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见“ 温恤 ”。
亦作“温卹”。体贴抚慰。
《后汉书·刘虞传》:“ 青 徐 士庶避 黄巾 之难归 虞 者百餘万口,皆收视温恤,为安立生业,流民皆忘其迁徙。”《后汉书·皇甫嵩传》:“ 嵩 温卹士卒,甚得众情。”《北史·袁翻传》:“或逢秽德凡人,或遇贪家恶子,不识字人温恤之方,唯知重役残忍之法。”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吕无病》:“ 阿坚 已九岁,妇加意温卹,朝入塾,常留甘饵以待其归。”
引证解释
⒈ 见“温恤”。亦作“温卹”。体贴抚慰。
引《后汉书·刘虞传》:“青徐士庶避黄巾之难归虞者百餘万口,皆收视温恤,为安立生业,流民皆忘其迁徙。”
《后汉书·皇甫嵩传》:“嵩温卹士卒,甚得众情。”
《北史·袁翻传》:“或逢秽德凡人,或遇贪家恶子,不识字人温恤之方,唯知重役残忍之法。”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吕无病》:“阿坚已九岁,妇加意温卹,朝入塾,常留甘饵以待其归。”
温恤的网络释义
温恤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昷声。本义:水名)
(2) 古水名
(3) 即今贵州省遵义市东的洪江
(4) 即今南盘江上游
(5) 温江,岷江支流,在今四川省温江县
(6) 温度 。如:温暾(不冷不热);室温
(7) ∶热病
人有寒温之病,非操行之所及也。——《论衡·寒温》
(8) 古州名 。唐置,治所在今浙江省温州市,辖今永嘉、乐清、瑞安、平阳、文成、泰顺等县地
上无元年,始置温州…。——《读史方舆纪要》
(9) 姓
形容词
(1) 温暖,暖和
阴气温,故温气应之。——《论衡·寒温》
衣皮带茭,冬则不轻而温,夏则不轻而清。——《墨子·辞过》
温风始至。——《礼记·月令·季夏》
覆温之躯。——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四支犹温。——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温清(冬温夏清);温谷(温暖的山谷);温房(温暖的房屋);温奥(温湿和暖);温煦(和暖);温庐(温馨和暖的房舍);温暾(煖而不热);温郁(温暖)
(3) 温和,温厚;和气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诗·邶风·燕燕》
(4) 又如:温克(温和恭敬并有克制力);温念(亲切的思念);温仁(温和仁爱);温言(温和的言辞);温好(柔和优美);温实(温厚诚实);温愿(温厚恭谨);温诚(温厚诚朴);温富(温厚富足);温敏(温厚聪敏);温顾(温存);温柔乡(喻美色迷人之境);温栗(温和而严谨)
(5) 富足
其温厚矣。——《荀子·荣辱》。注:“足也。”
居皆温厚。——《汉书·张敝传》
(6) 又如:温厚(富足);温户(富裕人家)
(7) 用于敬称和祝颂之辞 。如:温犀秦镜(用以称颂官吏精明,善于断狱);温树不言(居官谨慎的赞语);温居暖房(庆贺乔迁新居);温旨(对皇帝旨意的敬称)
动词
(1) 加热;使暖和 。如:温毛了(用水温酒,使酒扑出来了);温炕(暖炕,暖床);把酒温一下
(2) 复习
温故而知新。——《礼记·中庸》
温《缁衣》一章。——清· 袁枚《祭妹文》
(3) 又如:温故知新;温故(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旧稿(比喻操旧业;干老营生);温课
(4) ∶补养
劳者温之…损者温之。——《素问》
(5) 通“蕴”。蕴藏,蕴积
饮酒温克。——《诗·小雅·小宛》。《笺》云:虽醉犹能温藉自持以胜。
柔色以温之。——《礼记·内则》。郑玄注:温藉也。
视其温辞,可以知其塞怨。——《春秋繁露·楚庄王》
治敢往,少温藉。——《汉书·酷吏义纵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wun1 [客英字典] vun1 [海陆丰腔] wun1 [梅县腔] wun1 [宝安腔] wun1 [东莞腔] wun1 [台湾四县腔] wu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
详细解释动词 (1) (形声。从心,血声。本义:忧虑) (2) 同本义 恤,忧也。——《说文》 勿恤其孚。——《易·泰》 不印自恤。——《书·大诰》 告而忧恤。——《诗·大雅·桑柔》 不恤国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所图者国恤家仇,所期望者豪杰事功。——明· 张煌言《复郎廷佐书》 (3) 又如:恤功(担忧民众的事务);恤恤(忧虑的样子);恤民(忧虑人民的疾苦) (4) 体恤 朝廷竟无恤赠之典。——《隋唐演义》 恤病讨贰。——《左传》 不知存恤。——《三国志·诸葛亮传》 (5) 又如:恤近忽远(体恤亲近的人而忽略疏远的人);恤金 (6) 怜悯 司寇宜哀狱,台庭幸恤辜。——唐· 沈佺期《移禁司刑》 (7) 又如:恤矜(怜悯) (8) 周济 以恤礼哀寇乱。——《周书·大宗伯》 胡以相恤。——汉· 贾谊《论积贮疏》 存恤贫无告者。——《明史》 隋主闻知大怒,厚恤 麦铁杖等,杀监军 刘士龙,囚 于仲文。——《隋唐演义》 (9) 又如:恤邻(救济近邻);恤贫(救济贫民);恤嫠(救济);恤病(救援有危难的人);恤患(济人于患难) (10) 安置 不遂我遣,恤我九列。——《汉书》 (11) 顾及;顾念 战胜宜阳,不恤 楚交,忿也。——《战国策》 (12) 又如:恤刑(慎用刑法) (13) 抚养 恤孤寡。——《礼记·月令》 恭老恤幼,不忘宾旅。——《孔子家语·弟子行》 (14) 又如:恤孤(抚养孤儿) 名词 (1) 葬仪 俗谚云:“会稽打鼓送恤, 吴兴步担令史。”——《南史》 (2) 又如:恤典(丧葬礼仪) 英文翻译show pity; relieve, help
方言集汇◎ 粤语:seot1
◎ 客家话:[梅县腔] sit7 [陆丰腔] sut7 [客英字典] sut7 sit7 [海陆丰腔] sit7 sut7 [客语拼音字汇] sud6 xid5 [台湾四县腔] sit7 sut7 [宝安腔] sut8 sot8 [东莞腔] sut8 ◎ 潮州话:思温4(戌)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入六術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