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风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和暖的风。
《列子·汤问》:“温风徐迴,草木发荣。” 明 刘基 《双燕离》诗:“四月温风起,榴花发红蕋。”
热风。
《礼记·月令》:“﹝季夏之月﹞温风始至,蟋蟀居壁,鹰乃学习,腐草为萤。” 汉 王粲 《大暑赋》:“熹润土之溽暑,扇温风而至兴。”《后汉书·张衡传》:“温风翕其增热兮,惄鬱邑其难聊。” 李贤 注:“温风,炎风也。”
引证解释
⒈ 和暖的风。
引《列子·汤问》:“温风徐迴,草木发荣。”
明刘基《双燕离》诗:“四月温风起,榴花发红蕋。”
⒉ 热风。
引《礼记·月令》:“﹝季夏之月﹞温风始至,蟋蟀居壁,鹰乃学习,腐草为萤。”
汉王粲《大暑赋》:“熹润土之溽暑,扇温风而至兴。”
《后汉书·张衡传》:“温风翕其增热兮,惄鬱邑其难聊。”
李贤注:“温风,炎风也。”
温风的网络释义
温风
近义词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昷声。本义:水名)
(2) 古水名
(3) 即今贵州省遵义市东的洪江
(4) 即今南盘江上游
(5) 温江,岷江支流,在今四川省温江县
(6) 温度 。如:温暾(不冷不热);室温
(7) ∶热病
人有寒温之病,非操行之所及也。——《论衡·寒温》
(8) 古州名 。唐置,治所在今浙江省温州市,辖今永嘉、乐清、瑞安、平阳、文成、泰顺等县地
上无元年,始置温州…。——《读史方舆纪要》
(9) 姓
形容词
(1) 温暖,暖和
阴气温,故温气应之。——《论衡·寒温》
衣皮带茭,冬则不轻而温,夏则不轻而清。——《墨子·辞过》
温风始至。——《礼记·月令·季夏》
覆温之躯。——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四支犹温。——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温清(冬温夏清);温谷(温暖的山谷);温房(温暖的房屋);温奥(温湿和暖);温煦(和暖);温庐(温馨和暖的房舍);温暾(煖而不热);温郁(温暖)
(3) 温和,温厚;和气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诗·邶风·燕燕》
(4) 又如:温克(温和恭敬并有克制力);温念(亲切的思念);温仁(温和仁爱);温言(温和的言辞);温好(柔和优美);温实(温厚诚实);温愿(温厚恭谨);温诚(温厚诚朴);温富(温厚富足);温敏(温厚聪敏);温顾(温存);温柔乡(喻美色迷人之境);温栗(温和而严谨)
(5) 富足
其温厚矣。——《荀子·荣辱》。注:“足也。”
居皆温厚。——《汉书·张敝传》
(6) 又如:温厚(富足);温户(富裕人家)
(7) 用于敬称和祝颂之辞 。如:温犀秦镜(用以称颂官吏精明,善于断狱);温树不言(居官谨慎的赞语);温居暖房(庆贺乔迁新居);温旨(对皇帝旨意的敬称)
动词
(1) 加热;使暖和 。如:温毛了(用水温酒,使酒扑出来了);温炕(暖炕,暖床);把酒温一下
(2) 复习
温故而知新。——《礼记·中庸》
温《缁衣》一章。——清· 袁枚《祭妹文》
(3) 又如:温故知新;温故(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旧稿(比喻操旧业;干老营生);温课
(4) ∶补养
劳者温之…损者温之。——《素问》
(5) 通“蕴”。蕴藏,蕴积
饮酒温克。——《诗·小雅·小宛》。《笺》云:虽醉犹能温藉自持以胜。
柔色以温之。——《礼记·内则》。郑玄注:温藉也。
视其温辞,可以知其塞怨。——《春秋繁露·楚庄王》
治敢往,少温藉。——《汉书·酷吏义纵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wun1 [客英字典] vun1 [海陆丰腔] wun1 [梅县腔] wun1 [宝安腔] wun1 [东莞腔] wun1 [台湾四县腔] wu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详细解释名词 (1) (形声。从虫,凡声。“风动虫生”故字从“虫”。