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炭

tú tàn [ tu tan]
繁体 塗炭
注音 ㄊㄨˊ ㄊㄢˋ

词语释义

涂炭 tútàn

(1) 烂泥和炭火,比喻极困苦的境遇。也比喻污浊的地方

民生涂炭。——《广东军务记》
生灵免遭涂炭
utter misery

词语解释

  1. 比喻极困苦的境遇。

    《书·仲虺之诰》:“ 有夏 昏德,民坠涂炭。” 孔 传:“民之危险,若陷泥坠火。” 晋 潘岳 《西征赋》:“竭股肱於昬主,赴涂炭而不移。” 太平天囯 汪潭 《建天京于金陵论》:“於是龙车光降 金陵 ,日驭威临 建业 。后舞前歌,出军民於涂炭。” 吴晗 《朱元璋传》第三章三:“北伐的目的是为了治世安民,是为了拯生民于涂炭。”

  2. 借指陷入灾难的人民。

    南朝 梁 沉约 《梁鼓吹曲·道亡》:“救此倒悬拯涂炭,誓师刘旅赫灵断。” 清 吕守曾 《经史法戒诗》之十:“治安共説 梁天监 ,南北通和救涂炭。”

  3. 泥淖和炭灰。喻污浊之地。亦谓污浊。

    《孟子·公孙丑上》:“立於恶人之朝,与恶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於涂炭。”《韩诗外传》卷一:“廉洁直方,疾乱不治,恶邪不匡,虽居乡里,若坐涂炭。”《东观汉记·赵熹传》:“遇 更始 亲属,皆踝跣涂炭,饥困不能前。”《资治通鉴·宋孝武帝大明六年》:“ 柳元景 欲救 怀文 ,言於上曰:‘ 沉怀文 三子,涂炭不可见;愿陛下速正其罪。’”

  4. 蹂躏;摧残。

    《后汉书·党锢传序》:“海内涂炭,二十餘年,诸所蔓衍,皆天下善士。”《水浒传》第六三回:“滥官当道,污吏专权,殴死良民,涂炭万姓。” 李大钊 《警告全国父老书》:“戕贼人道,涂炭生灵,是不仁也。” 峻青 《故乡杂记》:“如果不消灭这个敌人……我们的人民,不晓得还要遭受多大的涂炭。”

引证解释

⒈ 比喻极困苦的境遇。

《书·仲虺之诰》:“有夏昏德,民坠涂炭。”
孔传:“民之危险,若陷泥坠火。”
晋潘岳《西征赋》:“竭股肱於昬主,赴涂炭而不移。”
太平天囯汪潭《建天京于金陵论》:“於是龙车光降金陵,日驭威临建业。后舞前歌,出军民於涂炭。”
吴晗《朱元璋传》第三章三:“北伐的目的是为了治世安民,是为了拯生民于涂炭。”

⒉ 借指陷入灾难的人民。

南朝梁沉约《梁鼓吹曲·道亡》:“救此倒悬拯涂炭,誓师刘旅赫灵断。”
清吕守曾《经史法戒诗》之十:“治安共説梁天监,南北通和救涂炭。”

⒊ 泥淖和炭灰。喻污浊之地。亦谓污浊。

《孟子·公孙丑上》:“立於恶人之朝,与恶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於涂炭。”
《韩诗外传》卷一:“廉洁直方,疾乱不治,恶邪不匡,虽居乡里,若坐涂炭。”
《东观汉记·赵熹传》:“遇更始亲属,皆踝跣涂炭,饥困不能前。”
《资治通鉴·宋孝武帝大明六年》:“柳元景欲救怀文,言於上曰:‘ 沉怀文三子,涂炭不可见;愿陛下速正其罪。’”

