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凉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冷和暖。多指气候。
晋 陶潜 《闲情赋》:“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诗·郑风·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唐 孔颖达 疏:“仲春仲秋俱是昼夜等、温凉中。”《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便见他一双手高高儿的举了一碗熬得透,滚得到不冷不热、温凉适中,可口儿的普洱茶来。”
寒暖。借指生活情况。
《文选·陆机<门有车马客行>》:“拊膺携客泣,掩泪叙温凉。” 吕向 注:“叙别离之岁月。”《魏书·胡叟传》:“ 祖思 习常,待 叟 不足, 叟 聊与叙温凉,拂衣而出。”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冥迹》:“ 什 遂前,入就牀坐。其女在户东立,与 什 叙温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兰》:“其友 张 姓者,闻而省之,相见,话温凉。”
引证解释
⒈ 冷和暖。多指气候。
引晋陶潜《闲情赋》:“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
《诗·郑风·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唐孔颖达疏:“仲春仲秋俱是昼夜等、温凉中。”
《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便见他一双手高高儿的举了一碗熬得透,滚得到不冷不热、温凉适中,可口儿的普洱茶来。”
⒉ 寒暖。借指生活情况。
引《文选·陆机<门有车马客行>》:“拊膺携客泣,掩泪叙温凉。”
吕向注:“叙别离之岁月。”
《魏书·胡叟传》:“祖思习常,待叟不足, 叟聊与叙温凉,拂衣而出。”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冥迹》:“什遂前,入就牀坐。其女在户东立,与什叙温凉。”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王兰》:“其友张姓者,闻而省之,相见,话温凉。”
温凉的网络释义
温凉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昷声。本义:水名)
(2) 古水名
(3) 即今贵州省遵义市东的洪江
(4) 即今南盘江上游
(5) 温江,岷江支流,在今四川省温江县
(6) 温度 。如:温暾(不冷不热);室温
(7) ∶热病
人有寒温之病,非操行之所及也。——《论衡·寒温》
(8) 古州名 。唐置,治所在今浙江省温州市,辖今永嘉、乐清、瑞安、平阳、文成、泰顺等县地
上无元年,始置温州…。——《读史方舆纪要》
(9) 姓
形容词
(1) 温暖,暖和
阴气温,故温气应之。——《论衡·寒温》
衣皮带茭,冬则不轻而温,夏则不轻而清。——《墨子·辞过》
温风始至。——《礼记·月令·季夏》
覆温之躯。——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四支犹温。——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温清(冬温夏清);温谷(温暖的山谷);温房(温暖的房屋);温奥(温湿和暖);温煦(和暖);温庐(温馨和暖的房舍);温暾(煖而不热);温郁(温暖)
(3) 温和,温厚;和气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诗·邶风·燕燕》
(4) 又如:温克(温和恭敬并有克制力);温念(亲切的思念);温仁(温和仁爱);温言(温和的言辞);温好(柔和优美);温实(温厚诚实);温愿(温厚恭谨);温诚(温厚诚朴);温富(温厚富足);温敏(温厚聪敏);温顾(温存);温柔乡(喻美色迷人之境);温栗(温和而严谨)
(5) 富足
其温厚矣。——《荀子·荣辱》。注:“足也。”
居皆温厚。——《汉书·张敝传》
(6) 又如:温厚(富足);温户(富裕人家)
