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滨

hǎi bīn [ hai bin]
繁体 海濱
注音 ㄏㄞˇ ㄅ一ㄣ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海滨 hǎibīn

(1) 与海邻接的陆地

海滨疗养院
seashore;seaside

(2) 渐渐斜下的洋岸、海岸,覆盖着沙子、砾石或稍大的岩石碎片的河岸(通常原先位于水面之上,且不长草木),亦指沿岸沉积的沙子、砾石或岩片的海岸地带

beach

词语解释

  1. 近海之处;海边。

    《书·禹贡》:“厥土白坟,海滨广斥。” 孔颖达 疏:“海畔逈阔,地皆斥卤,故云广斥。” 唐 李白 《赠友人》诗之三:“虎伏避故尘,渔歌游海滨。”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海外二奇人》:“适有鱷鱼为害,国王不能制,方伯为坛海滨,陈列牺牲,取 韩昌黎 文读而焚之,鱷鱼遂遁去。”

引证解释

⒈ 近海之处;海边。

《书·禹贡》:“厥土白坟,海滨广斥。”
孔颖达疏:“海畔逈阔,地皆斥卤,故云广斥。”
唐李白《赠友人》诗之三:“虎伏避故尘,渔歌游海滨。”
清叶廷琯《鸥陂渔话·海外二奇人》:“适有鱷鱼为害,国王不能制,方伯为坛海滨,陈列牺牲,取韩昌黎文读而焚之,鱷鱼遂遁去。”

海滨的国语词典

近海的地方。

如:「海滨浴场」、「海滨公园」。

海滨的网络释义

海滨 (地理名词)

  • 海滨(shore)潮汐和波浪交替作用的地带,亦即高,低潮面之间的地带。上届在风暴潮到达的上限,下界是大潮低潮线。
  • 海滨位于陆地与大海之间的前沿线,它更正式的说法是潮汐中间的地带。水的运动形成了海滨的界线,海浪打击的最高点是海滨的上界,它的下界是由低潮的最底线形成的。
  • 海滨 (词语释义)

  • 海滨,是指与海邻接的陆地。如海滨疗养院。
  • 海滨造句

    他住在临近海滨的一栋公寓里。
    我们家的人有的喜欢开车去兜风,有的喜欢去海滨公园玩,有的喜欢去爬山。
    我的家乡大连,它是一座闻名遐迩的海滨城市。
    政府不断打破珍贵的海滨承诺。
    大连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
    我们在风景秀丽的海滨度假。
    在去海滨的路途中没有站。
    夜,来临了,这是一个非常美丽的海滨夏夜。
    那一幢白楼就是风景优美的海滨疗养院。
    海滨的夜色多么美好,多么宁静!
    我住在海滨,了无牵挂,任意遐想,自由自在。
    蜿蜒起伏的山脉延伸至海滨突然中断。城郊一幢幢白色小屋排列在山峰之中,伸展到很远的地方。
    不幸的是,这个海滨胜地曾经风景如画,现在却人满为患。
    因此,要想在公园或海滨的长椅上用平板电脑看电子书,简直就是白日做梦。
    套房特有的观海景设计,让您尽览海滨风景,波光粼粼,渔光点点,尽享浪漫风情。
    美丽的海滨城市,鱼米之乡石家庄。
    海滨公路早已被冲毁了。
    是的,但是它没有海滨。它比不上阳江的沙滩那么好。
    对海滨锦葵的16个数量性状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
    海滩沙质柔软,海水清碧洁净,是迷人的海滨浴场。

    汉字详情

    hǎi [hai]
    部首: 331
    笔画: 10
    五笔: ITXU
    五行:
    仓颉: EOWY
    四角: 3815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2)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

    祖天地之左海也。——《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

    孙叔敖举于海。——《孟子·告子下》

    前途似海。——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半壁见海日。——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又如:近海(靠近陆地的海域);沿海(靠海的一带);海岳(大海和山岳);海藏(大海。藏:海的总汇)

    (4) 海水

    煮海为盐。——《汉书·晁错传》

    (5) 又如:海老(海水枯竭);海望(海水逢望日涨潮的现象)

    (6) 大湖或大池 。如:洱海;里海;咸海;北海

    (7) 古人认为陆地四周皆为海,故用以指僻远地区

    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尔雅·释地》

    作九夷八蛮六戎五狄、校人四海山川注:四海犹四方也。——《周礼·调人》

    (8) 又如:海北(泛指僻远的北方);海夷(边境少数民族或来自海外的外国人);海土(海内的土地);海方(犹四海。极言广远之地)

    (9) 在月球表面或火星表面上一种相当大的暗区

    (10) 较大的器皿 。如:银海;墨海

    (11) 大口,大嘴巴

    面皮微白,海下无须。此人就是赛叔和 李怀春。—— 清· 郭小亭《济公全传》

    形容词

    (1) 很多的

    凡地大物博得皆得谓之海。——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2) 又如:那年闹霍乱,死的人海啦!东西海着哩,管你们酒足饭饱

    (3) 大的 。如:海碗;夸下海口;海灯(佛前的大型盆状油灯);海骂(大骂)

    英文翻译

    sea, ocean; maritime

    方言集汇

    ◎ 粤语:hoi2
    ◎ 客家话:[陆丰腔] hoi3 [梅县腔] hoi3 [沙头角腔] hoi3 [宝安腔] hoi3 [海陆丰腔] hoi3 [东莞腔] hoi3 [台湾四县腔] hoi3 [客英字典] hoi3 [客语拼音字汇] hoi3
    ◎ 潮州话:ha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五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呼改上聲開口一等xɒihaix/xoj
    bīn [bin]
    部首: 331
    笔画: 13
    五笔: IPRW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EJOC
    四角: 3318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宾声。本义:水边)

    (2) 湖、河、海的水边陆地

    南涧之滨。——《诗·召南·采蘋》

    率土之滨。——《诗·小雅·北山》。传:“滨,涯也。”

    海滨广斥。——《书·禹贡》

    屈原至于江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又如:湘江之滨;溪滨;滨涯(水边);湖滨;海滨

    (4) 古州名 。五代周显德三年(公元956年)改赡国军置,治所在渤海(今滨县)。辖境相当于今山东省滨县、沾化、利津和博兴县的一部分

    (5) 姓

    动词

    (1) 通“濒”。靠近;临近

    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国语·齐语》

    至乎章和之初,降者十余万人,议者欲置之滨塞。——《后汉书·袁安传》

    滨于殆,而有喜。——刘禹锡《鉴药》

    而邹、 鲁滨 洙、 泗。——《史记》

    有人滨河而居,习于水。——《列子·说符》

    (2) 又如:滨海(靠近海边;沿海);滨近(临近,靠近);滨就(接近成功)

    英文翻译

    beach, sea coast; river bank

    方言集汇

    ◎ 粤语:ban1
    ◎ 潮州话:bing1(ping) [揭阳、潮阳]biang1(piang)

    宋本广韵

    海滨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