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温厚
(1) 温柔宽厚
(2) 富足
词语解释
犹暖和。
《礼记·乡饮酒义》:“天地温厚之气,始於东北而盛於东南,此天地之盛德气也,此天地之仁气也。”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上》:“及宿止,冬让温厚,夏让清凉。” 宋 刘炎 《迩言》:“ 淮 堧千里,滨接 鲁 邓 ,昔为奥区,今为极边……岂天地温厚之气,有时而转徙耶?”
富足。
《汉书·张敞传》:“偷盗酋长数人,居皆温厚,出从童骑,閭里以为长者。” 颜师古 注:“温厚,言富足也。” 元 柯丹邱 《荆钗记·庆诞》:“所喜者家庭温厚,骨肉团圆。”
温和宽厚。
《后汉书·王畅传》:“ 卓茂 、 文翁 、 召父 之徒,皆疾恶严刻,务崇温厚。” 宋 陈亮 《廷对策》:“宽简之胜於微密也,温厚之胜於严厉也,其功皆可言,而 皋陶 不言之功则既废矣。”《三国演义》第十回:“太守 陶谦 ,字 恭祖 ,为人温厚纯篤。” 老舍 《赵子曰》第四:“ 莫大年 呢,是天生的温厚,横眉立目耍刺儿玩花腔是不会的。”
指诗司温柔敦厚,合于《诗》教。
宋 苏辙 《答颜复国博》诗:“诗词温厚新成格,道论精微近入禪。”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中》:“诗之难,其《十九首》乎!畜神奇於温厚,寓感愴於和平。”
引证解释
⒈ 犹暖和。
引《礼记·乡饮酒义》:“天地温厚之气,始於东北而盛於东南,此天地之盛德气也,此天地之仁气也。”
晋袁宏《后汉纪·灵帝纪上》:“及宿止,冬让温厚,夏让清凉。”
宋刘炎《迩言》:“淮堧千里,滨接鲁邓,昔为奥区,今为极边……岂天地温厚之气,有时而转徙耶?”
⒉ 富足。
引《汉书·张敞传》:“偷盗酋长数人,居皆温厚,出从童骑,閭里以为长者。”
颜师古注:“温厚,言富足也。”
元柯丹邱《荆钗记·庆诞》:“所喜者家庭温厚,骨肉团圆。”
⒊ 温和宽厚。
引《后汉书·王畅传》:“卓茂、文翁、召父之徒,皆疾恶严刻,务崇温厚。”
宋陈亮《廷对策》:“宽简之胜於微密也,温厚之胜於严厉也,其功皆可言,而皋陶不言之功则既废矣。”
《三国演义》第十回:“太守陶谦,字恭祖,为人温厚纯篤。”
老舍《赵子曰》第四:“莫大年呢,是天生的温厚,横眉立目耍刺儿玩花腔是不会的。”
⒋ 指诗司温柔敦厚,合于《诗》教。
引宋苏辙《答颜复国博》诗:“诗词温厚新成格,道论精微近入禪。”
明胡应麟《诗薮·古体中》:“诗之难,其《十九首》乎!畜神奇於温厚,寓感愴於和平。”
温厚的国语词典
平和宽厚。
温厚的网络释义
温厚
反义词
温厚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昷声。本义:水名)
(2) 古水名
(3) 即今贵州省遵义市东的洪江
(4) 即今南盘江上游
(5) 温江,岷江支流,在今四川省温江县
(6) 温度 。如:温暾(不冷不热);室温
(7) ∶热病
人有寒温之病,非操行之所及也。——《论衡·寒温》
(8) 古州名 。唐置,治所在今浙江省温州市,辖今永嘉、乐清、瑞安、平阳、文成、泰顺等县地
上无元年,始置温州…。——《读史方舆纪要》
(9) 姓
形容词
(1) 温暖,暖和
阴气温,故温气应之。——《论衡·寒温》
衣皮带茭,冬则不轻而温,夏则不轻而清。——《墨子·辞过》
温风始至。——《礼记·月令·季夏》
覆温之躯。——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四支犹温。——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温清(冬温夏清);温谷(温暖的山谷);温房(温暖的房屋);温奥(温湿和暖);温煦(和暖);温庐(温馨和暖的房舍);温暾(煖而不热);温郁(温暖)
(3) 温和,温厚;和气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诗·邶风·燕燕》
(4) 又如:温克(温和恭敬并有克制力);温念(亲切的思念);温仁(温和仁爱);温言(温和的言辞);温好(柔和优美);温实(温厚诚实);温愿(温厚恭谨);温诚(温厚诚朴);温富(温厚富足);温敏(温厚聪敏);温顾(温存);温柔乡(喻美色迷人之境);温栗(温和而严谨)
(5) 富足
其温厚矣。——《荀子·荣辱》。注:“足也。”
居皆温厚。——《汉书·张敝传》
(6) 又如:温厚(富足);温户(富裕人家)
(7) 用于敬称和祝颂之辞 。如:温犀秦镜(用以称颂官吏精明,善于断狱);温树不言(居官谨慎的赞语);温居暖房(庆贺乔迁新居);温旨(对皇帝旨意的敬称)
动词
(1) 加热;使暖和 。如:温毛了(用水温酒,使酒扑出来了);温炕(暖炕,暖床);把酒温一下