本义: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尤指空气与地球表面平行的自然运动) (2) 同本义 風,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闾阖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说文》 立春条风。——《易·通卦验》 东北条风。——《广雅·释天》 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淮南子·天文》 条风居东北维,主出万物条之。言条治万物而出之。——《史记·律书》 今日不鳳(風)?——《殷虚文字甲编》 见事风生,无所回避。——《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大风起兮云飞扬。——刘邦《大风歌》 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3) 又如:狂风(猛烈的风);风信(风的大小及风向);风团(旋风。比喻飞快);风吹日炙(风吹日晒);风雹(刮风下雹);风潦(风灾和水灾);风霰(风雪) (4) 风俗;风气 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资治通鉴》 奸党散落,风俗大改。——《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故为之说,以俟观人风者得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移风易俗。——《荀子·乐论》 (5) 又如:风美(风俗淳美);风纯(风俗纯朴);风沦(风俗沦落败坏);风习(风俗习惯);风浮(风俗浮薄) (6) 风范,气度,韵致 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7) 又如:风局(风范,器宇);风表(风范仪表);风则(风范);风裁(风采,气度);风期(气度,襟怀);风节(气度情操) (8) 文学艺术作品的风格特点 。如:风神(指文学艺术作品的风格,气韵);风徽(文章的风格、气韵) (9) 风声,消息 但有知风来报的赏钱百两。——《二刻拍案惊奇》 (10) 又如:风警(风声很紧);风汛(风声;消息);风音(风声);风路(风声,线索);闻风而动 (11) “诗经”六义之一。指《诗经》中三种诗歌类型的一种,即《国风》中收集的民俗歌谣 风有采蘩采苹。——《左传·隐公三年》 乐操土风,不忘旧也。——《左传·成公九年》 (12) 又如:风赋(指“诗”六义中的风和赋);风人屺岵(诗人的悲凉伤感) (13) 男女间的情爱 他如今大了,渐知风月,便看上了秦钟人物风流。——《红楼梦》 (14) 又如:风月(指男女间的情爱);风月常新(指情爱永久不断);风月子弟(沉湎于风月场的子弟) (15) 风纪,教化 。如:风惠(教化恩泽);风驰(形容德化广布);风爱(风泽德化);风调(指教化清和);风略(风纪和方略);风政(教化政治) (16) 威势,气势 。如:风扫(形容势力猛烈有如狂风席卷一般);风樯阵马(乘风之船,破阵之马。比喻气势雄厚) (17) 六淫之一。颠狂病,也指颠狂。后作“病”。如:风眩(癫痫);风痴(疯癫痴呆) (18) 姓 动词 (1) 刮风;起风 风则袭裘,雨则御盖。——宋· 苏轼《教战守》 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清· 袁枚《祭妹文》 (2) 借风力吹 。如:风干(由风吹干);风鸡(借风力吹干的鸡) (3) 走逸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左传·僖公四年》 库莫奚国有马百匹因风入境。——《北魏书》 (4) 嬉戏 众人忧得你苦,你却在这里风!快上山去!——《水浒全传》 (1) 传说的,没有确实根据的 。如:风谣(民歌,民谣);风言(流言,无根据的话) (2) 放荡 。如:风魔(放浪,轻狂;疯子);风流博浪(风流放荡) (3) 通“疯”。癫狂 奈何以国家科第放此风汉及第耶?——《玉泉子·真录》 你原来是个风和尚。——《西游记》 (4) 又如:风发(发疯);风病(精神病);风涎(患风疾的病根);风欠(疯狂);风风势势(举动不正常,易冲动) (5) 〈副〉 通“凡”( )。大凡,大概愿先生之言其风也。——《庄子·天地》 英文翻译wind; air; manners, atmosphere
方言集汇◎ 粤语:fung1
宋本广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