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湮灭
(1) 埋没;磨灭
词语解释
埋没;磨灭。
《史记·游侠列传》:“自 秦 以前,匹夫之侠,湮灭不见,余甚恨之。”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宝光寺》:“逸曰:‘ 晋 朝三十二寺尽皆湮灭,惟此寺独存。’” 唐 刘知几 《史通·诸晋史》:“而为 晋 学者,曾未之知,儻湮灭不行,良可惜也。” 明 张居正 《敕封承德郎刑部山西司主事云谷曹公墓表》:“夫世未尝无瓌伟倜儻之士也,或远跡於鹿豕,或泥蟠於巖穴,乏青云之媒,闕驥尾之援,长湮灭而无闻者多矣。”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然而自 汉 及 唐 ,陈迹湮灭。”
消灭;销毁。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彼 吴 蜀 之湮灭,固可翘足而待之。”《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曹丕 篡弑,湮灭 汉 室。”《南史·文学传·颜协》:“其文集二十卷,遇火湮灭。” 师陀 《期待》:“他死了好几年,从人世上湮灭好几年,还一年一年被等待,被想念。”
引证解释
⒈ 埋没;磨灭。
引《史记·游侠列传》:“自秦以前,匹夫之侠,湮灭不见,余甚恨之。”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宝光寺》:“逸曰:‘ 晋朝三十二寺尽皆湮灭,惟此寺独存。’”
唐刘知几《史通·诸晋史》:“而为晋学者,曾未之知,儻湮灭不行,良可惜也。”
明张居正《敕封承德郎刑部山西司主事云谷曹公墓表》:“夫世未尝无瓌伟倜儻之士也,或远跡於鹿豕,或泥蟠於巖穴,乏青云之媒,闕驥尾之援,长湮灭而无闻者多矣。”
田北湖《论文章源流》:“然而自汉及唐,陈迹湮灭。”
⒉ 消灭;销毁。
引三国魏何晏《景福殿赋》:“彼吴蜀之湮灭,固可翘足而待之。”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曹丕篡弑,湮灭汉室。”
《南史·文学传·颜协》:“其文集二十卷,遇火湮灭。”
师陀《期待》:“他死了好几年,从人世上湮灭好几年,还一年一年被等待,被想念。”
湮灭的国语词典
埋没。
湮灭的网络释义
湮灭 (物理学概念)
湮灭 (汉语词语)
反义词
湮灭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yān
动词
(1) (形声。从水,垔(
)声。本义:埋没,不被人所知道)(2) 同本义
始丧乱后,典章湮散。——《新唐书·魏征传》
(3) 又如:湮没不彰(埋没不显著);湮佚(埋设,散失);湮沉(湮沈;湮泯;湮昧;湮埋。埋没)
(4) 淹没 。如:湮枯(湮没干涸);湮坠(湮没失落);湮废(湮没废弃);湮隳(湮没毁坏)
(5) 淤塞;填塞;堵塞
郁湮不育。——《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注:“湮,塞也。”
昔老禹之湮洪水,决江河。——《庄子》
(6) 又如:湮塞(堵塞)
(7) 液体着物向四处散开。后作“洇(
)”绢布上写字,用姜汁磨及粉,则不湮开。——《物类相感志》
yān
名词
(1) 水名 。伊水支流。在今河南省登封县西
(2) 姓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jim1 [梅县腔] jin1 [台湾四县腔] jin1 jen1 [宝安腔] jen1 jin1 [海陆丰腔] rin1 ren1 [客语拼音字汇] yan1 [客英字典] jin1 jen1
◎ 潮州话:因1(姻) 嫣1(鸢),ing1[揭阳]êng , iang1[潮州]iê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因 | 於眞 | 影 | 眞A | 平聲 | 眞 | 開口三等 | 眞A | 臻 | qjin/in | ʔĭĕn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威(
)声。简化字“灭”为会意,从“一”从“火”,“一”表示覆压火上。本义:消灭;灭亡)(2) 同本义
灭,尽也。——《说文》
灭,绝也。——《尔雅·释诂》
国之灭亡无日矣。——《礼记·乐记》
家有既亡,国有既灭。——《谷梁传·襄公六年》
以小畜大灭。——《吕氏春秋·情势》
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敝在赂秦。—— 苏洵《六国论》
秦皇灭典,亦造仙诗——《文心雕龙·明诗》
灭韩亡 魏。——《战国策·魏策》
(3) 又如:灭于绛;一朝而灭;灭亲(断绝亲族间的关系);灭户(全家皆死,宗嗣断绝);消灭(使消灭;除掉;灭亡);毁灭(摧毁消灭);灭夷(消灭);灭劫(毁灭的灾难)
(4) 消失,隐没
何(荷)校(木枷)灭耳。——杜甫《戏为六绝句》
尔曹身与名俱灭。
(5) 又如:灭抹(埋没);灭名(名誉尽失);灭身(丧身,毁灭自身);灭没(湮没;隐没);灭景(隐没形影,指隐居)
(6) 熄灭
火不灭。——唐· 杜牧《阿房宫赋》
(7) 又如:灭却(熄灭);灭息(熄灭)
(8) 淹没
过涉灭顶。——《易·大过》
(9) 涂抹改动 。如:灭刺(让名刺上的字迹消隐,指不愿投刺干谒);灭青(指古代用刀削改竹简上的字句)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mig8(mîk) [揭阳]mêg8 [潮阳]miag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