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带

wēn dài [wen dai]
繁体 溫帶
注音 ㄨㄣ ㄉㄞ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温带 wēndài

(1) 南半球和北半球的极圈和回归线之间的地带,气候比较温和

temperate zone

引证解释

⒈ 自然地理学名词。指南北半球回归线和极圏之间的纬度带,分别称为南温带和北温带。这里没有太阳的垂直照射光线,气候比较温和。

温带的国语词典

地球上界于热带及寒带间的地区。约在南北回归线各自延伸四十三度至极圈,即南、北纬六十六度半附近区域。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故称为「温带」。有北温带、南温带之分。

温带的网络释义

温带

  • 温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来讲说,除了寒带和热带以外的所有地区都属于温带,故而亚热带和亚寒带都属于广义温带的范畴。狭义的温带则不包括亚热带和亚寒带。四季分明是温带气候的最显著特点。
  • 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属于温带气候。从全球分布来看,温带气候的情况比较复杂多样。根据地区的降水特点的不同,可分为温带季风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几种类型。由于温带气候分布地域广泛,类型复杂多样,从而为生物创造了良好的气候环境,形成了丰富的动植物界。
  • 温带造句

    呼盟岭西地区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喀什地区处在中亚腹部,受地理环境的制约,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带。
    新西兰地处南温带,属海洋性气候,没有严冬和酷暑。
    而十和田湖周边,遍布着冷温带林、亚寒带林,栖息着很多野生动物像熊鹰、犬鹫、月轮熊等。
    不过,亨特表示,该原则可以很容易地应用到其他温带气候。
    天帝渊瀑布位于天帝渊溪谷深处,洋溢着为温带林围绕的热带风情,由树木茂盛的悬崖绝壁直泻而下,相传瀑布下的湖底栖息着一尾巨鳗。
    温带的雨林图片。雾笼罩着高耸的松柏类,例如花旗松和黄桧,在温哥华的太平洋温带雨林,英属哥伦比亚。
    该区植物区系的基本性质是以北温带为主。
    元氏县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济南地处中纬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热带属在本区数量多而种类少,在山上部可与北温带种类并存。
    正常情况下石楠灌丛生长在温带的贫瘠,含沙的或是排水良好的土壤上,放牧,焚烧和不时地砍伐通常使石楠灌丛亚顶极群落得以维持。
    从自然因素看,麋鹿喜爱温暖湿润的气候,是温带平原沼泽型野生动物。
    温带几乎没有附生的维管植物,附生植物大多为地衣、藓类、苔类和藻类。
    长白山区属温带气候,野生地被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本种属于北温带分布类型的植物,贵州是其分布的南缘。
    就这样,小妹为了诛杀金捕头,不辞劳苦地跨越了南温带、北温带和北寒带。
    晋中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季节变化明显。
    疟疾、登革热和黄热病等热带疾病正在侵袭温带地区,豚草和毒藤也在温室气候里茁壮成长。
    北方次要为亚寒带季习尚候,南方次要为西南的温带季习尚候和东南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汉字详情

    wēn [wen]
    部首: 331
    笔画: 12
    五笔: IJL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EABT
    四角: 361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昷声。本义:水名)

    (2) 古水名

    (3) 即今贵州省遵义市东的洪江

    (4) 即今南盘江上游

    (5) 温江,岷江支流,在今四川省温江县

    (6) 温度 。如:温暾(不冷不热);室温

    (7) ∶热病

    人有寒温之病,非操行之所及也。——《论衡·寒温》

    (8) 古州名 。唐置,治所在今浙江省温州市,辖今永嘉、乐清、瑞安、平阳、文成、泰顺等县地

    上无元年,始置温州…。——《读史方舆纪要》

    (9) 姓

    形容词

    (1) 温暖,暖和

    阴气温,故温气应之。——《论衡·寒温》

    衣皮带茭,冬则不轻而温,夏则不轻而清。——《墨子·辞过》

    温风始至。——《礼记·月令·季夏》

    覆温之躯。——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四支犹温。——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温清(冬温夏清);温谷(温暖的山谷);温房(温暖的房屋);温奥(温湿和暖);温煦(和暖);温庐(温馨和暖的房舍);温暾(煖而不热);温郁(温暖)

    (3) 温和,温厚;和气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诗·邶风·燕燕》

    (4) 又如:温克(温和恭敬并有克制力);温念(亲切的思念);温仁(温和仁爱);温言(温和的言辞);温好(柔和优美);温实(温厚诚实);温愿(温厚恭谨);温诚(温厚诚朴);温富(温厚富足);温敏(温厚聪敏);温顾(温存);温柔乡(喻美色迷人之境);温栗(温和而严谨)

