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郁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温暖。
《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叙温郁则寒谷成暄,论严苦则春丛零叶。” 李善 注:“ 毛萇 《诗传》曰:‘燠,煖也。’郁与燠,古字通也。” 何其芳 《预言》诗:“你一定来自温郁的南方,告诉我那儿的月色,那儿的日光。”
引证解释
⒈ 温暖。
引《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叙温郁则寒谷成暄,论严苦则春丛零叶。”
李善注:“毛萇《诗传》曰:‘燠,煖也。’郁与燠,古字通也。”
何其芳《预言》诗:“你一定来自温郁的南方,告诉我那儿的月色,那儿的日光。”
温郁的网络释义
温郁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昷声。本义:水名)
(2) 古水名
(3) 即今贵州省遵义市东的洪江
(4) 即今南盘江上游
(5) 温江,岷江支流,在今四川省温江县
(6) 温度 。如:温暾(不冷不热);室温
(7) ∶热病
人有寒温之病,非操行之所及也。——《论衡·寒温》
(8) 古州名 。唐置,治所在今浙江省温州市,辖今永嘉、乐清、瑞安、平阳、文成、泰顺等县地
上无元年,始置温州…。——《读史方舆纪要》
(9) 姓
形容词
(1) 温暖,暖和
阴气温,故温气应之。——《论衡·寒温》
衣皮带茭,冬则不轻而温,夏则不轻而清。——《墨子·辞过》
温风始至。——《礼记·月令·季夏》
覆温之躯。——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四支犹温。——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温清(冬温夏清);温谷(温暖的山谷);温房(温暖的房屋);温奥(温湿和暖);温煦(和暖);温庐(温馨和暖的房舍);温暾(煖而不热);温郁(温暖)
(3) 温和,温厚;和气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诗·邶风·燕燕》
(4) 又如:温克(温和恭敬并有克制力);温念(亲切的思念);温仁(温和仁爱);温言(温和的言辞);温好(柔和优美);温实(温厚诚实);温愿(温厚恭谨);温诚(温厚诚朴);温富(温厚富足);温敏(温厚聪敏);温顾(温存);温柔乡(喻美色迷人之境);温栗(温和而严谨)
(5) 富足
其温厚矣。——《荀子·荣辱》。注:“足也。”
居皆温厚。——《汉书·张敝传》
(6) 又如:温厚(富足);温户(富裕人家)
(7) 用于敬称和祝颂之辞 。如:温犀秦镜(用以称颂官吏精明,善于断狱);温树不言(居官谨慎的赞语);温居暖房(庆贺乔迁新居);温旨(对皇帝旨意的敬称)
动词
(1) 加热;使暖和 。如:温毛了(用水温酒,使酒扑出来了);温炕(暖炕,暖床);把酒温一下
(2) 复习
温故而知新。——《礼记·中庸》
温《缁衣》一章。——清· 袁枚《祭妹文》
(3) 又如:温故知新;温故(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旧稿(比喻操旧业;干老营生);温课
(4) ∶补养
劳者温之…损者温之。——《素问》
(5) 通“蕴”。蕴藏,蕴积
饮酒温克。——《诗·小雅·小宛》。《笺》云:虽醉犹能温藉自持以胜。
柔色以温之。——《礼记·内则》。郑玄注:温藉也。
视其温辞,可以知其塞怨。——《春秋繁露·楚庄王》
治敢往,少温藉。——《汉书·酷吏义纵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wun1 [客英字典] vun1 [海陆丰腔] wun1 [梅县腔] wun1 [宝安腔] wun1 [东莞腔] wun1 [台湾四县腔] wu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
详细解释名词 (1) 郁夷 郁,右扶风郁夷也。从邑,有声。——《说文》 (2) 古地名。汉置县。在今陕西省陇县西 (3) 物实无中核者谓之郁 物实无中核者谓之郁,无刀斧之斫者谓之朴。——《论衡》 (4) 又如:郁朴(本指没有内核的果实或未加工的木料,借喻缺乏教养的人) 形容词 (1) 文采美盛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论语·八佾》 纷郁郁其远承兮。——《楚辞·九章·思美人》 (2) 又如:郁郁桓桓(文采明盛、勇武出众的样子) (3) 丰盛 蜜房郁毓被其阜。——左思《蜀都赋》。注:“盛多也。” (4) 又如:郁毓(丰盛的样子);郁霭(云彩盛多的样子) (5) 美好 。如:郁穆(和穆美好的样子) (6) 香气浓郁 践椒涂之郁烈。——曹植《洛神赋》 (7) 又如:郁芬(浓烈的香气);郁攸(火气;灼热之气);郁郁青青(香气馥郁,青葱繁茂的样子) 形容词 (1) (形声。从邑,有声。“郁”本是地名,又作姓。“鬱”为形声,从林,鬱( )省声。本义:繁盛的样子)(2) 同本义 鬱,木丛生也。——《说文》 郁彼北林。——《诗·秦风·晨风》 郁郁园中柳。——《古诗》。注:“茂盛也。” 桑榆郁相望,邑里多鸡鸣。——唐· 王维《赠房卢氏琯》 (3) 又如:郁秀(茂密秀丽);郁茀(郁勃。茂盛的样子);郁茂(茂盛) (4) 隆盛;繁多 洛阳云树郁崔嵬。——元· 杨果《洛阳怀古》 (5) 又如:郁盎(旺盛,引申为久长);郁绿(深绿);郁翠(苍翠,浓绿);郁雾(浓雾) (6) 忧郁 故乐愈侈,而民愈郁,国愈乱。——《淮南子·泛论训》 (7) 又如:郁尼(郁悒不申);郁邑(郁悒);郁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郁沉(忧郁沉闷) 动词 (1) 积聚 郁浊困滞。——《管子·中匡》 (2) 又如:郁酿(积聚掺和);郁黑(因湿热郁积而变黑);郁伏(蕴藏隐伏);郁聿(蕴积);郁浃(蕴结满溢);郁云(积云) (3) 怨恨;愤怒 或有宛足郁怒。——傅毅《舞赋》 (4) 又如:郁伊(忧愤郁结);郁怨(怨恨郁结) (5) 郁积,阻滞 精气郁也。——《吕氏春秋》。注:“不通也。” 郁湮不育。——《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注:“滞也。” 忠良切言皆郁于胸。——《汉书·路温舒传》 (6) 又如:郁陶(忧思郁积,思念的样子);郁噎(阻塞,郁积) 英文翻译sweet smelling, rich in aroma; (Cant.) to move, hit
方言集汇◎ 粤语:juk1 jyu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uk7 hiuk7 [客英字典] jut7 [梅县腔] juk7 [陆丰腔] juk8 [东莞腔] juk7 [宝安腔] juk7 [台湾四县腔] juk7 hiuk7 [客语拼音字汇] yug5 ◎ 潮州话:hiog4(hiok) ug4(uk)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入一屋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