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儒家所倡导的五种德行:温和,善良,严肃,节俭,谦逊。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成语用法
温良恭俭让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引证解释
⒈ 儒家所倡导的五种德行:温和,善良,严肃,节俭,谦逊。
引《论语·学而》:“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三国志·魏志·荀攸传》“攸从征孙权,道薨。 太祖言则流涕” 裴松之注引三国魏王沉《魏书》:“荀公真贤达人也,所谓‘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
温良恭俭让的网络释义
温良恭俭让
温良恭俭让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昷声。本义:水名)
(2) 古水名
(3) 即今贵州省遵义市东的洪江
(4) 即今南盘江上游
(5) 温江,岷江支流,在今四川省温江县
(6) 温度 。如:温暾(不冷不热);室温
(7) ∶热病
人有寒温之病,非操行之所及也。——《论衡·寒温》
(8) 古州名 。唐置,治所在今浙江省温州市,辖今永嘉、乐清、瑞安、平阳、文成、泰顺等县地
上无元年,始置温州…。——《读史方舆纪要》
(9) 姓
形容词
(1) 温暖,暖和
阴气温,故温气应之。——《论衡·寒温》
衣皮带茭,冬则不轻而温,夏则不轻而清。——《墨子·辞过》
温风始至。——《礼记·月令·季夏》
覆温之躯。——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四支犹温。——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温清(冬温夏清);温谷(温暖的山谷);温房(温暖的房屋);温奥(温湿和暖);温煦(和暖);温庐(温馨和暖的房舍);温暾(煖而不热);温郁(温暖)
(3) 温和,温厚;和气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诗·邶风·燕燕》
(4) 又如:温克(温和恭敬并有克制力);温念(亲切的思念);温仁(温和仁爱);温言(温和的言辞);温好(柔和优美);温实(温厚诚实);温愿(温厚恭谨);温诚(温厚诚朴);温富(温厚富足);温敏(温厚聪敏);温顾(温存);温柔乡(喻美色迷人之境);温栗(温和而严谨)
(5) 富足
其温厚矣。——《荀子·荣辱》。注:“足也。”
居皆温厚。——《汉书·张敝传》
(6) 又如:温厚(富足);温户(富裕人家)
(7) 用于敬称和祝颂之辞 。如:温犀秦镜(用以称颂官吏精明,善于断狱);温树不言(居官谨慎的赞语);温居暖房(庆贺乔迁新居);温旨(对皇帝旨意的敬称)
动词
(1) 加热;使暖和 。如:温毛了(用水温酒,使酒扑出来了);温炕(暖炕,暖床);把酒温一下
(2) 复习
温故而知新。——《礼记·中庸》
温《缁衣》一章。——清· 袁枚《祭妹文》
(3) 又如:温故知新;温故(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旧稿(比喻操旧业;干老营生);温课
(4) ∶补养
劳者温之…损者温之。——《素问》
(5) 通“蕴”。蕴藏,蕴积
饮酒温克。——《诗·小雅·小宛》。《笺》云:虽醉犹能温藉自持以胜。
柔色以温之。——《礼记·内则》。郑玄注:温藉也。
视其温辞,可以知其塞怨。——《春秋繁露·楚庄王》
治敢往,少温藉。——《汉书·酷吏义纵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wun1 [客英字典] vun1 [海陆丰腔] wun1 [梅县腔] wun1 [宝安腔] wun1 [东莞腔] wun1 [台湾四县腔] wu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
