煨炭

wēi tàn [ wei tan]
注音 ㄨㄟ ㄊㄢˋ

词语释义

火炭。

词语解释

  1. 火炭。

    《战国策·秦策一》:“出其父母怀袵之中,生未尝见寇也,闻战顿足徒裼,犯白刃,蹈煨炭,断死於前者,比是也。” 宋 黄庭坚 《再和子瞻闻得湖州》:“空文不传心,千古付煨炭。”

引证解释

⒈ 火炭。

《战国策·秦策一》:“出其父母怀袵之中,生未尝见寇也,闻战顿足徒裼,犯白刃,蹈煨炭,断死於前者,比是也。”
宋黄庭坚《再和子瞻闻得湖州》:“空文不传心,千古付煨炭。”

煨炭的网络释义

煨炭

  • 煨炭
  • 火炭。《战国策·秦策一》:“出其父母怀袵之中,生未尝见寇也,闻战顿足徒裼,犯白刃,蹈煨炭,断死於前者,比是也。” 宋 黄庭坚 《再和子瞻闻得湖州》:“空文不传心,千古付煨炭。”
  • 汉字详情

    wēi [wei]
    部首: 414
    笔画: 13
    五笔: OLGE
    五行:
    仓颉: FWMV
    四角: 968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火,畏声。本义:火盆中的火) 同本义

    煨,盆中火也。——《说文》

    热灰谓之煻煨。——《通俗文》

    一班大小徒弟,尽为煨尽之末。——明· 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2) 又如:煨尘(灰烬;尘埃);煨烬(灰烬,燃烧后的残余物)

    动词

    (1) 用文火烧熟或加热 。如:煨茶;煨牛肉;煨热(用微火加热)

    (2) 把生的食物放在火灰里慢慢烤熟 。如:煨栗子;煨芋;煨炙(烧烤);煨罐(供炖、烧用的陶制圆形容器)

    (3) 烘干 。如:煨干就湿,煨干避湿(极言抚育孩子的辛苦)

    (4) 焚烧 。如:煨炙(烧烤);煨燔(烧毁)

    (5) 中药炮制法之一。将药材用湿润面粉包裹,在炒热的滑石粉锅内加热至外皮焦黄色为度;或层层隔纸加热,以除去部分油分 。如:煨木香

    英文翻译

    to stew, simmer

    方言集汇

    ◎ 粤语:wui1
    ◎ 客家话:[梅县腔] voe.1 [海陆丰腔] woi1 [宝安腔] woi1 [陆丰腔] woi1 [东莞腔] wui5 [台湾四县腔] woi1 [客语拼音字汇] voi1 [客英字典] vo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五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烏恢平聲合口一等quai/uoiʔuɒi
    tàn [tan]
    部首: 414
    笔画: 9
    五笔: MDOU
    五行:
    仓颉: UKF
    四角: 22809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火,岸省声。本义:木炭)

    (2) 同本义

    炭,烧木余也。——《说文》

    火所烧余木曰炭。——《释名》

    坐于涂炭。——《孟子》。注:“墨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唐· 白居易《卖炭翁》

    (3) 又如:木炭;草炭;骨炭;活性炭;炭炉(烧木炭的炉子);炭薪(柴炭);炭精纸(一种涂有炭精供复写的纸);炭笔(用细木枝烧焦或用炭粉制成的笔);炭冰(炭热而冰冷。喻不能相容);炭火(燃烧的炭)

    (4) 像炭的东西 。如:山楂炭

    (5) 火。比喻灾难;困苦

    (6) 〈方〉∶煤炭,也称石炭

    为其主人入山作炭。——《史记》

    (7) 姓

    英文翻译

    charcoal; coal; carbon

    方言集汇

    ◎ 粤语:taan3
    ◎ 客家话:[梅县腔] tan5 [沙头角腔] tan5 [客语拼音字汇] tan4 [陆丰腔] tan5 [宝安腔] tan5 [台湾四县腔] tan5 [东莞腔] tan5 [海陆丰腔] tan5 [客英字典] ta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八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他旦上聲開口一等tʰɑnthanh/thann

    煨炭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