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昷声。本义:水名)
(2) 古水名
(3) 即今贵州省遵义市东的洪江
(4) 即今南盘江上游
(5) 温江,岷江支流,在今四川省温江县
(6) 温度 。如:温暾(不冷不热);室温
(7) ∶热病
人有寒温之病,非操行之所及也。——《论衡·寒温》
(8) 古州名 。唐置,治所在今浙江省温州市,辖今永嘉、乐清、瑞安、平阳、文成、泰顺等县地
上无元年,始置温州…。——《读史方舆纪要》
(9) 姓
形容词
(1) 温暖,暖和
阴气温,故温气应之。——《论衡·寒温》
衣皮带茭,冬则不轻而温,夏则不轻而清。——《墨子·辞过》
温风始至。——《礼记·月令·季夏》
覆温之躯。——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四支犹温。——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温清(冬温夏清);温谷(温暖的山谷);温房(温暖的房屋);温奥(温湿和暖);温煦(和暖);温庐(温馨和暖的房舍);温暾(煖而不热);温郁(温暖)
(3) 温和,温厚;和气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诗·邶风·燕燕》
(4) 又如:温克(温和恭敬并有克制力);温念(亲切的思念);温仁(温和仁爱);温言(温和的言辞);温好(柔和优美);温实(温厚诚实);温愿(温厚恭谨);温诚(温厚诚朴);温富(温厚富足);温敏(温厚聪敏);温顾(温存);温柔乡(喻美色迷人之境);温栗(温和而严谨)
(5) 富足
其温厚矣。——《荀子·荣辱》。注:“足也。”
居皆温厚。——《汉书·张敝传》
(6) 又如:温厚(富足);温户(富裕人家)
(7) 用于敬称和祝颂之辞 。如:温犀秦镜(用以称颂官吏精明,善于断狱);温树不言(居官谨慎的赞语);温居暖房(庆贺乔迁新居);温旨(对皇帝旨意的敬称)
动词
(1) 加热;使暖和 。如:温毛了(用水温酒,使酒扑出来了);温炕(暖炕,暖床);把酒温一下
(2) 复习
温故而知新。——《礼记·中庸》
温《缁衣》一章。——清· 袁枚《祭妹文》
(3) 又如:温故知新;温故(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旧稿(比喻操旧业;干老营生);温课
(4) ∶补养
劳者温之…损者温之。——《素问》
(5) 通“蕴”。蕴藏,蕴积
饮酒温克。——《诗·小雅·小宛》。《笺》云:虽醉犹能温藉自持以胜。
柔色以温之。——《礼记·内则》。郑玄注:温藉也。
视其温辞,可以知其塞怨。——《春秋繁露·楚庄王》
治敢往,少温藉。——《汉书·酷吏义纵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wun1 [客英字典] vun1 [海陆丰腔] wun1 [梅县腔] wun1 [宝安腔] wun1 [东莞腔] wun1 [台湾四县腔] wu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
详细解释形容词 (1) (形声。从心,共声。本义:恭敬,谦逊有礼) (2) 同本义 密人不恭,敢距大邦。——《诗·大雅·皇矣》 恭,敬也。——《尔雅》 何胤云,在貌为恭,在心为敬, 何之所说,从多举也。——《礼记·曲礼上》疏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论语·颜渊》 公子执辔愈恭。——《史记·魏公子列传》 (3) 又如:恭默(谦恭沈静不语);恭倨(恭敬和傲慢);恭恪(心存恭敬而态度谨慎);恭敬(犹尊敬);恭和(谦恭温和);恭逢其盛(亲身经历到那种盛况);恭素(恭谨纯朴) (4) 通“洪”。大 。如:恭德 (大德) (5) 工整 。如:恭笔(工整的笔画) 动词 (1) 奉行 今予惟恭行天之罚。——《书·甘誓》 (2) 又如:恭承(敬奉) (3) 拱手致礼 请过了文昌,大人朝上又打三恭。——《儒林外史》 英文翻译respectful, polite, reverent
方言集汇◎ 粤语:gung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giung1 [台湾四县腔] giung1 [梅县腔] giung1 [陆丰腔] giung1 [客语拼音字汇] giung1 [东莞腔] giung1 [海陆丰腔] giung1 [宝安腔] giung1 [沙头角腔] giung1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平三鍾
详细解释动词 (1) (形声。从心,楙( )声。本义:勉励,使人努力上进)(2) 同本义 懋,勉也。——《说文》 懋建大命。——《书·盘庚》 懋穑劝分,省用足财。——《国语·晋语四》 (3) 又如:懋学(勤学);懋扬(努力显扬);懋敬(勉励戒慎) (4) 极其用力 咸懋力以耘耔。——张衡《东京赋》 (5) 通“贸”。交易、买卖 懋迁有无化居。——《书·益稷》 形容词 (1) 通“茂”。大;盛大 予懋乃德,嘉乃丕绩。——《书·大禹谟》 (2) 又如:懋功(大功);懋典(盛典);懋业(大业) (3) 美好 呜呼懋哉。——《后汉书·章帝纪》。注:“美也。” (4) 又如:懋化(美盛的化育) 英文翻译splendid, grand, majestic
