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润
词语释义
温润
(1) 指人的性情、言语温和
(2) 温暖湿润
词语解释
温和柔润。本指玉色,后用以形容人或事物的品性。
《礼记·聘义》:“夫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温润而泽仁也。” 孔颖达 疏:“温润而泽仁也者,言玉色温和柔润而光泽,仁者亦温和润泽,故云仁也。”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貌丰盈以庄姝兮,苞温润之玉颜。” 唐 潘炎 《清如玉壶冰》诗:“温润资天质,清贞稟自然。” 明 陆深 《停骖录摘抄》:“予观 唐 之盛,莫过於 贞观 、 开元 ,其时文章则 燕 、 许 、 沉 、 宋 ,字画则 欧 、 虞 、 褚 、 薛 ,皆温润藻丽,有太平气象。” 茅盾 《追求》三:“ 章秋柳 摇头,很娇慵地歪在自己床上,温润的眼光在 曼青 脸上掠过。”
湿润。
《人民文学》1977年第12期:“那时,我干涩疼痛的眼睛,才觉得有了生气,有了喜悦的温润的眼泪。”
引证解释
⒈ 温和柔润。本指玉色,后用以形容人或事物的品性。
引《礼记·聘义》:“夫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温润而泽仁也。”
孔颖达疏:“温润而泽仁也者,言玉色温和柔润而光泽,仁者亦温和润泽,故云仁也。”
战国楚宋玉《神女赋》:“貌丰盈以庄姝兮,苞温润之玉颜。”
唐潘炎《清如玉壶冰》诗:“温润资天质,清贞稟自然。”
明陆深《停骖录摘抄》:“予观唐之盛,莫过於贞观、开元,其时文章则燕、许、沉、宋,字画则欧、虞、褚、薛,皆温润藻丽,有太平气象。”
茅盾《追求》三:“章秋柳摇头,很娇慵地歪在自己床上,温润的眼光在曼青脸上掠过。”
⒉ 湿润。
引《人民文学》1977年第12期:“那时,我干涩疼痛的眼睛,才觉得有了生气,有了喜悦的温润的眼泪。”
温润的国语词典
温柔润泽。
如:「春天气候温润,十分宜人。」
温润的网络释义
温润
温润:汉语词语
温润:东华大学纺织学院讲师
温润,汉语词汇。
拼音:wēn rùn
常用来形容玉,并进一步引申为对温和美好的性格的赞美。
温润 (汉语词语)
温润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昷声。本义:水名)
(2) 古水名
(3) 即今贵州省遵义市东的洪江
(4) 即今南盘江上游
(5) 温江,岷江支流,在今四川省温江县
(6) 温度 。如:温暾(不冷不热);室温
(7) ∶热病
人有寒温之病,非操行之所及也。——《论衡·寒温》
(8) 古州名 。唐置,治所在今浙江省温州市,辖今永嘉、乐清、瑞安、平阳、文成、泰顺等县地
上无元年,始置温州…。——《读史方舆纪要》
(9) 姓
形容词
(1) 温暖,暖和
阴气温,故温气应之。——《论衡·寒温》
衣皮带茭,冬则不轻而温,夏则不轻而清。——《墨子·辞过》
温风始至。——《礼记·月令·季夏》
覆温之躯。——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四支犹温。——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温清(冬温夏清);温谷(温暖的山谷);温房(温暖的房屋);温奥(温湿和暖);温煦(和暖);温庐(温馨和暖的房舍);温暾(煖而不热);温郁(温暖)
(3) 温和,温厚;和气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诗·邶风·燕燕》
(4) 又如:温克(温和恭敬并有克制力);温念(亲切的思念);温仁(温和仁爱);温言(温和的言辞);温好(柔和优美);温实(温厚诚实);温愿(温厚恭谨);温诚(温厚诚朴);温富(温厚富足);温敏(温厚聪敏);温顾(温存);温柔乡(喻美色迷人之境);温栗(温和而严谨)
(5) 富足
其温厚矣。——《荀子·荣辱》。注:“足也。”
居皆温厚。——《汉书·张敝传》
(6) 又如:温厚(富足);温户(富裕人家)
(7) 用于敬称和祝颂之辞 。如:温犀秦镜(用以称颂官吏精明,善于断狱);温树不言(居官谨慎的赞语);温居暖房(庆贺乔迁新居);温旨(对皇帝旨意的敬称)
动词
(1) 加热;使暖和 。如:温毛了(用水温酒,使酒扑出来了);温炕(暖炕,暖床);把酒温一下
(2) 复习
温故而知新。——《礼记·中庸》
温《缁衣》一章。——清· 袁枚《祭妹文》
(3) 又如:温故知新;温故(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旧稿(比喻操旧业;干老营生);温课
(4) ∶补养
劳者温之…损者温之。——《素问》
(5) 通“蕴”。蕴藏,蕴积
饮酒温克。——《诗·小雅·小宛》。《笺》云:虽醉犹能温藉自持以胜。
柔色以温之。——《礼记·内则》。郑玄注:温藉也。
视其温辞,可以知其塞怨。——《春秋繁露·楚庄王》
治敢往,少温藉。——《汉书·酷吏义纵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wun1 [客英字典] vun1 [海陆丰腔] wun1 [梅县腔] wun1 [宝安腔] wun1 [东莞腔] wun1 [台湾四县腔] wu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详细解释动词 (1) (形声。从水, 闰( )声。本义:雨水下流,滋润万物)(2) 同本义 润,水曰润下。——《说文》 润,渍也。——《广雅》 润之以风雨。——《易·系辞》 雨润万物。——《论衡·雷虚》 温润而泽。——《礼记·聘义》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 杜甫《春夜喜雨》 (3) 又如:润一润喉咙;润下(雨水下以滋润万物);润雨(受雨水滋润);润改(滋润涵养);润滋(滋润) (4) 修饰,使有光彩 润,饰也。——《广雅》 必待明圣润色。——《汉书·终军传》 (5) 又如:润屋(装饰房屋);润正(润色纠正);润笔之绢(为人作诗文书画所得的报酬);润改(润色修改) (6) 使得到好处,扶助 泽加百姓,功润诸侯。——《汉书》 形容词 (1) 潮湿 衣润费垆烟。——宋· 周邦彦《满庭芳·风老莺雏》 (2) 又如:润肺爽口(痛快;酣畅);润浸(浸湿;浸透);润溽(湿润);润滋滋(润湿的样子) (3) 细腻光滑 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4) 又如:润气(光泽);润腻(光滑细腻;润泽细腻) 名词 (1) 雨 。如:润气(水气) (2) 恩惠 。如:润泽(恩泽) (3) 沾益,利益;财物 。如:外润;利润;润利(犹获利);润槖(丰润口袋。谓收受贿赂) (4) 润水 。淮河支流。在今安徽省西北部。发源于临泉县,东南流至润河集入淮,今称润河 (5) 古州名 (6) 隋置。治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 (7) 辽置。治海阳,故城在今秦皇岛市西北部 英文翻译soft, moist; sleek; freshen
方言集汇◎ 粤语:jeon6
宋本广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