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烂漫,烂熳
(1) 色彩鲜丽
(2) 坦荡,无做作
词语解释
亦作“ 烂熳 ”。亦作“ 烂縵 ”。
1.形容光彩四射。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丹彩之饰,徒何为乎,澔澔汗汗,流离烂漫。”
色泽绚丽。
南朝 梁 沉约 《奉华阳王外兵》诗:“烂熳蜃云舒,嶔崟山海出。” 唐 杜甫 《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诗:“ 锦里 春光空烂熳,瑶墀侍臣已冥寞。”《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因见月色如昼,殿庭下桃李盛开,烂熳如锦,来此赏翫。” 毛泽东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词:“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
杂乱繁多貌。
《文选·马融<长笛赋>》:“详观夫曲胤之繁会丛杂,何其富也。纷葩烂漫,诚可喜也;波散广衍,实可异也。” 吕向 注:“纷葩烂漫,声乱而多也。” 南朝 齐 谢朓 《秋夜讲解》诗:“琴瑟徒烂熳,姱容空满堂。” 宋 叶适 《祈雪文》:“ 淳 绍 之交,大雪烂漫,平地累尺,而人以过寒为患。” 清 孙枝蔚 《长歌复短歌》:“词赋烂熳终无益,焉能致主 唐 虞 初。”
形容草木茂盛。
唐 陈子昂 《大周受命颂·庆云章》:“南风既薰,丛芳烂漫,郁郁纷纷。” 宋 叶适 《祭林叔和文》:“春笋秋花,烂熳牕几。” 宋 苏舜钦 《吴越大旱》诗:“寻常秔穄地,烂漫长荆棘。” 清 金人瑞 《长夏作》诗:“花叶陆续春,瓜荳烂熳秋。”
精彩杰出。
清 戴名世 《<四逸园集>序》:“呜呼!当 明 之晚节,士大夫争为坛坫,以炫声名;一时菁华烂熳者,何可胜数!” 清 戴名世 《与刘言洁书》:“观其菁华烂熳之章,与夫考据排纂之际,出其有惟恐不尽焉,此其所以枵然无有者也!”
陵替。
汉 扬雄 《大司农箴》:“帝王之盛,咸在农殖,季 周 烂漫,而东作不勑,膏腴不穫,庶物并荒。”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四:“ 宣和殿 后,又剏立 保和殿 者。左右有 稽古 、 博古 、 尚古 等诸阁。咸以贮古玉印璽,诸鼎彝礼器、法书图画尽在。然世事则益烂熳,上志衰矣,非復前日之敦尚考验者。”
浩荡。形容水势大。
南朝 宋 鲍照 《自砺山东望震泽》诗:“烂漫潭洞波,合沓崿嶂云。” 唐 韩愈 《别知赋》:“始参差以异序,卒烂漫而同流。” 朱熹 校:“‘烂漫’本或作‘烂熳’、或作‘澜漫’,云大水也。” 宋 王禹偁 《别丹水》诗:“曾经烂漫濯吾缨,忍别潺湲月下声。”泛指声势广阔、壮大。 陈毅 《十年》诗:“这里有革命的反帝的歌声烂漫,飘扬海外,散播农村。” 俞平伯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及至到了‘三潭印月’,灯歌又烂缦起来了,人反而倦了。”
谓放浪,不拘形迹;豪放,不受拘束。
南朝 梁 江淹 《赠炼丹法和殷长史》:“身识本烂熳,光曜不可攀。” 唐 李白 《江南春怀》诗:“身世殊烂漫,田园久芜没。” 清 钱谦益 《奉赠太傅崇明侯弢武杜公诗》之二:“挥毫烂熳头风檄,击缶苍茫耳热歌。”
