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卷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唐 宋 举子于应试前,将名片投呈当时名人显要后,再将其著作送上,以求推荐,称为“温卷”。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八:“ 唐 之举人先籍当世显人以姓名达之主司,然后以所业投献。逾数日又投,谓之温卷。”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杂录》:“国初袭 唐 末士风,举子见先达,先通牋刺,谓之请见。既与之见,他日再投啟事,谓之谢见。又数日再投啟事,谓之温卷。” 宋 陆游 《秋雨书感》诗:“门外久无温卷客,架中寧有热官书。” 程千帆 《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三:“温卷的作用主要是再度提醒一下受卷的显人,请他对自己加以关心和注意。”
引证解释
⒈ 唐宋举子于应试前,将名片投呈当时名人显要后,再将其著作送上,以求推荐,称为“温卷”。
引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八:“唐之举人先籍当世显人以姓名达之主司,然后以所业投献。逾数日又投,谓之温卷。”
宋王闢之《渑水燕谈录·杂录》:“国初袭唐末士风,举子见先达,先通牋刺,谓之请见。既与之见,他日再投啟事,谓之谢见。又数日再投啟事,谓之温卷。”
宋陆游《秋雨书感》诗:“门外久无温卷客,架中寧有热官书。”
程千帆《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三:“温卷的作用主要是再度提醒一下受卷的显人,请他对自己加以关心和注意。”
温卷的国语词典
唐、宋时举人于应试前,再次将作品呈送当时名人显要,以求推荐或加深考官印象,称为「温卷」。
温卷的网络释义
温卷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昷声。本义:水名)
(2) 古水名
(3) 即今贵州省遵义市东的洪江
(4) 即今南盘江上游
(5) 温江,岷江支流,在今四川省温江县
(6) 温度 。如:温暾(不冷不热);室温
(7) ∶热病
人有寒温之病,非操行之所及也。——《论衡·寒温》
(8) 古州名 。唐置,治所在今浙江省温州市,辖今永嘉、乐清、瑞安、平阳、文成、泰顺等县地
上无元年,始置温州…。——《读史方舆纪要》
(9) 姓
形容词
(1) 温暖,暖和
阴气温,故温气应之。——《论衡·寒温》
衣皮带茭,冬则不轻而温,夏则不轻而清。——《墨子·辞过》
温风始至。——《礼记·月令·季夏》
覆温之躯。——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四支犹温。——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温清(冬温夏清);温谷(温暖的山谷);温房(温暖的房屋);温奥(温湿和暖);温煦(和暖);温庐(温馨和暖的房舍);温暾(煖而不热);温郁(温暖)
(3) 温和,温厚;和气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诗·邶风·燕燕》
(4) 又如:温克(温和恭敬并有克制力);温念(亲切的思念);温仁(温和仁爱);温言(温和的言辞);温好(柔和优美);温实(温厚诚实);温愿(温厚恭谨);温诚(温厚诚朴);温富(温厚富足);温敏(温厚聪敏);温顾(温存);温柔乡(喻美色迷人之境);温栗(温和而严谨)
(5) 富足
其温厚矣。——《荀子·荣辱》。注:“足也。”
居皆温厚。——《汉书·张敝传》
(6) 又如:温厚(富足);温户(富裕人家)
(7) 用于敬称和祝颂之辞 。如:温犀秦镜(用以称颂官吏精明,善于断狱);温树不言(居官谨慎的赞语);温居暖房(庆贺乔迁新居);温旨(对皇帝旨意的敬称)
动词
(1) 加热;使暖和 。如:温毛了(用水温酒,使酒扑出来了);温炕(暖炕,暖床);把酒温一下
(2) 复习
温故而知新。——《礼记·中庸》
温《缁衣》一章。——清· 袁枚《祭妹文》
(3) 又如:温故知新;温故(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旧稿(比喻操旧业;干老营生);温课
(4) ∶补养
劳者温之…损者温之。——《素问》
