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堑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陡崖深壑;山谷。
宋 陆游 《姚平仲小传》:“时年八十餘,紫髯鬱然长数尺。面奕奕有光,行不择崖堑荆棘,其速若奔马。” 明 程敏政 《夜度两关记》:“良久乃起。循岭以行,諦视崖堑,深不可测。”
喻高傲。
宋 陆游 《别后寄季长》诗:“我非作崖堑,汝自不可亲。”
引证解释
⒈ 陡崖深壑;山谷。
引宋陆游《姚平仲小传》:“时年八十餘,紫髯鬱然长数尺。面奕奕有光,行不择崖堑荆棘,其速若奔马。”
明程敏政《夜度两关记》:“良久乃起。循岭以行,諦视崖堑,深不可测。”
⒉ 喻高傲。
引宋陆游《别后寄季长》诗:“我非作崖堑,汝自不可亲。”
崖堑的网络释义
崖堑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山,厓(
)声。本义:岸;水边)(2) 同本义
崖,高边也。——《说文》
崖,岸。高边也。…此云高边,崖则水之边而峭高者也。——《说文句读》
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望厓洒而高岸。——《尔雅·释丘》。按:“厓之峻而高者,岸也,即岸也。”
伯有廷劳于黄崖。——《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庄子·秋水》
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海,望之而不见其崖。——《庄子·山水》
穹崖巨谷。——宋· 沈括《梦溪笔谈》
蹑履登崖。——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石崖侧削。——《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四眺重崖,皆悬绝无径,而西崖尤为峻峭。——《徐霞客游记》
(3) 又如:崖谷(悬崖深谷);崖口(山崖间的豁口);崖垠(山崖的边际);崖畔(山崖边);崖岭(高崖峻岭);崖穴(山洞)
(4) 泛指事物的边际;界域 。如:崖际(边际)
形容词
言人性格孤高 。如:崖异(乖异。指人性情、言行不合常理);崖然(傲岸矜持的样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ngai2 [梅县腔] ngai2 [海陆丰腔] ngai2 na2 [客语拼音字汇] ngai2 [宝安腔] ngai2 [客英字典] ngai2 [台湾四县腔] ngai2 na2
◎ 潮州话:nga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宜 | 魚羈 | 疑 | 支B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支B | 止 | ngie/ngye | ŋĭe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斩声。本义:护城河,壕沟)
(2) 同本义
堑,防也。——《说文》
深堑而守。——《史记·高祖纪》
隤墙填堑。——《史记·司马相如传》
(3) 又如:堑渊(沟壑深潭);堑垒(深壕与堡垒);堑坎(深坑);堑谷(沉陷的坑谷);天堑
(4) 挫折 。如:吃一堑,长一智
动词
挖掘
堑山堙谷。——《史记·秦本纪》
环而堑之。——《左传》。注:“沟堑也。”
厕足而堑之。——《庄子·外物》。释文:“掘也。”
峭堑之势异也。——《史记·李斯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