共三十二张,上面刻有点数);牙色(与象牙相似的淡黄颜色);牙梳(象牙梳子);牙章(象牙的印章)

    (8) 买卖介绍人;经纪人 。如:牙郎(掮客;买卖双方的中间介绍人);牙媪(牙嫂。以介绍人口买卖为业,从中渔利的妇女,官媒);牙人(旧时居于买卖人双方之间,从中撮合,以获取佣金的人。又叫牙子,牙郎,牙侩)

    (9) 古称军中长官住所 。如:牙将(古代中下级军官);牙门(长官前的牙旗);牙官(牙门官。武官)

    (10) 萌芽

    霍氏有事萌牙。——《汉书·金日磾传》

    繁愤未发,萌兆牙蘖。——《淮南子·俶真》

    外之有徒,祸乃始牙。——《管子·版法》

    (11) 通“伢”。孩童

    唐且华颠以悟 秦, 甘罗童牙而报 赵。——《后汉书·崔駰传》

    (12) 姓

    形容词

    (1) 形容一个人聪明,敏捷,机警,灵巧,不好对付 。如:这孩子真牙

    (2) 副贰,辅佐 。如:牙将

    英文翻译

    tooth, molars, teeth; serrated

    方言集汇

    ◎ 粤语:ngaa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a2 [梅县腔] nga2 [陆丰腔] nga3 [东莞腔] nga2 [台湾四县腔] nga2 [宝安腔] nga2 [沙头角腔] nga2 [客语拼音字汇] nga2 [客英字典] nga2
    ◎ 潮州话:ghê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五加麻二開平聲開口二等ŋangra/ngea
    qiān [qian]
    部首: 624
    笔画: 13
    五笔: TWG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HOMM
    四角: 88109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竹,佥声。本义:署名押字)

    (2) 同本义 。如:请你签个字;签合同;签押房(官员批阅公文的地方);签任(受签署任用的人;官吏)

    (3) 用简单的文字拟具意见 。如:签揭(贴签写出要点);签贴(签注意见贴在正文上的字条)

    (4) 粗粗地缝合起来 。如:把袖口签上

    (5) 引,导引 。如:签合(导引会合);签河(为分水护堤而开筑的引河)

    (6) 下令征调 。如:签军(战时征调兵员)

    (7) 刺;插 。如:签钉(栽插)

    名词

    (1) 旧时官府交给差役拘捕犯人的片状凭证,多用竹、木做成 。如:朱签;火签;签军(金元时一遇战事,多强迫汉人壮男当兵,因非正军,只服苦役,称为“签军”);签解(持签牌押送);签票(旧时官府交给差役拘捕犯人的凭证)

    (2) 公文体制的一种

    (3) 签子 。一种用竹木或铁丝制成的尖细棍子。亦用作量词,犹串。如:签堤(用竹桩加固的防水堤)

    名词

    (1) 标识,标签

    籤,验也。——《说文》

    记识曰籤。与检略同。——《通俗文》

    (2) 又如:书签;签题(书册的标签);签筹(古代滴水计时器中指示时刻的指针);标签;浮签;签帙(标签和书套);签轴(加有标签便于检取的卷轴);签牌(标签)

    (3) 漏箭 ,古代漏壶上记时的竹签,上有刻度。如:签筹(更筹,古代计时报更的竹签);签声(古代晚间报更时,更签掷地的响声)

    (4) 古代官府拘捕、惩罚犯人的凭证 。以竹片制成,上有文字等标记。如:签疏(签呈和疏奏);签票(捕人的文书);签告(经检复后发给的授职证书)

    (5) 寺庙中求神占卜凶吉所用的竹片,其上写有凶吉祸福的词句(多以诗的形式) 。如:求签;神签(求神占卜吉凶所用的竹片);签诗(寺庙中供卜问吉凶所编的诗句);签诀(犹签诗);签谱(犹签诗)

    (6) 背面涂有胶,用时润湿即压贴于某表面的纸片 。如:航空邮签

    (7) 挖剔用的尖头用具 。如:牙签;签子(即扦子。尖锐细长的杆状物)

    动词

    (1) 签署意见或题写姓名于简札 。如:签记(题署签条);签题(书籍封面的标题);签补(签发补充)

    (2) 刺入;插入 。如:签爪(用竹签刺手指或足趾的残酷刑罚) 注:“唐音癸籖”的“籖”不作“签”

    英文翻译

    sign, endorse; slip of paper

    方言集汇

    ◎ 粤语:cim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