淫荡;淫佚。
汉 刘向 《列女传·夏桀末喜》:“ 桀 既弃礼义,淫于妇人。求美女积之於后宫,收倡优侏儒狎徒能为奇伟戏者,聚之于傍。造烂漫之乐,日夜与 末喜 及宫女饮酒,无有休时。”《魏书·乐志》:“三代之衰,邪音间起,则有烂漫靡靡之乐兴焉。”《朱子语类》卷一三三:“ 秦檜 自虏中归,见虏人溺於声色宴安……日夜烂熳。”
10.散乱;分散。
《庄子·在宥》:“大德不同,而性命烂漫矣。” 成玄英 疏:“烂漫,散乱也。” 晋 王嘉 《拾遗记·晋时事》:“有菜名曰‘芸薇’,类有三种,紫色者最繁,味辛,其根烂熳。” 宋 王安石 《和中甫兄春日有感》:“娇梅过雨吹烂熳,幽鸟迎阳语啾唧。” 丁玲 《母亲》四:“白色的野玉簪,烂缦的洒在那些嫩绿的草间。”
11.蔓延;弥漫。
南朝 齐 谢朓 《咏兔丝》:“烂熳已万条,连绵復一色。” 唐 姚合 《和李补阙曲江看莲花》:“遶行香烂熳,折赠意缠绵。” 唐 韩愈 《女挐圹铭》:“ 愈 之为少秋官,言佛夷鬼,其法乱治, 梁武 事之,卒有 侯景 之败。可一扫刮絶去,不宜使烂漫。” 清 朱彝尊 《送徐中允假还昆山》诗之五:“烂熳厨烟煮野蔬,菘根秋末韭春初。”
12.消散。
《楚辞·严忌<哀时命>》:“生天墬之若过兮,忽烂漫而无成。” 王逸 注:“烂漫,犹消散也。言己生於天地之间,忽若风雨之过,晻然而消散,恨无成功也。烂,一作澜。”
13.谓情感真挚坦率。
唐 杜甫 《与鄠县源大少府宴渼陂得寒字》:“主人情烂熳,持答翠琅玕。” 宋 苏舜钦 《和圣俞庭菊》:“得书所赋诗,烂漫感怀抱。” 清 顾炎武 《桃花溪歌赠陈处士梅》:“有时提壶过比邻,笑谈烂漫皆天真。” 冰心 《六一姐》:“童稚烂漫流动的心,在无数的过眼云烟之中,不知怎的就捉得这一个影子,自然不忘的到了现在。”
14.犹熟,酣。
唐 杜甫 《彭衙行》:“众雏烂熳睡,唤起霑盘餐。” 明 高启 《早发土桥》诗:“僕夫昨行苦,烂熳睡正熟。” 清 方文 《天界寺书怀》诗:“烂熳睡终夜,顿觉清心魂。”
15.随意;任意。
南朝 梁 刘缓 《看美人摘蔷薇》诗:“釵边烂熳插,无处不相宜。” 高燮 《己酉秋结寒隐社作诗述意》:“商量欲闢东篱地,更觅黄花烂漫栽。”
16.引申为尽情地;不受拘束地。
宋 司马光 《二月中旬过景灵宫门呈君倚》诗:“周章连日忙,烂漫数宵睡。” 宋 辛弃疾 《武陵春》词:“唤起笙歌烂熳游,且莫管闲愁。”
17.醉貌;痛饮貌。
唐 杜甫 《寄高适》诗:“定知相见日,烂熳倒芳樽。” 仇兆鳌 注:“烂熳,醉貌。” 宋 司马光 《将军行》:“肥牛百头酒万石,烂漫一日供欢娱。” 清 方文 《二客行·赠万遐客瞿客》:“懽肠不觉醉烂熳,清音况復胜丝竹。” 陈三立 《夜饮秦淮酒楼》诗:“敢幸生还携客共,不辞烂漫听歌喧。”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烂熳”。亦作“烂縵”。 形容光彩四射。
引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丹彩之饰,徒何为乎,澔澔汗汗,流离烂漫。”
⒉ 色泽绚丽。
引南朝梁沉约《奉华阳王外兵》诗:“烂熳蜃云舒,嶔崟山海出。”
唐杜甫《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诗:“锦里春光空烂熳,瑶墀侍臣已冥寞。”
《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因见月色如昼,殿庭下桃李盛开,烂熳如锦,来此赏翫。”