详细解释形容词 (1) (形声。本义:善良) (2) 同本义 良,善也。——《说文》 德音无良。——《诗·邶风·日月》 人之无良。——《诗·鄘风·鹑之奔奔》 侍中、侍郎郭攸之、 费袆、 董允等,此皆良实。—— 诸葛亮《出师表》 (3) 又如:天良(良心);驯良(和顺善良);良正(善良正直) (4) 良好;美好 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吕氏春秋·察今》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良田美池。——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赵之良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富家良马。——《淮南子·人间训》 (5) 又如:良图(好办法);良牧(好官);良死(安享天年而死。即好死、善终);良沃(良田,肥沃的田地);良朋(好朋友);良书(好书,益书);良罟(好的渔网);良贱(好坏老少之人);良士(贤士);良吏(贤良的宫吏);良妻(贤淑的妻子。即贤妻) (6) 优秀 天下之良工也。——《孟子》 (7) 又如:良弓(善于制造弓的人);良工(技艺精妙的匠人);良疱(技艺精妙的厨师);良匠(手艺精巧的工匠);良车(制作精良的车子);良史(古称不畏权势,记事忠于史实的史官);良干(廉洁正直的高级官员);良笔(指历史家维护正义、忠于史事的记叙笔法) (8) 和悦;和善 其容良。——《荀子·非十二子》 (9) 大 。如:良鱼(大鱼);良枣(大枣的别名);良器(大器。比喻杰出的人才) (10) 吉祥 。如:良月(吉祥的月份);良贞(吉卦);良时(吉时) (11) 和乐;欢悦 。如:良晤(欢聚);良游(畅游);良聚(良会,欢聚) (12) 长,久;深 良夜乃罢。——《汉书》 (13) 又如:良夜(长夜);良宵(长夜) (14) 通“谅”。诚实,信实 知虑渐深,则一之以易良。——《荀子·修身》 副词 (1) 很,甚,极其,非常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经注》 市者良久计曰。——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2) 确实;果然 諸將皆以爲趙氏孤兒良已死,皆喜。——《史记·赵世家》 (3) 又如:良然(果然。确实如此) 名词 (1) 首;头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良能也;所不虑不知者,良知也。——《孟子》 (2) 首领;首长 右无良焉,必败。——《左传》 (3) 遵纪守法的公民 。如:除暴安良;良耆里老(年长的平民百姓);良俊(贤良而才智杰出的人);良逸(贤才);良禽择木(比喻贤者择主而事);良家子女;良丁(旧指平民百姓中已成年者) (4) 通“埌”。坟墓 阖胡尝视其良,既为秋柏之实矣?——《庄子·列御寇》 动词 (1) 认为好 良司臣而逸之。——《左传》 (2) 能够 吾身泯焉,弗良及也。——《左传·昭公十八年》 (3) 又如:良比(堪与比美) (4) 善于 。如:良民吏(善于治理百姓的官吏);良冶(精于冶炼铸造的工匠) 英文翻译good, virtuous, respectable
方言集汇◎ 粤语:loeng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liong2 [陆丰腔] liong3 [台湾四县腔] liong2 [客英字典] liong2 [海陆丰腔] liong2 [梅县腔] liong2 [东莞腔] liong2 [宝安腔] liong2 [客语拼音字汇] liong2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详细解释形容词 (1) (形声。从心,共声。本义:恭敬,谦逊有礼) (2) 同本义 密人不恭,敢距大邦。——《诗·大雅·皇矣》 恭,敬也。——《尔雅》 何胤云,在貌为恭,在心为敬, 何之所说,从多举也。——《礼记·曲礼上》疏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论语·颜渊》 公子执辔愈恭。——《史记·魏公子列传》 (3) 又如:恭默(谦恭沈静不语);恭倨(恭敬和傲慢);恭恪(心存恭敬而态度谨慎);恭敬(犹尊敬);恭和(谦恭温和);恭逢其盛(亲身经历到那种盛况);恭素(恭谨纯朴) (4) 通“洪”。大 。如:恭德 (大德) (5) 工整 。如:恭笔(工整的笔画) 动词 (1) 奉行 今予惟恭行天之罚。——《书·甘誓》 (2) 又如:恭承(敬奉) (3) 拱手致礼 请过了文昌,大人朝上又打三恭。——《儒林外史》 英文翻译respectful, polite, reverent
方言集汇◎ 粤语:gung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giung1 [台湾四县腔] giung1 [梅县腔] giung1 [陆丰腔] giung1 [客语拼音字汇] giung1 [东莞腔] giung1 [海陆丰腔] giung1 [宝安腔] giung1 [沙头角腔] giung1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平三鍾
