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糊

làn hu [lan hu]
繁体 爛糊
注音 ㄌㄢˋ ㄏㄨˊ

词语释义

极烂,多指食物烧煮得极熟烂。如:烂糊面、烂糊肉丝。

词语解释

  1. 极烂,多指食物烧煮得极熟烂。如:烂糊面、烂糊肉丝。

引证解释

⒈ 极烂,多指食物烧煮得极熟烂。

如:烂糊面、烂糊肉丝。

烂糊的国语词典

食物极熟烂,如黏糊状。

如:「老年人吃烂糊的东西比较好消化。」

烂糊的网络释义

烂糊

  • 烂糊,即白菜烧肉丝。原为江南地区的特色家常菜。19 世纪后期,苏州天和祥菜馆名厨张文彬将此菜引进市肆,并始创大锅精制小锅复烧的方法,使白菜烧肉丝看似不热,吃则烫唇,酥烂鲜肥,人口即化,俗称为“烂糊”,闻名于市,成为冬季时令名菜。现今苏州松鹤楼菜馆仍保持传统风味。肉丝、白菜丝,长短粗细整齐划一,烧至酥,勾浓芡,制作精细,可登大雅之堂。
  • 烂糊造句

    烧大锅菜就没这风光了,往往是炒青菜炒黄芽菜烂糊肉丝红烧肉等大路菜,没个人烙印。
    李风已打斗了良久,身上伤痕累累,一身衣服破破烂烂糊满了鲜血!其早已是强弩之末,要不是一口气支撑,估计早就丧命在匪徒的刀下!“大哥勿慌,兄弟来也!”。
    不停地读到关于他们的新闻和他们所做所为,感觉好像拿我的头去撞水泥块,直到我的头变成血淋淋的烂糊。
    一碗炖牛肉加一碗米饭,牛肉很多,煮得很烂糊,足够一个人吃得饱饱的。
    地龙一脚就踩烂糊一个,要是认真打估计这群家伙一起上也不是它的对手呢,我看,就算咱荣耀最垃圾的山鸡单条的话都比这群大鸟厉害,何况它们还不会说话不会干活!
    既然唐诗三百首都翻烂糊了,那我请问一下红圈诗人,‘十年征戍忆辽阳。
    虽说新年还没到嘎!但叫你新年早早送祝福,你日不做夜磨嗦,插烂糊瞎七搭八!还老是眯特歇!看侬咋办!算了算了,还是让我祝你新年快乐吧!
    这味道真不错,比宫内那半热不冷的烂糊饭菜强多了……
    面对着面前一滩烂糊的东西,辉夜跪在了地上。
    就连脑袋,也被砸得红的,白的混在一起,化成了一滩烂糊。
    就像是老子在指导儿子的功课,完全是擦烂糊。
    米饭:如果做法正确,煮的就不会太烂糊或太不好嚼。

    汉字详情

    làn [lan]
    部首: 414
    笔画: 9
    五笔: OUFG
    五行:
    仓颉: FTMM
    四角: 9881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火,阑声。本义:煮烂)

    (2) 同本义

    孏,孰也。——《说文》。字亦作爛。

    熟而不烂。——《吕氏春秋·本味》

    三日三夕不烂。——晋· 干宝《搜神记》

    (3) 又

    此儿头不烂。

    是必烂也。

    三首俱烂。

    (4) 又如:烂饭(加水较多而煮成的又软又烂的饭);烂煮(煮至熟烂);烂蒸(蒸至烂熟);烂椹(熟透的桑椹)

    (5) 火烧伤

    焦头烂额为上客。——《汉书·霍光传》

    (6) 头绪乱 。如:烂子(乱子);烂事(方言。犹言麻烦事或办糟了的事)

    (7) 零碎,断片 。如:烂纸片;衣服穿烂了

    形容词

    (1) 腐烂,腐败

    烂灰生蝇。——《淮南子·说山》。注:“腐也。”

    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三国演义》

    (2) 又如:一场大雨使麦子烂了;烂黄齑(烂腌菜,比喻爱情不专的人);烂败(腐烂);烂损(腐烂败坏);烂碎(腐烂破碎);烂溃(溃烂)

    (3) 明亮、光明;色彩绚丽

    明星有烂。——《诗·郑风·女曰鸡鸣》

    烂昭昭兮未央。——《楚辞·云中君》。注:“光貌。”

    登降炤烂。——班固《西都赋》。注:“明也。”

    功德烂然。——《汉书·王莽传》

    (4) 又如:灿烂(光彩显明耀眼);烂灼(灿粒闪灼);烂熳(坦率自然,不做作);烂目(耀眼)

    (5) 形容物体呈稀糊状态 。如:烂浆(形容物成稀糊状);烂酱(形容物体呈稀烂的糊状)

    (6) 放荡 。如:烂污(人行为放荡不端);烂料(败家子);烂仔(流氓);烂靡(靡烂);烂货(称好吃懒做、不务正业的人)

    副词

    程度深;极、盛 。如:烂火(烈火);粒红(深红)

    英文翻译

    rotten, spoiled, decayed

    方言集汇

    ◎ 粤语:laan6
    ◎ 潮州话:nuan7(nuāⁿ) lang6(lăng)

    宋本广韵

    hū,hú,hù [hu]
    部首: 610
    笔画: 15
    五笔: ODEG
    五行:
    仓颉: FDJRB
    四角: 97920

    详细解释

    动词

    (1) 涂抹 。如:糊墙缝;糊窟窿;糊上一层泥

    (2) 泛指遮掩 。如:糊弄(胡扯瞎弄,草草了事)

    词缀

    (3) ∶叠用在形容词后加重程度。如:黑糊糊,粘糊糊

    (4) 另见 hú;hù

    名词

    (形声。从米,胡声。本义:同“餬”。稠粥) 同本义

    日用面一斗为糊,以供缄封。——唐· 冯贽《云仙杂记》引《宣武盛事》

    动词

    (1) 用浆糊或用别的粘剂粘合 。如:糊刷(裱糊上所用的鬃质扁形刷子);糊纸(用纸沾贴上去);糊裱(用纸等糊窗户、墙壁、顶棚等)

    (2) 用粥填塞。比喻勉强维持生活

    今既糊口无以至来秋,来秋或复不熟,将如之何?——《魏书》

    形容词

    (1) 同“煳”。食品、衣物等经火变得黄黑发焦 。如:糊饭;馒头烤糊了

    (2) 不清楚,不明事理 。如:糊突(指人头脑不清楚或不明事理);糊突突(一塌糊涂);糊涂桶(糊突虫。骂人话)

    (3) 另见 hù;hū

    名词

    像稠粥一样的食物 。如:辣椒糊;面糊;糨糊。口语中多念轻声

    动词

    (1) 敷衍。弥缝缺失 。如:糊弄(将就)

    (2) 蒙混 。如:糊弄(欺骗;蒙混);你别糊人

    (3) 另见 hū;hú

    英文翻译

    paste, stick on with paste

    方言集汇

    ◎ 粤语:wu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fu2 [客英字典] fu2 [台湾四县腔] fu2 [宝安腔] fu2 [海陆丰腔] fu2 [陆丰腔] fu3 [梅县腔] fu2 [客语拼音字汇] f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戸吳平聲開口一等gho/huɣ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