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藉
词语释义
含蓄;宽容包涵。温,通“蕰 ”。
词语解释
亦作“温籍”。含蓄;宽容包涵。温,通“ 蕰 ”。
《诗·小雅·小宛》“饮酒温克” 汉 郑玄 笺:“中正通知之人,饮酒虽醉,犹能温藉自持以胜。”《汉书·酷吏传·义纵》:“治敢往,少温籍,县无逋事,举第一。” 颜师古 注:“‘少温籍’,言无所含容也。” 王念孙 《读书杂志·汉书十六》:“温藉者,含蓄有餘之意。或作醖藉,又作蕰藉。” 章炳麟 《国故论衡·论式》:“法 晋 宋 者,知其病徵,宜思有以相过,而专务温藉,词无芒刺。”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温籍”。含蓄;宽容包涵。温,通“蕰”。
引《诗·小雅·小宛》“饮酒温克” 汉郑玄笺:“中正通知之人,饮酒虽醉,犹能温藉自持以胜。”
《汉书·酷吏传·义纵》:“治敢往,少温籍,县无逋事,举第一。”
颜师古注:“‘少温籍’,言无所含容也。”
王念孙《读书杂志·汉书十六》:“温藉者,含蓄有餘之意。或作醖藉,又作蕰藉。”
章炳麟《国故论衡·论式》:“法晋宋者,知其病徵,宜思有以相过,而专务温藉,词无芒刺。”
温藉的网络释义
温藉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昷声。本义:水名)
(2) 古水名
(3) 即今贵州省遵义市东的洪江
(4) 即今南盘江上游
(5) 温江,岷江支流,在今四川省温江县
(6) 温度 。如:温暾(不冷不热);室温
(7) ∶热病
人有寒温之病,非操行之所及也。——《论衡·寒温》
(8) 古州名 。唐置,治所在今浙江省温州市,辖今永嘉、乐清、瑞安、平阳、文成、泰顺等县地
上无元年,始置温州…。——《读史方舆纪要》
(9) 姓
形容词
(1) 温暖,暖和
阴气温,故温气应之。——《论衡·寒温》
衣皮带茭,冬则不轻而温,夏则不轻而清。——《墨子·辞过》
温风始至。——《礼记·月令·季夏》
覆温之躯。——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四支犹温。——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温清(冬温夏清);温谷(温暖的山谷);温房(温暖的房屋);温奥(温湿和暖);温煦(和暖);温庐(温馨和暖的房舍);温暾(煖而不热);温郁(温暖)
(3) 温和,温厚;和气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诗·邶风·燕燕》
(4) 又如:温克(温和恭敬并有克制力);温念(亲切的思念);温仁(温和仁爱);温言(温和的言辞);温好(柔和优美);温实(温厚诚实);温愿(温厚恭谨);温诚(温厚诚朴);温富(温厚富足);温敏(温厚聪敏);温顾(温存);温柔乡(喻美色迷人之境);温栗(温和而严谨)
(5) 富足
其温厚矣。——《荀子·荣辱》。注:“足也。”
居皆温厚。——《汉书·张敝传》
(6) 又如:温厚(富足);温户(富裕人家)
(7) 用于敬称和祝颂之辞 。如:温犀秦镜(用以称颂官吏精明,善于断狱);温树不言(居官谨慎的赞语);温居暖房(庆贺乔迁新居);温旨(对皇帝旨意的敬称)
动词
(1) 加热;使暖和 。如:温毛了(用水温酒,使酒扑出来了);温炕(暖炕,暖床);把酒温一下
(2) 复习
温故而知新。——《礼记·中庸》
温《缁衣》一章。——清· 袁枚《祭妹文》
(3) 又如:温故知新;温故(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旧稿(比喻操旧业;干老营生);温课
(4) ∶补养
劳者温之…损者温之。——《素问》
(5) 通“蕴”。蕴藏,蕴积
饮酒温克。——《诗·小雅·小宛》。《笺》云:虽醉犹能温藉自持以胜。
柔色以温之。——《礼记·内则》。郑玄注:温藉也。
视其温辞,可以知其塞怨。——《春秋繁露·楚庄王》
治敢往,少温藉。——《汉书·酷吏义纵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wun1 [客英字典] vun1 [海陆丰腔] wun1 [梅县腔] wun1 [宝安腔] wun1 [东莞腔] wun1 [台湾四县腔] wu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
详细解释jí动词 (1) 践踏;欺凌 藉贫孱者。——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杀夫子者无罪,藉夫子者不禁。——《吕氏春秋》 (2) 进贡 无以藉君,与君相忆也。——南朝梁· 吴均《续齐谐记》 (3) 登记;记 藉长幼贫氓之数。——《晏子春秋》 (4) 通“籍”。登记并没收所有的财产 。如:藉没(没收) (5) 顾念;顾惜 。如:藉不得(顾不得) (6) 用绳缚 。如:藉靡(缚,捆绑) 形容词 杂乱 公门少推恕,鞭朴恣狼藉。——柳宗元《田家》 名词 (1) 通“籍” (2) 藉田 。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 天子为藉千亩,诸侯为藉百亩。——《礼记》 (3) 耕种藉田 古之必藉千亩者,礼之饰也。——唐· 柳宗元《非国语上》 (4) 赋税 。如:藉敛(征收税赋) (5) 通“阼”。势位 因传柄移藉,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韩非子》 (6) 另见 jiè名词 (1) (形声,从艸,籍声。本义:作衬垫的东西) (2) 同本义 藉,祭藉也。——《说文》。按,藉之为言席也。 藉用苇席。——《仪礼·士虞礼》 藉乃燔林。——《列子·黄帝》 缫藉九寸。——《周礼·大行人》 藉用白茅,无咎。——《易·大过》 执玉,其有藉者则裼,无藉者则袭。——《礼记·曲礼》 动词 (1) 衬垫 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又如:藉茅(用茅草垫祭品。表示对神的敬意);藉草枕块(古时居丧的一种礼节,子从父、母丧时起至下葬一段时间,要睡干草、枕土块,以示哀思);藉子(小儿卧处垫的防尿布) (3) 坐卧其上 藉萋萋之纤草。——王绰《游天台山赋》。注:“以草荐地而坐曰藉。” (4) 又如:藉槀(坐于草垫之上) (5) 践踏;欺凌 。如:凌藉(践踏;欺凌) (6) 抚慰 白头无籍在,朱绂有哀怜。——杜甫《送韦书记赴安西》 (7) 又如:慰藉(安慰);藉在(依赖,慰藉) (8) “借”的繁体字 空籍五岁矣。——《史记·陈杞世家》。《索隐》曰:“一云:‘籍,借也,谓借失国之后年为五年。’” (9) 另见 英文翻译mat, pad; rely on; pretext
方言集汇◎ 粤语:ze3 ze6 zik6
◎ 客家话:[梅县腔] zia5 [台湾四县腔] zia5 [客英字典] zia5 [海陆丰腔] zia5 [东莞腔] cit8 [陆丰腔] sit7 [宝安腔] zia5 | cit8 [客语拼音字汇] jia4 qid6 ◎ 潮州话:zia6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去四十禡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