(7) 用于敬称和祝颂之辞 。如:温犀秦镜(用以称颂官吏精明,善于断狱);温树不言(居官谨慎的赞语);温居暖房(庆贺乔迁新居);温旨(对皇帝旨意的敬称)
动词
(1) 加热;使暖和 。如:温毛了(用水温酒,使酒扑出来了);温炕(暖炕,暖床);把酒温一下
(2) 复习
温故而知新。——《礼记·中庸》
温《缁衣》一章。——清· 袁枚《祭妹文》
(3) 又如:温故知新;温故(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旧稿(比喻操旧业;干老营生);温课
(4) ∶补养
劳者温之…损者温之。——《素问》
(5) 通“蕴”。蕴藏,蕴积
饮酒温克。——《诗·小雅·小宛》。《笺》云:虽醉犹能温藉自持以胜。
柔色以温之。——《礼记·内则》。郑玄注:温藉也。
视其温辞,可以知其塞怨。——《春秋繁露·楚庄王》
治敢往,少温藉。——《汉书·酷吏义纵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wun1 [客英字典] vun1 [海陆丰腔] wun1 [梅县腔] wun1 [宝安腔] wun1 [东莞腔] wun1 [台湾四县腔] wu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
详细解释liáng形容词 (1) (形声。从水,京声。本义:寒) (2) 同本义 北风其凉。——《诗·邶风·北风》 北风谓之凉风。——《尔雅·释天》 凉风至。——《礼记·月令》 凉雨时降。——《素问·五常政大论》 凉州,西方所在寒凉也。——《释名·释州国》 水浆,醴凉。——《周礼·浆人》 (3) 微寒,稍冷 日初出,沧沧凉凉。——《列子·汤问》。注引《字林》:“凉,微寒。” 曰燠,曰寒。——《书·洪范》。疏:“燠是热之始,暑是热之极;凉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极。”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唐· 杜甫《天末怀李白》 (4) 又如:冬暖夏凉;凉生生(微凉貌);凉宇(凉秋的天空);凉吹(凉风);凉榻(竹制矮床);凉轿(一种无帷轿);凉衣(凉衫;内衣);凉风(初秋凉爽的西南风。八风之一) (5) 薄;轻微;刻薄 职凉善背。——《诗·大雅·桑柔》 虢多凉德。——《左传·庄公三十二年》 (6) 又如:凉德(薄德);凉能(才能微薄);凉菲(才德微薄);凉厚(薄与厚);凉薄(微薄,浅薄);凉驳(浅薄芜杂) (7) 人烟稀少;冷落 。如:凉落(衰落);凉凉(寂寞冷落的样子);凉野(荒寒的旷野);凉声(悲凉肃杀的声音) (8) 悲怆,内心凄苦,又比喻灰心、失望 。如:悲凉;凉思(凄凉的思绪);见此惨状,心都凉了 (9) 〈方〉∶痛快;舒服 。如:当干部的态度好,人家穷也穷得心凉 (10) 通“谅”。诚信 民之罔极,职凉善背。——《诗·大雅·桑柔》 名词 (1) 秋季 。如:凉天(秋天);凉月(凉蟾。秋月);凉宇(凉秋的天空);凉沙(秋天的飞沙);凉夜(秋夜) (2) 国名 。东晋十六国时期建立在今甘肃省一带的政权,国号皆称“凉”。有前凉、后凉、北凉、南凉、西凉等 (3) 通“辌”。辒辌,丧车 棺载辒凉车中。——《史记·秦始皇本纪》 (4) 姓 (5) 另见 liàng动词 (1) 假借为“倞”。辅佐 凉彼武王。——《诗·大雅·大明》。传:“佐也。” (2) 又如:凉贰(副贰。特指太子。凉,辅佐) (3) 把东西放在通风处使干燥。今作“晾” 。如:凉衣服 (4) 信,实。通“谅” 凉曰不可,覆背善詈。——《诗·大雅·桑柔》 君子作法于凉。——《左传·昭公四年》 (5) 把热的东西放置一会儿,让温度降低 。如:把开水凉一凉再喝 (6) 〈方〉∶冷落,撇在一边 。如:别把客人凉在一边 (7) 另见 英文翻译cool, cold; disheartened
方言集汇◎ 粤语:loeng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liong2 [东莞腔] liong2 [梅县腔] liong2 [宝安腔] liong2 [海陆丰腔] liong2 [陆丰腔] liong3 [沙头角腔] liong2 [台湾四县腔] liong2 ◎ 潮州话:liang5 (lîang)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