毛泽东《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词:“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
⒊ 杂乱繁多貌。
引《文选·马融<长笛赋>》:“详观夫曲胤之繁会丛杂,何其富也。纷葩烂漫,诚可喜也;波散广衍,实可异也。”
吕向注:“纷葩烂漫,声乱而多也。”
南朝齐谢朓《秋夜讲解》诗:“琴瑟徒烂熳,姱容空满堂。”
宋叶适《祈雪文》:“淳绍之交,大雪烂漫,平地累尺,而人以过寒为患。”
清孙枝蔚《长歌复短歌》:“词赋烂熳终无益,焉能致主唐虞初。”
⒋ 形容草木茂盛。
引唐陈子昂《大周受命颂·庆云章》:“南风既薰,丛芳烂漫,郁郁纷纷。”
宋叶适《祭林叔和文》:“春笋秋花,烂熳牕几。”
宋苏舜钦《吴越大旱》诗:“寻常秔穄地,烂漫长荆棘。”
清金人瑞《长夏作》诗:“花叶陆续春,瓜荳烂熳秋。”
⒌ 精彩杰出。
引清戴名世《<四逸园集>序》:“呜呼!当明之晚节,士大夫争为坛坫,以炫声名;一时菁华烂熳者,何可胜数!”
清戴名世《与刘言洁书》:“观其菁华烂熳之章,与夫考据排纂之际,出其有惟恐不尽焉,此其所以枵然无有者也!”
⒍ 陵替。
引汉扬雄《大司农箴》:“帝王之盛,咸在农殖,季周烂漫,而东作不勑,膏腴不穫,庶物并荒。”
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四:“宣和殿后,又剏立保和殿者。左右有稽古、博古、尚古等诸阁。咸以贮古玉印璽,诸鼎彝礼器、法书图画尽在。然世事则益烂熳,上志衰矣,非復前日之敦尚考验者。”
⒎ 浩荡。形容水势大。
引南朝宋鲍照《自砺山东望震泽》诗:“烂漫潭洞波,合沓崿嶂云。”
唐韩愈《别知赋》:“始参差以异序,卒烂漫而同流。”
朱熹校:“‘烂漫’本或作‘烂熳’、或作‘澜漫’,云大水也。”
宋王禹偁《别丹水》诗:“曾经烂漫濯吾缨,忍别潺湲月下声。”
泛指声势广阔、壮大。 陈毅《十年》诗:“这里有革命的反帝的歌声烂漫,飘扬海外,散播农村。”
俞平伯《西湖的六月十八夜》:“及至到了‘三潭印月’,灯歌又烂缦起来了,人反而倦了。”
⒏ 谓放浪,不拘形迹;豪放,不受拘束。
引南朝梁江淹《赠炼丹法和殷长史》:“身识本烂熳,光曜不可攀。”
唐李白《江南春怀》诗:“身世殊烂漫,田园久芜没。”
清钱谦益《奉赠太傅崇明侯弢武杜公诗》之二:“挥毫烂熳头风檄,击缶苍茫耳热歌。”
⒐ 淫荡;淫佚。
引汉刘向《列女传·夏桀末喜》:“桀既弃礼义,淫于妇人。求美女积之於后宫,收倡优侏儒狎徒能为奇伟戏者,聚之于傍。造烂漫之乐,日夜与末喜及宫女饮酒,无有休时。”
《魏书·乐志》:“三代之衰,邪音间起,则有烂漫靡靡之乐兴焉。”
《朱子语类》卷一三三:“秦檜自虏中归,见虏人溺於声色宴安……日夜烂熳。”
⒑ 散乱;分散。
引《庄子·在宥》:“大德不同,而性命烂漫矣。”
成玄英疏:“烂漫,散乱也。”
晋王嘉《拾遗记·晋时事》:“有菜名曰‘芸薇’,类有三种,紫色者最繁,味辛,其根烂熳。”
宋王安石《和中甫兄春日有感》:“娇梅过雨吹烂熳,幽鸟迎阳语啾唧。”
丁玲《母亲》四:“白色的野玉簪,烂缦的洒在那些嫩绿的草间。”
⒒ 蔓延;弥漫。
引南朝齐谢朓《咏兔丝》:“烂熳已万条,连绵復一色。”
唐姚合《和李补阙曲江看莲花》:“遶行香烂熳,折赠意缠绵。”
唐韩愈《女挐圹铭》:“愈之为少秋官,言佛夷鬼,其法乱治, 梁武事之,卒有侯景之败。可一扫刮絶去,不宜使烂漫。”
