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忽辣

rè hū là [ re hu la]
繁体 熱忽辣
注音 ㄖㄜˋ ㄏㄨ ㄌㄚˋ

词语释义

焦灼;发烫。

词语解释

  1. 见“ 热呼辣 ”。

引证解释

⒈ 见“热呼辣”。

汉字详情

[re]
部首: 403
笔画: 10
五笔: RVYO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QIF
四角: 5533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本义:温度高)

(2) 同本义。跟“冷”相对

肺甚畏热。——《素问·五常变大论》

清暖寒热,不得不救。——《韩非子·有度》

如水益深,如火益热——《孟子·梁惠王下》

立厩中仆马之间,……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列子·汤问》

(3) 又如:热天;热釜(热锅);热浪;炽热;滚热;火热

(4) 满腔热情;热心肠 。如 :热莽(热蟒。感情狂热得不能自制);热气换冷气(好心没好报);热合(热心)

(5) 有权势的,权势显赫的 。如:热官(权势显赫的官吏);热势(显赫的权势);热撮撮(威势显赫貌);热地(比喻权势显赫的地方)

(6) 形容羡慕至极 。如:热眼(热切的目光);热念(热切的愿望)

(7) 新;新近 。如:热话(方言。新的话题);热尸(刚死的人的尸体。指新近去世者)

(8) 情意深厚 。如:热手辣的(依依不舍);热腹(热心肠);热语(热情、亲昵的话语)

(9) 喧闹;热闹 。如:热乱(胡闹;纷乱);热嘈嘈(形容热闹嘈杂);热闹场(热闹的场所)

(10) 亲热 。如:热乱(亲密,亲热);热火(亲热);热落(亲热);热熟(亲热);热嘴(口头上的亲热);热络(亲热;热和)

(11) 很受人关注或欢迎的 。如:热门货;热门

名词

(1) 滚热的物体

亏之若月,靡之若热。——《韩非子·扬权》

谁能持热,逝不以濯。——《诗·大雅·桑柔》

(2) 热气

天收其声,地藏其热。——汉· 扬雄《解嘲》

(3) 中医学亦泛指因外感而引起的热性疾病

能已(治)积热。——明· 刘基《苦斋记》

(4) 又如:热入血室(热邪进入下焦、胞宫);热风(由风邪挟热所致病症);产褥热;回归热;鹦鹉热;鼠咬热

(5) 反常的人体高温;发烧 。如:先给他退热再说

(6) 一时激起的极度热情 。如:乒乓热

动词

(1) 加温;使之热 。如:热化(受热而熔化);热饭(给饭或饭菜加热)

(2) 烧,烧灼 。如:热灼(灼热;火烫);热焰(火焰)

(3) 烦躁 。如:热呼辣(焦灼;发烫);热忽刺(匆急;急躁);热躁(焦躁;焦急);热恼(谓焦灼、苦恼)

(4) 激动

英文翻译

hot; heat; fever; restless; zeal

方言集汇

◎ 粤语:jit6

宋本广韵

[hu]
部首: 440
笔画: 8
五笔: QRN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PHP
四角: 2733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勿声。本义:不重视;忽略)

(2) 同本义

忽,忘也。——《说文》

忽,轻也。——《广雅·释诂三》

奈何而忽。——《汉书·食货志》

忽于小过。——《汉书·王嘉传》

忽于道德。——《汉书·东平思王宇传》

不可忽也。——《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疏忽;忽忘(忘记);忽易(忽略,忽视);忽睨(傲视);忽怠(轻慢);忽慢(轻慢);忽薄(轻视)

(4) 好像 。如:忽似(恍若,好像);忽若(恍若,好像);忽怳(似有似无)

副词

(1) 忽然;突然

忽逢桃花林。——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路转溪头忽见。——宋· 辛弃疾《西江月》诗

忽闻客大呼。——明· 魏禧《大铁椎传》

忽一人大呼。——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2) 又如:忽冷忽热;忽明忽暗;忽漫(忽而,偶然);忽剌巴(忽然);忽儿(突然,忽然);忽流(忽然)

形容词

(1) 急速

其亡也忽焉。——《左传·庄公十一年》

忽反顾以游目兮。——《楚辞·离骚》

(2) 又如:忽眨(眼睛不停地开闭);忽焉(快速的样子);忽溜(转动的样子);忽腾腾(快迅奔腾的样子);忽骤(犹急速)

(3) 渺茫;辽远;恍忽

忽乎吾将行兮。——《楚辞·屈原·涉江》

名词

(1) 中国古代的长度和重量单位,1忽等于1/1000分,即等于1/3000厘米或1/20000克

(2) 姓

英文翻译

suddenly, abruptly; neglect

方言集汇

◎ 粤语:fat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t7 [客英字典] fut7 [沙头角腔] fut7 [梅县腔] fut7 [东莞腔] fut7 [客语拼音字汇] fud5 [陆丰腔] fut7 [台湾四县腔] fut7 [宝安腔] fu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一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呼骨入聲合口一等xuəthuot/xuot
[la]
部首: 712
笔画: 14
五笔: UGKI
五行:
仓颉: YJDL
四角: 05496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辛,剌( )省声。本义:辛味)

(2) 同本义。姜、蒜、辣椒等带刺激性的味道

辢,辛也。——《广雅》

辛甚曰辣。——《通俗文》

江南曰辣,中国曰辛。——《声类》

(3) 又如:酸甜苦辣;辣菜根子(辣菜的根很辣,喻非常泼辣);辣拐子(辣手的家伙。骂人的话)

(4) 姜、蒜等含辣味的菜蔬 。如:一如辣末

(5) 痛;伤痛 。如:空气使人鼻子里老是作辣,温度无疑是在零下

形容词

(1) 猛烈、凶狠 。如:辣躁(性情凶悍,脾气暴躁);辣浪(浪荡;放荡);辣手狠心(手段凶狠,心肠恶毒)

(2) 高温,酷热

太阳辣得如火烧,庄稼晒得枯焦焦。——《白族民歌集》

动词

(1) 辣味刺激

辣椒虽辣,辣不死人。——鲁迅《伪自由书》

(2) 又如:切葱头辣眼睛

英文翻译

peppery, pungent, hot; cruel

方言集汇

◎ 粤语:laat6 lat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lat8 [东莞腔] lat8 [台湾四县腔] lat8 [宝安腔] lat8 [客语拼音字汇] lad6 [陆丰腔] lat8 [梅县腔] lat8 lat7 [客英字典] lat8
◎ 潮州话:luah8 lah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二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盧達入聲開口一等l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