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伪

làn wěi [ lan wei]
繁体 濫偽
注音 ㄌㄢˋ ㄨㄟˇ

词语释义

犹虚假。

词语解释

  1. 犹虚假。

    《新唐书·苏瓌传》:“天下僧尼滥伪相半,请併寺,著僧常员数,缺则补。”《元典章·户部七·仓库》:“见在官物皆须点照算交,点明白别无短少滥伪之数。”

引证解释

⒈ 犹虚假。

《新唐书·苏瓌传》:“天下僧尼滥伪相半,请併寺,著僧常员数,缺则补。”
《元典章·户部七·仓库》:“见在官物皆须点照算交,点明白别无短少滥伪之数。”

滥伪的网络释义

滥伪

  • 滥伪是汉语词语,拼音làn wěi,意思是虚假。
  • 汉字详情

    làn [lan]
    部首: 331
    笔画: 13
    五笔: IJTL
    五行:
    仓颉: ELIT
    四角: 381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监声。本义:浮起,浮现)

    (2) 同本义

    滥,泛也。——《说文》

    江出于 岷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滥觞。——《荀子·子道》

    滥泉正出。——《尔雅·释水》

    滥水之潘为渊。——《列子·黄帝》

    (3) 大水漫出,泛滥

    大水泛滥郡国十五有余。——《汉书·谷永传》

    其水阳焊不耗,阴霖不滥。——《水经注·湿水》

    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孟子·滕文公》

    (4) 又如:泛滥(江河湖泊的水溢出);滥泉(从地下向上涌出的泉水);滥汜(泛滥,浮沉)

    (5) 浸渍,泡在水里

    滥车之水。——《管子·地图》

    (6) 蔓延;波及 。如:滥炎(蔓延的火);祸滥及平人

    因怒而滥刑。——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7) 又如:滥漫(任意,随便);滥杀(胡乱杀戳无罪的人);滥浊(过度混乱);滥用职权;滥冗(过多);滥刑(过量的刑罚;任意判罪或施刑)

    (8) 通“欿”。贪欲;卑污

    虞公滥于宝于马。——《吕氏春秋》

    (9) 又如:滥官(贪官);滥墨(指官吏贪财好贿者);滥溢(胡作非为)

    (10) 通“敛”。收聚

    至刑不滥。——《淮南子·汜论》

    形容词

    (1) 过度;超过限度;漫无准则

    生穑省用,不滥其度。——《周书·程典》

    小人究斯滥矣。——《论语·卫灵公》

    (2) 虚妄不实

    不僭不滥。——《诗·商颂·殷武》

    (3) 又如:滥言(虚妄不实的言词);滥词(虚妄不实的话);滥套(指文章中完全抄袭前人,毫无创新之见)

    (4) 谦词。才不胜任 。如:滥膺(滥竽充数。谦词);滥膺阃外(滥竽充数受命统兵在外)

    (5) 用同“烂”

    (6) 破碎,松软。如:滥泥(烂泥,稀泥)

    (7) 程度深。如:滥熟(极熟悉、熟练)

    副词

    任意地;肆意地

    不许滥诛骨肉。——《资治通鉴》

    名词

    假借为“鉴”。浴盆

    夫灵公有妻三人,同滥而浴。——《庄子·则阳》

    钟鼎壶濫。——《吕氏春秋·节丧》

    英文翻译

    flood, overflow; excessive

    方言集汇

    ◎ 粤语:laam6
    ◎ 潮州话:nam6 [澄海]nang6 [潮州、饶平]lam6

    宋本广韵

    wěi [wei]
    部首: 221
    笔画: 6
    五笔: WYLY
    五行:
    仓颉: OIKS
    四角: 242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从人,从为,为亦声。本义:欺诈)

    (2) 同本义

    伪,诈也。——《说文》。徐锴曰:“伪者,人为之,非天真也。”

    无或诈伪淫巧。——《礼记·月令》

    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荀子·性恶篇》

    (3) 又如:伪诈(欺诈);伪怠(欺诈懈怠);伪服(骗居尊位);伪人(伪夫。伪善、诈伪之人);伪巧(诈伪奸滑);伪臣(诈伪之臣);伪民(诈伪的人);伪行(诈伪的行为)

    (4) 人为;矫饰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

    (5) 伪装;假装

    然则舜伪喜者与?——《孟子·万章上》

    (6) 又如:伪廉(假装廉洁);伪行(假装出某种行为;假装);伪冒(假冒;冒充);伪从(假作同意);伪让(假意谦让)

    (7) 伪造,假作 。如:伪易(作假偷换);伪作(假造);伪从(假作同意)

    形容词

    (1) 虚假;不真实

    作伪主以行。——《礼记·曾子问》

    道恶乎隐而有真伪?——《庄子·齐物论》

    寄伪儿啼。——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古书之正伪。——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伪为屋券。——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家藏伪章。——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伪言(虚假的言论);伪名(假名);伪行(虚假的行为);伪命(虚假的命令);伪辞(虚假的言辞);伪态(虚伪的态度);伪意(虚假的心意);伪戾(诈伪乖戾);伪俗(诈伪的风气)

    (3) 非法;非正统

    且臣少事伪朝。——晋· 李密《陈情表》

    (4) 又如:伪政府;伪组织;伪庭(伪朝);伪师(僭伪、非正统政权的军队);伪国(僭伪之国);伪朝( 伪、非正统的王朝)

    英文翻译

    false, counterfeit, bogus

    方言集汇

    ◎ 粤语:ngai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