清朱彝尊《送徐中允假还昆山》诗之五:“烂熳厨烟煮野蔬,菘根秋末韭春初。”
⒓ 消散。
引《楚辞·严忌<哀时命>》:“生天墬之若过兮,忽烂漫而无成。”
王逸注:“烂漫,犹消散也。言己生於天地之间,忽若风雨之过,晻然而消散,恨无成功也。烂,一作澜。”
⒔ 谓情感真挚坦率。
引唐杜甫《与鄠县源大少府宴渼陂得寒字》:“主人情烂熳,持答翠琅玕。”
宋苏舜钦《和圣俞庭菊》:“得书所赋诗,烂漫感怀抱。”
清顾炎武《桃花溪歌赠陈处士梅》:“有时提壶过比邻,笑谈烂漫皆天真。”
冰心《六一姐》:“童稚烂漫流动的心,在无数的过眼云烟之中,不知怎的就捉得这一个影子,自然不忘的到了现在。”
⒕ 犹熟,酣。
引唐杜甫《彭衙行》:“众雏烂熳睡,唤起霑盘餐。”
明高启《早发土桥》诗:“僕夫昨行苦,烂熳睡正熟。”
清方文《天界寺书怀》诗:“烂熳睡终夜,顿觉清心魂。”
⒖ 随意;任意。
引南朝梁刘缓《看美人摘蔷薇》诗:“釵边烂熳插,无处不相宜。”
高燮《己酉秋结寒隐社作诗述意》:“商量欲闢东篱地,更觅黄花烂漫栽。”
⒗ 引申为尽情地;不受拘束地。
引宋司马光《二月中旬过景灵宫门呈君倚》诗:“周章连日忙,烂漫数宵睡。”
宋辛弃疾《武陵春》词:“唤起笙歌烂熳游,且莫管闲愁。”
⒘ 醉貌;痛饮貌。
引唐杜甫《寄高适》诗:“定知相见日,烂熳倒芳樽。”
仇兆鳌注:“烂熳,醉貌。”
宋司马光《将军行》:“肥牛百头酒万石,烂漫一日供欢娱。”
清方文《二客行·赠万遐客瞿客》:“懽肠不觉醉烂熳,清音况復胜丝竹。”
陈三立《夜饮秦淮酒楼》诗:“敢幸生还携客共,不辞烂漫听歌喧。”
烂漫的国语词典
散乱、消散。《庄子.在宥》:「大德不同,而性命烂漫矣。」《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牢落陆离,烂漫远迁。」也作「澜漫」。
如:「天真烂漫」。
烂漫的网络释义
烂漫
烂漫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火,阑声。本义:煮烂)
(2) 同本义
孏,孰也。——《说文》。字亦作爛。
熟而不烂。——《吕氏春秋·本味》
三日三夕不烂。——晋· 干宝《搜神记》
(3) 又
此儿头不烂。
是必烂也。
三首俱烂。
(4) 又如:烂饭(加水较多而煮成的又软又烂的饭);烂煮(煮至熟烂);烂蒸(蒸至烂熟);烂椹(熟透的桑椹)
(5) 火烧伤
焦头烂额为上客。——《汉书·霍光传》
(6) 头绪乱 。如:烂子(乱子);烂事(方言。犹言麻烦事或办糟了的事)
(7) 零碎,断片 。如:烂纸片;衣服穿烂了
形容词
(1) 腐烂,腐败
烂灰生蝇。——《淮南子·说山》。注:“腐也。”
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三国演义》
(2) 又如:一场大雨使麦子烂了;烂黄齑(烂腌菜,比喻爱情不专的人);烂败(腐烂);烂损(腐烂败坏);烂碎(腐烂破碎);烂溃(溃烂)
(3) 明亮、光明;色彩绚丽
明星有烂。——《诗·郑风·女曰鸡鸣》
烂昭昭兮未央。——《楚辞·云中君》。注:“光貌。”
登降炤烂。——班固《西都赋》。注:“明也。”
功德烂然。——《汉书·王莽传》
(4) 又如:灿烂(光彩显明耀眼);烂灼(灿粒闪灼);烂熳(坦率自然,不做作);烂目(耀眼)
(5) 形容物体呈稀糊状态 。如:烂浆(形容物成稀糊状);烂酱(形容物体呈稀烂的糊状)
(6) 放荡 。如:烂污(人行为放荡不端);烂料(败家子);烂仔(流氓);烂靡(靡烂);烂货(称好吃懒做、不务正业的人)