(2) 复习
温故而知新。——《礼记·中庸》
温《缁衣》一章。——清· 袁枚《祭妹文》
(3) 又如:温故知新;温故(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旧稿(比喻操旧业;干老营生);温课
(4) ∶补养
劳者温之…损者温之。——《素问》
(5) 通“蕴”。蕴藏,蕴积
饮酒温克。——《诗·小雅·小宛》。《笺》云:虽醉犹能温藉自持以胜。
柔色以温之。——《礼记·内则》。郑玄注:温藉也。
视其温辞,可以知其塞怨。——《春秋繁露·楚庄王》
治敢往,少温藉。——《汉书·酷吏义纵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wun1 [客英字典] vun1 [海陆丰腔] wun1 [梅县腔] wun1 [宝安腔] wun1 [东莞腔] wun1 [台湾四县腔] wu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
详细解释形容词 (1) (会意。从厂( ),表示与山石有关。本义:地壳厚。与“薄”相对)(2) 同本义 谓地盖厚。——《诗·小雅·正月》 穷高极远而测深厚。——《礼记·乐记》。注:“深厚,山川也。” 厚将崩。——《左传·隐公元年》 见于厚土。——《素问·王常政大论》 (3) 又如:厚土(覆土厚);厚地(大地);厚坤(大坤);厚厚(大地) (4) 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距离大的。 与“薄”相对 刀刃者无厚。——《庄子·养生主》 以无厚入有间。 (5) 又如:厚木板;厚嘴唇;厚膊(厚的肉干);厚皮(脸皮厚);厚大(又厚又大);厚皮馒头(比喻不切题的文章、言论);厚厚(很厚) (6) 大 不厚其栋。——《国语·鲁语》。注:“大也。” (7) 又如:厚幸(大幸);厚福(大福);厚德(大德) (8) 丰厚 告之者其赏厚而信。——《韩非子·奸劫弑臣》 蓄禄不厚,则民不信。——《墨子·尚贤上》 崔氏之家财产甚厚。—— 元稹《莺莺传》 奉厚而无劳。——《战国策·赵策》 厚赂单于。——《汉书·李广苏建传》 (9) 又如:厚贶(丰厚的赏赐);厚施(以丰厚的财物给人);厚秩(丰厚的俸禄);厚俸(丰厚的俸禄) (10) 重;多 厚其液而节其帤。——《周礼·考工记·弓人》。注:“多也。” 厚资而遣之。——清· 周容《芋老人传》 (11) 又如:厚诬(大加毁谤);厚优(优厚的照顾);厚款(厚意款待);厚报(优厚的酬劳) (12) 忠厚 周勃重厚少文,然安 刘氏者必 勃也。——《史记·高祖本纪》 人心风俗日益厚。——魏源《海运全案跋》 宽厚而爱人。——汉· 贾谊《过秦论》 行厚而辞深。——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陈明选宽厚呕煦。——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13) 又如:厚亡(亡失很多);厚费(耗费多);厚扰(多多打扰) (14) 深 必厚其鞈。——《吕氏春秋·辨士》。注:“深也。” (15) 又如:厚交(深交);厚结(深相结交);厚诬(深加欺骗、蒙蔽) (16) 深厚 然公子遇臣厚。——《史记·魏公子列传》 陵与 子卿素厚。——《汉书·李广苏建传》 (17) 又如:厚密(情义深厚密切);厚情(深厚的情意);厚德(深厚的恩德);厚泽(深厚的恩泽) (18) 酒味浓的 。如:酒味很厚 名词 (1) 厚度 。如:楼板厚30厘米;两尺厚的雪 (2) 财富 毁国之厚以利其家,臣不谓智。——《韩非子·有度》 动词 (1) 优待;推崇 因而厚遇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蒙君实视遇厚。——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遇足下素厚。——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厚生(重视养生以保长寿) 英文翻译thick; substantial; greatly
方言集汇◎ 粤语:hau5
◎ 客家话:[梅县腔] heu5 [海陆丰腔] heu6 (pun1) [客英字典] heu5 [台湾四县腔] heu5 (pun1) [客语拼音字汇] heu1 [东莞腔] heu3 [沙头角腔] heu5 [宝安腔] hiu3 [陆丰腔] heu3 ◎ 潮州话:gau6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四十五厚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