(5) 通“蕴”。蕴藏,蕴积
饮酒温克。——《诗·小雅·小宛》。《笺》云:虽醉犹能温藉自持以胜。
柔色以温之。——《礼记·内则》。郑玄注:温藉也。
视其温辞,可以知其塞怨。——《春秋繁露·楚庄王》
治敢往,少温藉。——《汉书·酷吏义纵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wun1 [客英字典] vun1 [海陆丰腔] wun1 [梅县腔] wun1 [宝安腔] wun1 [东莞腔] wun1 [台湾四县腔] wu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
详细解释juǎn动词 (1) (形声。从卩( ,甲骨文象人曲膝而跪的样子),劵( )声。( )本义:膝曲)(2) 把物弯转成圆筒形 有卷者阿。——《诗·大雅·卷 阿》 赢缩卷舒。——《淮南子·本经》。注:“卷,屈也。” 漫卷诗书喜欲狂。——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卷甲而藏之。——宋· 苏轼《教战守》 (3) 又如:卷舒(裹卷和舒展);卷帐(新郎在女家结婚,三日之后新婚夫妇带妆奁回到男家);卷坐(轿舆不调头,向后退称卷坐);卷戏(过去河南地方剧种之一,今已绝迹) (4) 席卷 卷石底以出。——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北风卷地白草折。——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卷我屋上三重茅。——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卷起千堆雪。——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 又如:卷地(从地面席卷而过,形容气势浩大);卷包(犹言席卷);卷篷(风卷飞篷) (6) 用手握住筒状物向一端滑动 。如:卷袖子;卷裤腿 名词 (1) 成圆筒形或球形的东西 。如:胶卷;花卷;行李卷 (2) 通“衮”。衮服。古代贵族画卷龙图案的礼服 制三公一命卷,若有加则赐也。——《礼记·王制》 天子卷冕北面。——《礼记·祭义》 量词 (1) 把纱、线或电影胶片、磁带等绕满一个轴时所需要的量 。如:几卷电影片 (2) 通常指一小捆或小簇东西 。如:一卷钞票 动词 (1) 〈方〉∶骂 。如:卷骂(大骂) (2) 断绝 我举安邑,塞女戟,韩氏太原卷。——《史记》 (3) 犹聚 舞《云门》、《大卷》。——《周礼》。贾公彦疏:“卷者,卷聚之义,即族类也。” (4) 隐藏 。如:卷怀(收藏;有隐退不仕之意);卷迹(敛迹;退隐) (5) 另见 juàn名词 (1) 古指书的卷轴,今为书籍的通称 。如:卷帙(指书。可舒卷的叫卷,编次的叫帙);卷末(书卷的末尾);卷次(卷第。书籍按卷分的次序);卷尾(书籍字画的末尾处) (2) 古时书籍写在帛或纸上,一部书可分成若干部分,每部分的文字自有起讫,后代仍用来指全书的一部分 军书十二卷。——《乐府诗集·木兰诗》 卷卷有爷名。 为一卷。——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又如:上卷;下卷;第三卷 (4) 试卷 呈卷。——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又如:试卷;答卷;交卷;卷摺(科举考试的卷子);卷头(考卷的封面);卷牍(文件) (6) 档案 如:查卷;卷面(卷宗的封面) (7) 裱好并带轴的书画等 东坡右手执卷。—— 明· 魏学洢《核舟记》 鲁直左手执卷末。 右手指卷。 各隐卷底衣褶中。 (8) 又如:画卷;书卷 (9) 另见 英文翻译scroll; curl; make a comeback
方言集汇◎ 粤语:gyun2 gyun3 kyun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ien3 [东莞腔] gen3 [梅县腔] kian3 [宝安腔] gen3 [陆丰腔] kian5 ◎ 潮州话:geng2 (旧时:kńg) guang2 (kúang)「潮州」guêng2 (kúeng)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下平二仙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