副词
程度深;极、盛 。如:烂火(烈火);粒红(深红)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nuan7(nuāⁿ) lang6(lăng)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曼声。本义:水过满向外流)
(2) 同本义
诸山崩,鸿水溢。——《三国志·吴主传》
譬如写水著地,正自纵横流漫,略无正方圆者。——《世说新语·文学》
渐见江势阔,行嗟水流漫。——宋之问《自湘源至潭州衡山县》
(3) 又如:漫溢(水满向外流);漫口(堤岸被水冲溃);水漫金山;漫溃(水涨破堤而出);漫泄(水满外流);漫流(水势很大的河流);漫然(浩大的样子);漫滋(形容水涨溢漫延);漫衍(泛滥)
(4) 充满;遍,周遍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清· 姚鼐《登泰山记》
(5) 又如:漫天彻地(弥漫天空,充满地面。形容势头极大);漫山(满山,遍山);漫天盖地(遍布天地之间);漫野(遍野);漫荡荡(遍布的样子)
(6) 用泥糊 。如:漫墙(用泥糊墙);漫抹(涂抹)
(7) 隔
你这不去,惹的大的们恼了,这才“漫墙撩胳膊,丢开手”了。——《醒世姻缘传》
(8) 污;玷污
又欲以其辱行漫我。(辱行:坏品行)——《庄子·让王》
形容词
(1) 放纵;散漫;不受约束
公漫久矣。——欧阳修《新唐书》
(2) 又如:漫家(不受门户限制的学派);漫天要价(无限度地乱要价)
(3) 广远的样子 。如:漫沙(广阔的沙地);漫天过海(形容没有边际);漫衍(绵延伸展的样子);漫演(连绵不尽)
(4) 长的样子;辽远的样子
别日何易会日难,山川悠远路漫漫。——三国魏· 曹丕《燕歌行》
(5) 又如:漫远(漫长遥远);漫长(长得没有尽头的);路漫漫;夜漫漫
(6) 模糊
其远古刻尽漫失。——姚鼐《登泰山记》
(7) 又如:漫失(模糊剥蚀);漫略(文辞模糊简略);漫暗(模糊不清);漫剥(因剥蚀脱落而模糊不清)
(8) 平缓 。如:漫岗(坡度很小的山脊);漫坡(较缓的斜坡)
副词
(1) 随便;随意
漫卷诗书喜欲狂。——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 又如:漫然(随便的样子);漫抄(随手写录);漫书(随意书写);漫言(随便地说);漫叩(随便发问);漫识(随手记载);漫题(信手书写的文字)
(3) 徒然
漫劳车马驻江干。——杜甫《宾至》
(4) 遍;普遍
漫撒子(种籽)。——《齐民要术》
(5) 都;全
漫不敢可否事。——胡铨《上高宗封事》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man5 nem1 [梅县腔] man5 [海陆丰腔] man6 nem1 [东莞腔] man3 [客语拼音字汇] man4 [宝安腔] man3 [客英字典] man5
◎ 潮州话:bhuang6(bũang)[潮州]bhuêng6[饶平、揭阳、潮阳]muang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縵 | 莫半 | 明 | 桓 | 去聲 | 翰 | 合口一等 | 山 | 桓 | muɑn | muanh/muan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