⒋ 蹂躏;摧残。

《后汉书·党锢传序》:“海内涂炭,二十餘年,诸所蔓衍,皆天下善士。”
《水浒传》第六三回:“滥官当道,污吏专权,殴死良民,涂炭万姓。”
李大钊《警告全国父老书》:“戕贼人道,涂炭生灵,是不仁也。”
峻青《故乡杂记》:“如果不消灭这个敌人……我们的人民,不晓得还要遭受多大的涂炭。”

涂炭的国语词典

陷于涂泥炭火之中。比喻处境困苦。《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上》:「汉遭王莽,宗庙废绝,豪杰愤怒,兆人涂炭。」《三国演义.第六回》:「帝星不明,贼臣乱国,万民涂炭,京城一空!」也作「荼炭」。

涂炭的网络释义

涂炭

  • 涂炭,汉语词汇。
  • 拼音:tú tàn
  • 释义:1. 比喻极困苦的境遇。2. 借指陷入灾难的人民。3. 泥淖和炭灰。喻污浊之地。亦谓污浊。4. 蹂躏;摧残。
  • 涂炭造句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间互相征伐,百姓生灵涂炭。
    忽闻贼兵至,百姓将涂炭。
    她报道战事,为的是表达自己对生灵涂炭那刻骨的痛恨。
    在军阀混战的时代,房屋丘墟,生灵涂炭,老百姓苦不堪言。
    圣君视民如伤,暴君坐观生灵涂炭。
    旧中国战火弥漫,生灵涂炭;新中国百业俱兴,国富民安。
    回顾历史,历经军阀混战和外来侵略,造成我们这块土地上生灵涂炭。
    兵连祸结,涂炭平民,耗损国内,悔之晚矣。
    旧中国,新旧军阀连年混战,弄得国无宁日,大地萧条,生灵涂炭。
    战国时代列强争霸,长年战事不断,举世生灵涂炭。
    我们希望最好不再有战争,以免生灵涂炭。
    战争一旦发生,兵连祸结,生灵涂炭,最苦的是百姓!
    作为一名时刻牵挂国运民生的爱国知识分子,在那些国难深重、民生涂炭的黑暗岁月里,他时时不忘以诗歌为武器,呼唤民族精神,激扬救国热情。
    不,战争一旦爆发,后果不堪设想,俩大星系便会毁灭在这场战斗当中,到时候宇宙形成俩大星系的空缺,导致混乱,让这个宇宙都会涂炭生灵。
    也许、你母亲想逼他现身,希望他来阻止,便开始发动兽潮、涂炭生灵。
    火灾涂炭生灵的例子比比皆是,似乎人们即使侥幸逃脱了病魔,也会同样容易地被火灾夺去性命。
    大战在即,风雨既然无心强攻呼兰,那么把自己从战火涂炭的印月调离,如果仅仅为了掩人耳目,对自己来说未免太投闲置散了,也不符合风雨一贯的用人韬略。
    白衣拂却身后尘埃千里,江山倥偬几曾称人意,触目惊心涂炭生灵,明月聆听谁的哭泣,萧萧易水般决绝的别离,珍重道别后再会无期,多少英豪埋骨于地,为有朝一日夜尽天明,剑出风流意断金,青锋飒沓如流星。
    帝星不明,贼臣乱国,万民涂炭,京城一空!
    很可笑吧,六界因我狂掀澜,苍生因我遭涂炭,血流成河海,骸骨积如山。可我真正亲手杀的,却只有落十一一人。

    汉字详情

    [tu]
    部首: 331
    笔画: 10
    五笔: IWTY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EOMD
    四角: 3819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余声。本义:涂水)

    (2) 同本义

    (3) 古水名。即今云南省之牛栏江。发源于寻甸,北流至威宁折向西北,至鲁甸县注入金沙江

    涂,水。出 益州牧靡南山,西北入 渑。——《说文》

    (4) 洞涡水支流。在山西省榆次县境

    (5) 道路。也作“途”