详细解释形容词 (1) (形声。从人,佥( )声。本义:自我约束,不放纵)(2) 同本义 俭,约也。——《说文》 君子以俭德避难。——《易·否象传》 俭德之共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严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恭俭下人。——司马迁《报任安书》 (3) 又如:俭貌(态度谦逊);俭退(俭约谦让);俭然(自谦的样子) (4) 节俭,节省 俭于财用,节于衣食。——《韩非子·难二》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今先君俭而君侈,令德替矣。——《国语·鲁语上》 俭素为美。——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以俭为美。 以俭相诟病。 由俭入奢易。 (5) 又如:俭克(勤俭而能克制);俭礼(俭约的礼仪);俭德(俭约的品德);俭戚(俭约而悲伤) (6) 贫乏;贫苦 时岁荒民俭。——《后汉书》 (7) 又如: 俭贫(贫乏);俭乏(贫乏,生活困难);俭腹(腹中空虚。喻指知识贫乏) (8) 歉收 丰则籴,俭则粜。——房玄龄《晋书》 荆扬稻收俭薄。——《后汉书·陈忠传》 (9) 又如:俭年(歉收的年景);俭时(歉收的时日);俭岁(荒年;歉收的年岁) (10) 薄;少 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礼记》 (11) 又如:俭率(俭薄);俭葬(薄葬);俭薄(犹言微薄) (12) 通“险”。险要 俗险而百姓不一。——《荀子·富国》 惠而不俭,直而不径。——《大戴礼·曾子立事篇》 不兴险行以徼幸。——《大戴礼·曾子本孝篇》 英文翻译temperate, frugal, economical
方言集汇◎ 粤语:gim6
宋本广韵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襄(
)声。本义:责备)(2) 同本义
让,相责让也。——《说文》
诘责以辞谓之让。——《小尔雅》
让,责也。——《广雅》
且让之。——《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让不贡。——《国语·周语》
鲁人以为让。——《史记·齐世家》
众知有为,因让之曰:…——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3) 又如:让书(有责备言语的书信);让勖(既责备又勉励);让诮(责让讥诮)
(4) 退让;谦让
让者,礼之主也。——《左传·襄公十三年》
让文之材也。——《国语·周语》
让,推贤也。——《国语·晋语》
允恭克让。——《书·尧典》。郑注:“推贤尚善曰让。”
退让以明礼。——《礼记·曲礼》
尧让天下于 许由。——《庄子·逍遥游》
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坐,不让,欲欢公子。——《史记·魏公子列传》
(5) 又如:让梨觅枣(比喻兄弟间的手足情爱);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各不相让;寸步不让;让棋;让衢(让路);让再让三(三番五次地推让);让客(礼让客人);让德(谦让的品德)
(6) 推举
哥哥三打祝家庄身亡之后,众兄弟让我为头领。—— 李致远《还牢末》楔子
(7) 以一定代价将东西的所有权转给他人
把房子让给远房几家族人来住。——《儿女英雄传》
薛家伏势倚情,偏不相让。——《红楼梦》
(8) 又如:让与(把财物或权利移转于别人);让禄(把利禄移转给别人);让国(把国君的地位让给他人);让名(把名誉让给他人);让价;让利销售
(9) 请,邀请 。如:把他让进门来;把客人让进里屋
(10) 允许 。如:公共场所不让吸烟;让他走了
(11) 通“攘”。推辞;推让;拒绝
乃惧距天用而让有用也。——《潜夫论·明闇》
(12) 又如:让职(辞让官职);让爵(让爵位)
(13) 要求 。如:是他让我来的;她妈妈让她每天练钢琴八个小时
(14) 躲避,避免碰到(如突然转身) 。如:幸亏我让得快,要不早给那辆车撞倒了;让威(避开敌人的锋芒);让开(避开);让辟(退让避开)
(15) 用烟酒款待 。如:让酒(请人喝酒);让烟(请人抽烟);让坐(请客人入座)
(16) 通“攘”。
(17) 窃夺
治斧钺者,不敢让刑;治轩冕者,不敢让赏。——《管子·君臣下》
(18) 骚扰
巨涂则让,小涂则殆。——《荀子·荣辱》
介词
被 。如:他让自行车撞了;庄稼让大水冲走了
名词
古代的一种礼节仪式。举手平衡状
宾入门皇,升堂让。——《仪礼·聘礼》。郑玄注:“讓谓举手平衡也。”
犬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