泯没

mǐn mò [ min mo]
繁体 泯沒
注音 ㄇ一ㄣˇ ㄇㄛˋ

词语释义

泯没 mǐnmò

(1) 消灭;消失。常用为死的婉称

严霜夏坠,从弟雕落,二子泯没,天丧予,何痛如之!——《谷梁传》
vanish

词语解释

  1. 消失。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正理在人心,未尝泯没。”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七·刊书》:“且异书多泯没不传,《后汉书》注事最多,所引书今十无二三。” 鲁迅 《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既不过在默默中生存,死了之后,当然也只好在默默中泯没。”

  2. 死的婉称。

    《三国志·吴志·张昭传》:“泯没之后,有可称述。”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以是贤人悲寓世之倏忽,疾泯没之无称。” 宋 王安石 《忆昨诗示诸外弟》:“旻天一朝畀以祸,先子泯没予谁依?”

  3. 埋没;掩盖。

    唐 柳宗元 《贞符》:“念终泯没蛮夷,不闻于时,独不为也。” 宋 欧阳修 《菱谿石记》:“至于子孙泯没而无闻,况欲长有此石乎!” 明 方孝孺 《答刘养浩书》之一:“公名在天地,决难泯没。” 李大钊 《危险思想与言论自由》:“若是自己未曾认清,只是强行禁止,就犯了泯没真实的罪恶。”

引证解释

⒈ 消失。

宋俞文豹《吹剑四录》:“正理在人心,未尝泯没。”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七·刊书》:“且异书多泯没不传,《后汉书》注事最多,所引书今十无二三。”
鲁迅《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既不过在默默中生存,死了之后,当然也只好在默默中泯没。”

⒉ 死的婉称。

《三国志·吴志·张昭传》:“泯没之后,有可称述。”
晋葛洪《抱朴子·勖学》:“以是贤人悲寓世之倏忽,疾泯没之无称。”
宋王安石《忆昨诗示诸外弟》:“旻天一朝畀以祸,先子泯没予谁依?”

⒊ 埋没;掩盖。

唐柳宗元《贞符》:“念终泯没蛮夷,不闻于时,独不为也。”
宋欧阳修《菱谿石记》:“至于子孙泯没而无闻,况欲长有此石乎!”
明方孝孺《答刘养浩书》之一:“公名在天地,决难泯没。”
李大钊《危险思想与言论自由》:“若是自己未曾认清,只是强行禁止,就犯了泯没真实的罪恶。”

泯没的国语词典

形迹消灭。《新五代史.卷三四.一行传.序》:「吾又以谓必有负材能,修节义,而沉沦于下,泯没而无闻者。」也作「泯灭」。

泯没的网络释义

泯没

  • 泯没,动词词组,一般解释意义是消失,消灭的意思。
  • 泯没造句

    自古以来天历劫数,地遭变更,自创世父帝泯没后,六界本也相安。
    因此,希望能够锄掉那茅草,驱逐这鸟雀,铲除一恶,树立一善,这样没有违背先人的旨趣,以泯没于九泉之下。
    每次见到玉丞,都有不同程度地变化,无论是从气质还是心机,比起初次见面时,那种感觉已完全被嫉妒与争强所泯没,完全不复存在。
    有多少真知灼见和思想火花,因为没有被及时记录下来,而消失泯没!
    君莫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迷茫,昔日空负大志的神光早已泯没,脑海中念念想想前世种种纠缠痛苦,这异世之行竟不知何以为续。
    为了要恢复上帝烙印在我们灵魂上,但是却让肉体给泯没的洞察力,我们必须要照顾我们自己,搜索灵魂的每个角落。
    齐宇掠过一丝得色,很快泯没了,无论修剑道还是体修,一共分为三个境界,入神、化神、出神。
    不断的有人尝试着去征服沙漠,也不断的有人泯没于漫漫黄沙之中。
    望着镇北侯的身影渐渐的泯没在骑兵大队中,长生心中莫名的升起了一丝的担心与牵挂来,可随后长生猛的摇了摇头,摒除了脑中的杂念。

    汉字详情

    mǐn [min]
    部首: 331
    笔画: 8
    五笔: INAN
    五行:
    吉凶:
    仓颉: ERVP
    四角: 371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民声。本义:灭,尽) 同本义

    泯然众人。——宋· 王安石《伤仲永》

    (2) 又如:泯灭,泯没

    (1) 乱;混乱

    王室之乱,靡邦不泯。——陆机《答贾长渊》

    (2) 又如:泯杂(混杂;乱杂);泯泯(纷乱的样子)

