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湿

wēn shī [ wen shi]
繁体 溫溼
注音 ㄨㄣ ㄕ

词语释义

温暖潮湿。

词语解释

  1. 温暖潮湿。

    汉 王充 《论衡·商虫》:“夫虫之生也,必依温溼。温溼之气,必在春夏。”

引证解释

⒈ 温暖潮湿。

汉王充《论衡·商虫》:“夫虫之生也,必依温溼。温溼之气,必在春夏。”

温湿造句

通过使用适量的催化剂可使一般异氰酸酯胶粘剂实现常温湿固化。
设备管理保证所使用的设备,如货架,铲车,磅秤,温湿度计能正常运行。
如果卷纬完成之后,纬管纱并不马上使用,通常被送到纬纱室,纬纱室内的温湿度较高。
高温冷水机组是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中的重要设备,也是工业生产过程中常常用到的大型装备。
他表示,对馆藏文物的保护,首要措施是改善保存环境,如库房温湿度、光照度的控制,以防新的病害产生。
一般来说,秋高气爽的天气是指天高气清,温湿宜人。
在此基础上,结合广泛的工厂调研,从节能角度提出了适合针织厂车间生产的温湿度控制范围。
元龙镇境内山清水秀,气候温湿,物产丰富。
寒风吹冷了温湿的空气,飞雪阻碍了出行的脚步,愿我的问候能温暖你的心窝,带给你冬天的快乐与温暖,愿您健康平安,吉祥如意!
酷暑被防范,思念犹常在,断我无常心,“秋老虎”来转,气温湿度换,天气冷暖依然在,反复无常表作态,立秋收获很实在,保护身体要自爱,短信传达祝福的爱,幸福温暖与你同在!
方法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测定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采用通风温湿度计和热球式风速仪测量。
指出,生丝茸毛成绩与上蔟温湿度管理、季节、茧形大小有密切关系。
重庆晚报记者在藏书楼中看到,温湿度器、抽湿机正在工作中,而多数古籍书,前后均用香樟木予以固定。
该数字温度表完成了对温湿度地采集、处置、及时显现,并可完成对系统地节制。
高温湿热的空气本周覆盖了全国的大部分地区。
余姚长江温度仪表厂生产温度控制仪表,湿度控制仪表,温度仪表,湿度仪表,温湿度仪表。
北川档案转运到绵阳后,在临时库房内安装了空调机、去湿机,严格控制温湿度,确保档案不再受到二次损害。
厨房温湿度变化较大,应选择一些适应性强的小型盆花,如三色堇等。
观测的工具很简单,一个温湿两用的温度计,一部照相机。
本报安康讯由于近期连降大雨,适宜的温湿条件导致汉阴县局部区域的稻田暴发稻苞虫和稻纵卷叶螟虫害。

汉字详情

wēn [wen]
部首: 331
笔画: 12
五笔: IJL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EABT
四角: 361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昷声。本义:水名)

(2) 古水名

(3) 即今贵州省遵义市东的洪江

(4) 即今南盘江上游

(5) 温江,岷江支流,在今四川省温江县

(6) 温度 。如:温暾(不冷不热);室温

(7) ∶热病

人有寒温之病,非操行之所及也。——《论衡·寒温》

(8) 古州名 。唐置,治所在今浙江省温州市,辖今永嘉、乐清、瑞安、平阳、文成、泰顺等县地

上无元年,始置温州…。——《读史方舆纪要》

(9) 姓

形容词

(1) 温暖,暖和

阴气温,故温气应之。——《论衡·寒温》

衣皮带茭,冬则不轻而温,夏则不轻而清。——《墨子·辞过》

温风始至。——《礼记·月令·季夏》

覆温之躯。——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四支犹温。——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温清(冬温夏清);温谷(温暖的山谷);温房(温暖的房屋);温奥(温湿和暖);温煦(和暖);温庐(温馨和暖的房舍);温暾(煖而不热);温郁(温暖)

(3) 温和,温厚;和气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诗·邶风·燕燕》

(4) 又如:温克(温和恭敬并有克制力);温念(亲切的思念);温仁(温和仁爱);温言(温和的言辞);温好(柔和优美);温实(温厚诚实);温愿(温厚恭谨);温诚(温厚诚朴);温富(温厚富足);温敏(温厚聪敏);温顾(温存);温柔乡(喻美色迷人之境);温栗(温和而严谨)

(5) 富足

其温厚矣。——《荀子·荣辱》。注:“足也。”

居皆温厚。——《汉书·张敝传》

(6) 又如:温厚(富足);温户(富裕人家)

(7) 用于敬称和祝颂之辞 。如:温犀秦镜(用以称颂官吏精明,善于断狱);温树不言(居官谨慎的赞语);温居暖房(庆贺乔迁新居);温旨(对皇帝旨意的敬称)

动词

(1) 加热;使暖和 。如:温毛了(用水温酒,使酒扑出来了);温炕(暖炕,暖床);把酒温一下

(2) 复习

温故而知新。——《礼记·中庸》

温《缁衣》一章。——清· 袁枚《祭妹文》

(3) 又如:温故知新;温故(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旧稿(比喻操旧业;干老营生);温课

(4) ∶补养

劳者温之…损者温之。——《素问》

(5) 通“蕴”。蕴藏,蕴积

饮酒温克。——《诗·小雅·小宛》。《笺》云:虽醉犹能温藉自持以胜。

柔色以温之。——《礼记·内则》。郑玄注:温藉也。

视其温辞,可以知其塞怨。——《春秋繁露·楚庄王》

治敢往,少温藉。——《汉书·酷吏义纵传》

英文翻译

lukewarm

方言集汇

◎ 粤语:wan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wun1 [客英字典] vun1 [海陆丰腔] wun1 [梅县腔] wun1 [宝安腔] wun1 [东莞腔] wun1 [台湾四县腔] wu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三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shī [shi]
部首: 331
笔画: 12
五笔: IJO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EATC
四角: 3611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兼指事。从水,顯( xiǎnjìn)声。本义:潮湿)

(2) 同本义

溼,幽溼也。从水,一所以覆也。覆土而有水,故溼也。——《说文》

肾其畏溼。——《素问·五常正大论》。注:“溼,土气也。”

必因角干之溼以为之柔。——《考工记·弓人》。注:“溼,犹生也。字多以濕为之。”

濕,濕水,也东郡东武阳入海。从水,濕声。 桑钦云,出平原 高唐。——《说文》。按,本指水名,假借为濕。

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孟子·公孙丑上》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唐· 杜甫《兵车行》

(3) 又如:湿洳(低湿);湿渍渍(湿漉漉);湿风(湿润的风);湿薪(潮湿的柴薪);湿浸浸(湿答答。形容潮湿的样子或给人以潮湿的感觉);湿渌渌(潮湿的样子)

(4) 迟缓;不通畅

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灵枢·五癃津液别》

力贵突,智贵卒。得之则儵为上,胜之则湿为下。——《吕氏春秋》。高诱注:“湿犹迟久之也。”

动词

沾湿,淋湿

散入珠帘湿罗幕,孤裘不暖锦衾薄。——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清· 周容《芋老人传》

英文翻译

wet, moist, humid, damp; illness

方言集汇

◎ 粤语:sap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