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莹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温润光洁貌。
宋 苏轼 《天石砚铭》序:“得异石,如鱼,肤温莹,作浅碧色,表里皆细银星,扣之鏗然。”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怪石》:“ 东坡先生 黄州 江 岸细石,第有温莹如玉,或深浅红黄之色,或细致如人手指螺文。”
引证解释
⒈ 温润光洁貌。
引宋苏轼《天石砚铭》序:“得异石,如鱼,肤温莹,作浅碧色,表里皆细银星,扣之鏗然。”
明顾起元《客座赘语·怪石》:“东坡先生黄州江岸细石,第有温莹如玉,或深浅红黄之色,或细致如人手指螺文。”
温莹的网络释义
温莹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昷声。本义:水名)
(2) 古水名
(3) 即今贵州省遵义市东的洪江
(4) 即今南盘江上游
(5) 温江,岷江支流,在今四川省温江县
(6) 温度 。如:温暾(不冷不热);室温
(7) ∶热病
人有寒温之病,非操行之所及也。——《论衡·寒温》
(8) 古州名 。唐置,治所在今浙江省温州市,辖今永嘉、乐清、瑞安、平阳、文成、泰顺等县地
上无元年,始置温州…。——《读史方舆纪要》
(9) 姓
形容词
(1) 温暖,暖和
阴气温,故温气应之。——《论衡·寒温》
衣皮带茭,冬则不轻而温,夏则不轻而清。——《墨子·辞过》
温风始至。——《礼记·月令·季夏》
覆温之躯。——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四支犹温。——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温清(冬温夏清);温谷(温暖的山谷);温房(温暖的房屋);温奥(温湿和暖);温煦(和暖);温庐(温馨和暖的房舍);温暾(煖而不热);温郁(温暖)
(3) 温和,温厚;和气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诗·邶风·燕燕》
(4) 又如:温克(温和恭敬并有克制力);温念(亲切的思念);温仁(温和仁爱);温言(温和的言辞);温好(柔和优美);温实(温厚诚实);温愿(温厚恭谨);温诚(温厚诚朴);温富(温厚富足);温敏(温厚聪敏);温顾(温存);温柔乡(喻美色迷人之境);温栗(温和而严谨)
(5) 富足
其温厚矣。——《荀子·荣辱》。注:“足也。”
居皆温厚。——《汉书·张敝传》
(6) 又如:温厚(富足);温户(富裕人家)
(7) 用于敬称和祝颂之辞 。如:温犀秦镜(用以称颂官吏精明,善于断狱);温树不言(居官谨慎的赞语);温居暖房(庆贺乔迁新居);温旨(对皇帝旨意的敬称)
动词
(1) 加热;使暖和 。如:温毛了(用水温酒,使酒扑出来了);温炕(暖炕,暖床);把酒温一下
(2) 复习
温故而知新。——《礼记·中庸》
温《缁衣》一章。——清· 袁枚《祭妹文》
(3) 又如:温故知新;温故(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旧稿(比喻操旧业;干老营生);温课
(4) ∶补养
劳者温之…损者温之。——《素问》
(5) 通“蕴”。蕴藏,蕴积
饮酒温克。——《诗·小雅·小宛》。《笺》云:虽醉犹能温藉自持以胜。
柔色以温之。——《礼记·内则》。郑玄注:温藉也。
视其温辞,可以知其塞怨。——《春秋繁露·楚庄王》
治敢往,少温藉。——《汉书·酷吏义纵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wun1 [客英字典] vun1 [海陆丰腔] wun1 [梅县腔] wun1 [宝安腔] wun1 [东莞腔] wun1 [台湾四县腔] wu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详细解释名词 (1) (形声。从玉,荧( )省声。本义:珠光的光采)(2) 同本义 莹,玉色。一曰石之次玉者。——《说文》 如玉之莹。——《逸论语》 良珠度寸,虽有白仞之水,不能掩其莹。——《韩诗外传》 (3) 又如:莹华(光辉) (4) 似玉的宝石 尚之以琼莹乎而。——《诗·齐风·著》 形容词 (1) 光洁透明 此人之水镜,见之莹然。——《晋书·乐广传》 色泽莹润。——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2) 又如:莹玉(光洁透明的玉);莹滑(晶莹润滑);莹静(晶莹洁白) 动词 (1) 使明洁。使生光泽 夫良玉未剖,与百石相类;名骥未弛,与驽马相杂。乃其剖而莹之,弛而试之,玉石驽骥然后始分。——《周书·苏绰传》 (2) 又如:莹拂(磨拭;使光洁);莹磨(谓磨治使光洁);莹目(使眼睛明亮) (3) 明白;觉悟 …其论尚多未莹者。——梁启超语 (4) 又如:莹净(明白,清楚);莹听(明听,明白事理) (5) 装饰 。如:莹角(装饰牛的角) 英文翻译luster of gems; bright, lustrous
方言集汇◎ 粤语:jing4
◎ 潮州话:iong5[澄海]êng5[揭阳、潮阳]uêng5 宋本广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