    英文翻译

    destroy, eliminate; perish

    方言集汇

    ◎ 粤语:man5
    ◎ 客家话:[客英字典] min3 [海陆丰腔] min3 [客语拼音字汇] men3 min2 [台湾四县腔] min3 [宝安腔] min3 min2
    ◎ 潮州话:毛因5(民)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彌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mĭĕnmjin/min
    méi,mò [mei,mo]
    部首: 331
    笔画: 7
    五笔: IMCY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EHNE
    四角: 37147

    详细解释

    méi

    动词

    (1) 不领有,不具有,不存在

    恐怕没来由走去撞在乱兵之手,死了也没说处。——《二刻拍案惊奇》

    (2) 又如:没谱(没有标准);没根蒂(没有根据);没脚手(没有雨具);没个了局(没有了结;没完没了);没个道理(没有办法);没仁没义(没有一点情义);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没有内患,引不来外敌);没事(无端;无缘无故);没对(无敌;无与匹敌);没来历(无缘由);没空生有(犹无中生有,凭空胡诌)

    (3) 不及;不到 。如:哥哥没弟弟胖;他回家没两天又走了

    副词

    (1) 没有,不曾,未

    (2)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对过去的行为、动作或状态的否定。如:没大(没有怎么);没巧不成话(没有巧合就没有故事);没走完的路;没等你请,我自个来了;天还没亮,我们就上路了

    (3) 用在选择问句末,代表选择问句的否定方面。如:你吃饭没?这本书你看完没?

    (4) 另见

    动词

    (1) (会意 表示入水有所取。本义:沉没水中)

    (2) 同本义

    没,沉也。——《说文》

    其子没于渊。——《庄子·列御寇》

    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荀子·议兵》

    梦为鱼而没于渊。——《庄子·大宗师》

    或浮或没。——《世说新语·自新》

    浅草才能没马蹄。——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水不没顶。——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没水而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如:沉没(没入水中);淹没(大水漫过;盖过);没胫(没过脚胫);没不煞(方言。沉没不了);没溺(沉没);洪水没过了大坝;没漂(淹没冲荡);没石(暗礁)

    (4) 潜游水中

    若乃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庄子·达生》

    南方多没人。——苏轼《日喻》

    (5) 又如:没人(熟知水性能潜水的人);没水(潜水);没头蹲(扎猛子,以头朝下钻入水中)

    (6) 消失,不见;隐没

    良久,羽旄之影渐没。——马中锡《中山狼传》

    未闻刃没而利存。——范缜《神灭论》

    (7) 覆灭;败亡

    遂没其军。——《史记》

    (8) 沉迷。糊涂 。如:没没(沉迷不醒);没汩(糊涂,不明事理)

    (9) 没收

    财产没官。——《三国志》

    (10) 又如:没官(没收入官);没入(没收财物、人口等入官);没有(犹没收)

    (11) 通“殁”。死

    庖牺氏没。——《易·系辞下》

    逮至昔三代圣王既没。——《墨子·明鬼下》

    圣王已没。——《荀子·正论》

    以没其身。——《国语·晋语》

    皆为戮没。——《战国策·燕策》

    孝公既没。—— 汉· 贾谊《过秦论》

    (12) 又如:没化(死亡);没世(终身;一辈子);没地(人死埋葬于地下);没命(舍命。丧身,死亡);没陈(阵亡);没寿(谓死)

    (13) 沦没,落入

    侯没胡中。——《汉书·李广苏建传》

    (14) 隐没

    没为银海。——《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出没于鲸波万仞之中。——周密《观潮》

    (15) 又如:出没(出现和隐藏);没矢(谓箭射进石头后隐没不见)

    副词

    (1) 表示否定,相当于“莫”;“不” 。如:没来;没说;没揣(不意,出人意料)

    (2) 决不,丝毫不 。如:没想到

    形容词

    (1) 〈方〉∶满

    一面没口应承道…。——《林家铺子》

    (2) 又如:没口(没口子。满口);一朵乌云盖没天

    (3) 尽;终 。如:没世(终身,永远);没代(世代;永远);没身(终身);没后(末后,最后);没振(终兴,一直振兴);没齿(终身)

    (4) 另见 méi

    英文翻译

    not, have not, none; drown, sink

    方言集汇

    ◎ 粤语:mut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ut8 [东莞腔] mut8 [宝安腔] mut8
    ◎ 潮州话:mog8(môk 旧时:mût)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一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莫勃入聲合口一等mu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