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灭
词语释义
淹灭
(1) 埋没;淹没
词语解释
埋没;淹没。
清 戴名世 《<庆历文读本>序》:“用以朝夕课读,而一旦出之於人间,使作者之精神不至於淹灭弗传。” 刘半农 《读<海上花列传>》:“但是书中虽然有了这许多的坏处,他的好处,却并不因此而淹灭,因为究竟是好处多,坏处少。”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辩“文人无行”》:“连年的水灾又给与了他们教训,他们以为只要决堤淹灭了五谷,草根树皮的价值就会飞涨起来了。”
引证解释
⒈ 埋没;淹没。
引清戴名世《<庆历文读本>序》:“用以朝夕课读,而一旦出之於人间,使作者之精神不至於淹灭弗传。”
刘半农《读<海上花列传>》:“但是书中虽然有了这许多的坏处,他的好处,却并不因此而淹灭,因为究竟是好处多,坏处少。”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辩“文人无行”》:“连年的水灾又给与了他们教训,他们以为只要决堤淹灭了五谷,草根树皮的价值就会飞涨起来了。”
淹灭的国语词典
消失、磨灭。
如:「赤壁古战场的遗迹,早已在人们的记忆中逐渐淹灭。」
淹灭的网络释义
淹灭
淹灭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水,奄声。本义:古水名,即今金沙江的一段) 同本义。在四川省南部。即今金沙江自发源地至四川省攀枝花市的一段
淹水,一曰复水也,出今四川宁远府徼外,合金沙江入江。——《字林》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am1 jam5 [海陆丰腔] ram1 [梅县腔] jam3 jam1 [台湾四县腔] jam1 [宝安腔] jam3 [客语拼音字汇] yam1 yam3 [东莞腔] jam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淹 | 央炎 | 影 | 鹽B | 平聲 | 鹽 | 開口三等 | 咸 | 鹽B | ʔĭɛm | qiem/yem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威(
)声。简化字“灭”为会意,从“一”从“火”,“一”表示覆压火上。本义:消灭;灭亡)(2) 同本义
灭,尽也。——《说文》
灭,绝也。——《尔雅·释诂》
国之灭亡无日矣。——《礼记·乐记》
家有既亡,国有既灭。——《谷梁传·襄公六年》
以小畜大灭。——《吕氏春秋·情势》
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敝在赂秦。—— 苏洵《六国论》
秦皇灭典,亦造仙诗——《文心雕龙·明诗》
灭韩亡 魏。——《战国策·魏策》
(3) 又如:灭于绛;一朝而灭;灭亲(断绝亲族间的关系);灭户(全家皆死,宗嗣断绝);消灭(使消灭;除掉;灭亡);毁灭(摧毁消灭);灭夷(消灭);灭劫(毁灭的灾难)
(4) 消失,隐没
何(荷)校(木枷)灭耳。——杜甫《戏为六绝句》
尔曹身与名俱灭。
(5) 又如:灭抹(埋没);灭名(名誉尽失);灭身(丧身,毁灭自身);灭没(湮没;隐没);灭景(隐没形影,指隐居)
(6) 熄灭
火不灭。——唐· 杜牧《阿房宫赋》
(7) 又如:灭却(熄灭);灭息(熄灭)
(8) 淹没
过涉灭顶。——《易·大过》
(9) 涂抹改动 。如:灭刺(让名刺上的字迹消隐,指不愿投刺干谒);灭青(指古代用刀削改竹简上的字句)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mig8(mîk) [揭阳]mêg8 [潮阳]miag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