    (5) 富足

    其温厚矣。——《荀子·荣辱》。注:“足也。”

    居皆温厚。——《汉书·张敝传》

    (6) 又如:温厚(富足);温户(富裕人家)

    (7) 用于敬称和祝颂之辞 。如:温犀秦镜(用以称颂官吏精明,善于断狱);温树不言(居官谨慎的赞语);温居暖房(庆贺乔迁新居);温旨(对皇帝旨意的敬称)

    动词

    (1) 加热;使暖和 。如:温毛了(用水温酒,使酒扑出来了);温炕(暖炕,暖床);把酒温一下

    (2) 复习

    温故而知新。——《礼记·中庸》

    温《缁衣》一章。——清· 袁枚《祭妹文》

    (3) 又如:温故知新;温故(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旧稿(比喻操旧业;干老营生);温课

    (4) ∶补养

    劳者温之…损者温之。——《素问》

    (5) 通“蕴”。蕴藏,蕴积

    饮酒温克。——《诗·小雅·小宛》。《笺》云:虽醉犹能温藉自持以胜。

    柔色以温之。——《礼记·内则》。郑玄注:温藉也。

    视其温辞,可以知其塞怨。——《春秋繁露·楚庄王》

    治敢往,少温藉。——《汉书·酷吏义纵传》

    英文翻译

    lukewarm

    方言集汇

    ◎ 粤语:wan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wun1 [客英字典] vun1 [海陆丰腔] wun1 [梅县腔] wun1 [宝安腔] wun1 [东莞腔] wun1 [台湾四县腔] wu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三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dài [dai]
    部首: 318
    笔画: 9
    五笔: GKP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TJBLB
    四角: 44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上面表示束在腰间的一根带子和用带的两端打成的结。下面象垂下的须子,有装饰作用。本义:大带,束衣的腰带)

    (2) 同本义

    带,绅也。上象系佩之形。佩必有巾,从重巾。——《说文》

    不说带。——《仪礼·士虞礼记》

    之子无带。——《诗·卫风·有狐》

    带裳幅舄。——《左传·桓公二年》

    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世说新语·文学》

    子墨子解带围城。——《墨子·公输》

    (3) 又如:带冕(大带和冠冕);带围(腰围,腰带);带钩(皮革腰带上的金属钩。形状一端曲直,另一端为圆钮以承钩。有动物形的,也有铸花纹的);带头(旧时衣袍外腰带上的扣头,常镶以金、玉等装饰物)

    (4) 泛指狭长形条状物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清· 姚鼐《登泰山记》

    (5) 又如:裤带;鞋带

    (6) 根据纬度和温度把地球表面分为5个大带的任一带 。如:温带

    (7) 生物地理区的典型带状区。如:海洋滨岸带;南方生物带

    (8) 以某种特殊性质、作用或成分为特征的地球物质(如岩石)的分带、分层或层系。如:饱和带

    (9) 轮胎 。如:车带;里带;外带

    (10) 妇科病名 。如:白带;赤带

    动词

    (1) 佩带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史记·项羽本纪》

    带刀升座。——《隋书·礼仪志》

    带长铗之陆离兮。——《楚辞·屈原·涉江》

    (2) 又如:带甲(披戴盔甲的将士;又比喻战乱);带剑;带刀

    (3) 携带

    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世说新语·德行》

    应元带刀鞬出,跃马大呼于市曰。——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4) 又如:带了两本笨重的法律书去审判。又指具有…作为属性或特征。如:他把他的老习惯带进了新生活

    (5) 抚养 。如:他是由一位农民大娘带大的

    (6) 引导某人或某物 。如:带将(带,领);你带路,我们跟你走

    (7) 兼管

    谢为太傅长史被弹, 王即取作长史,带 晋陵郡。——《世说新语·言语》

    (8) 具有某种标志或特征 。如:带叶子的橘子

    (1) 表示两个动作同时进行,相当于“又” 。如:连说带比划的,就交上朋友了;带口(随口)

    (2) 表示附有较小的数量

    你不是常常说,你才三十带点,日子还很长么?——沙汀《困兽记》

    英文翻译

    belt, girdle, band, strap, zone

    方言集汇

    ◎ 粤语:daai2 daai3
    ◎ 潮州话:dua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