方言集汇◎ 粤语:mau6
◎ 客家话:[梅县腔] meu5 [海陆丰腔] meu6 [客英字典] meu5 [台湾四县腔] meu5 [客语拼音字汇] mau4 [宝安腔] miu3 ◎ 潮州话:mong6(mŏng) [揭阳、潮阳]mou6(mŏu)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去五十候
详细解释zhù形容词 (1) (形声。从艸,者声。“艸”长在地面上,表示显露。本义:明显,显著;突出) 同本义 著,明也。——《小尔雅》 名著而男女有别。——《礼记·大传》 著不息者,天也。——《礼记·乐记》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著。——《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王氏门强,汝兄弟尚幼,不欲使此声著。——《世说新语·仇隙》 此臣素著狂直于也。——《汉书·朱云传》 (2) 又如:著海内(天下著名);昭著(明显);卓著(突出的好);著姓(有显著名声的家族;使姓氏显著);著号(著名;著称) 动词 (1) 显现;显扬 其不善而著其善。——《礼记·大学》 诚则形,形则著。——《礼记·中庸》 而日月之名久著于天地。——《韩非子·功名》 病郑也。著 郑伯之罪也。——《谷梁传·僖公六年》 信义著于四海。——《三国志·诸葛亮传》 以著其洁。——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最著者二。——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2) 又 华林部独著。 (3) 又如:颇著成效;著白(明白);著相(佛教语。有意识地表现出来的形象状态) (4) 写作;撰述,用文字显明地表述 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 仆诚已著此书。——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著《灵宪》。——《后汉书·张衡传》 著书之日。——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携所著书。——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著之于所进呈书之中。——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著作郎(主管天下文章、著作的官吏);著作人(古人称为著作者。指书籍的作者);编著(参考利用已有的资料写成书) (6) 画图 尧、 舜所以昌, 桀、 纣所以亡,皆著于堂。——《淮南子》 (7) 明了 彼知丘之著于己也。——《庄子》 (8) 登记,记载 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论游户自实》 (9) 又如:著令(书面写定的规章制度);著名(写上名字或名称);著籍(记姓名于宫门的门籍;记名于某学者门下为弟子;登记在户籍上) (10) 标出 书其贾数而著其物,若今时题署物。——《周礼》 (11) 建立;引申为成就 故先王著其教焉。——《礼记》 (12) 又如:著庸(立功);著称(命名。给予名称) 名词 (1) 作品 。如:名著(有价值的出名著作);原著(著作的原本);论著(带有研究性的著作);新著 (2) 土著 。指定居不迁的人 流民占著者五万余口。——《后汉书》 zhuó暂无详细释义 zhe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manifest; (Cant.) to wear
方言集汇◎ 粤语:zoek3 zoek6 zyu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ok8 tiok8 chok7 diau2 zhu5 (do3) [宝安腔] zok7 | zu5 | cok8 [台湾四县腔] cok8 tiok8 zok7 diau2 zu5 (do3) [客英字典] zhu5 | chok7 [陆丰腔] zhu6 [梅县腔] zhu5 [东莞腔] zu5 [客语拼音字汇] cog6 dau3 do3 zog5 zu4 [梅县腔] zu5 ◎ 潮州话:多污3 多腰4 ,du3(tù) diêh4/dioh4(tieh)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平九魚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