    出于玉之涂。——《孟子·梁惠王上》

    乡也混然涂之人也。——《荀子·儒效》

    涂巷之人也。——《荀子·劝学》

    故辟门除涂,以迎吾人。——《荀子·王霸》

    (6) 又如:涂次(路上;途中);涂夫(路人);涂巷(道路;街坊);涂轨(本指车行之道。引申谓路子,途径);涂数(途程);涂迹(轨迹,途径);涂辙(车轮的痕迹);涂道(路途)

    (7) 十二月。古月名

    十二月为涂。——《尔雅》

    (8) “塗”的简化字

    名词

    (1) 泥,泥巴

    塗,泥也。——《广雅》

    见豕负涂。——《易·睽》

    厥土惟塗泥。——《书·禹贡》

    如塗塗附。——《诗·小雅·角弓》

    冻塗。——《礼记·夏小正》

    坐于塗炭。——《孟子》

    (2) 又如:涂车(用泥涂制成而饰以彩色的车子。为古时送葬的明器);涂炭(泥淖和炭灰。喻污浊之地。亦谓污浊)

    (3) 道路

    道听塗说。——《论语》

    遇诸塗。

    长塗中宿。——司马相如《上林赋》

    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易·系辞下》

    立之涂,匠者不顾。——《庄子·逍遥游》

    明乎坦涂。——《庄子·秋水》

    七圣皆迷,无所问涂。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庄子·徐无鬼》

    (4) 此义又作“途”。又如:涂不拾遗(道不拾遗);涂说(道路传闻之言);涂次(途中停留);涂陌(道路);涂径(道路;路径);涂路(犹道路);涂殚(路走到尽头)

    (5) 引申指途径;门路

    国乱者,民多私义;兵弱者,民多私勇。则削国之所以取爵禄者多涂,亡国之所以贱爵轻禄。——《商君书》

    动词

    (1) 涂抹;粉刷物品

    涂明耳目。——《史记·货殖列传》

    (2) 又如:涂白(在树干上涂抹白涂剂);涂附(在污泥上再涂上污泥。比喻以恶附恶);涂地(涂抹、漫布于地);涂墍(用泥涂抹屋顶或墙壁)

    (3) 乱写乱画 。如:涂鸦(比喻胡写乱画或书法幼稚);涂乙(改窜文字。抹去称为涂,勾改称为乙。乙是勾改的符号);别在墙上乱涂

    (4) 使不清楚或模糊 。如:涂掉几个字

    英文翻译

    surname; name of certain rivers

    方言集汇

    ◎ 粤语:tou4
    ◎ 潮州话:tu5(thû) 〈姓〉tou5(thôu)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九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直魚平聲開口三等drio/divɖʰĭo
    tàn [tan]
    部首: 414
    笔画: 9
    五笔: MDOU
    五行:
    仓颉: UKF
    四角: 22809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火,岸省声。本义:木炭)

    (2) 同本义

    炭,烧木余也。——《说文》

    火所烧余木曰炭。——《释名》

    坐于涂炭。——《孟子》。注:“墨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唐· 白居易《卖炭翁》

    (3) 又如:木炭;草炭;骨炭;活性炭;炭炉(烧木炭的炉子);炭薪(柴炭);炭精纸(一种涂有炭精供复写的纸);炭笔(用细木枝烧焦或用炭粉制成的笔);炭冰(炭热而冰冷。喻不能相容);炭火(燃烧的炭)

    (4) 像炭的东西 。如:山楂炭

    (5) 火。比喻灾难;困苦

    (6) 〈方〉∶煤炭,也称石炭

    为其主人入山作炭。——《史记》

    (7) 姓

    英文翻译

    charcoal; coal; carbon

    方言集汇

    ◎ 粤语:taan3
    ◎ 客家话:[梅县腔] tan5 [沙头角腔] tan5 [客语拼音字汇] tan4 [陆丰腔] tan5 [宝安腔] tan5 [台湾四县腔] tan5 [东莞腔] tan5 [海陆丰腔] tan5 [客英字典] ta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八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他旦上聲開口一等tʰɑnthanh/th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