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啸

hǎi xiào [ hai xiao]
繁体 海嘯
注音 ㄏㄞˇ ㄒ一ㄠ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海啸 hǎixiào

(1) 海水的一种剧烈波动,起因于海底地震或风暴,常殃及陆地

山呼海啸
tsunami;seismic sea wave

词语解释

  1. 亦称“ 海吼 ”。亦称“ 海唑 ”。由风暴或海底地震造成的海面恶浪并伴随巨响的现象。海水往往冲上陆地,造成灾害。

    明 杨慎 《古今谚·吴谚楚谚蜀谚滇谚》:“山抬风雨来,海啸风雨多。” 清 施鸿保 《闽杂记》卷三:“近海诸处常闻海吼,亦曰海唑,俗有‘南唑风,北唑雨’之谚,亦曰海啸。其声或大或小,小则如击花鼓,点点如撒豆声,乍近乍远,若断若续,逾一二时即止;大则汹涌澎湃,虽十万军声未足拟也;久则或逾半月,日夜罔间,暂则三、四日或四、五日方止。” 严复 《救亡决论》:“海啸忽来,淹死兵丁数百。”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一章二:“ 日本 帝国主义的狂暴侵略,像海啸一样,几个月期间席卷了半个 中国 。”

引证解释

⒈ 亦称“海吼”。亦称“海唑”。由风暴或海底地震造成的海面恶浪并伴随巨响的现象。海水往往冲上陆地,造成灾害。

明杨慎《古今谚·吴谚楚谚蜀谚滇谚》:“山抬风雨来,海啸风雨多。”
清施鸿保《闽杂记》卷三:“近海诸处常闻海吼,亦曰海唑,俗有‘南唑风,北唑雨’之谚,亦曰海啸。其声或大或小,小则如击花鼓,点点如撒豆声,乍近乍远,若断若续,逾一二时即止;大则汹涌澎湃,虽十万军声未足拟也;久则或逾半月,日夜罔间,暂则三、四日或四、五日方止。”
严复《救亡决论》:“海啸忽来,淹死兵丁数百。”
郭沫若《洪波曲》第一章二:“日本帝国主义的狂暴侵略,像海啸一样,几个月期间席卷了半个中国。”

海啸的国语词典

因海底地震、坍方、火山爆发等地盘变动,引起海面水位变化所造成的巨大海浪。海浪可高达十数公尺,冲上陆地时,往往造成极大灾害。

海啸的网络释义

海啸 (自然灾害)

  • 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海啸的波速高达每小时700~800千米,在几小时内就能横过大洋;波长可达数百公里,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在茫茫的大洋里波高不足一米,但当到达海岸浅水地带时,波长减短而波高急剧增高,可达数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墙”。海啸主要受海底地形、海岸线几何形状及波浪特性的控制,呼啸的海浪冰墙每隔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就重复一次,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夺走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大。全球的海啸发生区大致与地震带一致。全球有记载的破坏性海啸大约有260次左右,平均大约六、七年发生一次。发生在环太平洋地区的地震海啸就占了约80%。而日本列岛及附近海域的地震又占太平洋地震海啸的60%左右,日本是全球发生地震海啸并且受害最深的国家。
  • 海啸造句

    我见过一场海啸,却没见过你微笑。
    那一年是遭遇了地震,不是海啸,也不是火山喷发,而是地震引发的瘟疫。
    印尼发生的海啸,给当地人民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横跨海峡的大桥在这次海啸中依旧稳如泰山。
    此刻翻滚不息的,是海啸,是天裂,是地荒,是我对你无处释放的爱,是绝望。
    就算狂风吹,大海啸,真心的人死不了。
    无海啸。无泥石流。无大地震。无雪灾。无旱灾。无水灾。
    海啸呼呼的叫喊着,像是要把人们都吞噬了,它不停地翻滚着,像是在向人们在示威…
    海啸和外汇市场或许不在日本控制范围之内,但产业及政府领导人也在"自掘坟墓"。
    本来此次金融海啸就是因为信用危机造成的,法国老竟然一面做人一面做鬼!
    对深圳的消费场所来讲,金融海啸对生意可以说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海啸山崩:大海汹涌呼啸,高山崩裂倒塌。形容来势凶猛急速。
    强地震引起的海啸真正是排山倒海,吹枯拉朽,破坏力惊人。
    前美联储主席阿兰。格林斯潘将目前的金融危机形容为百年难遇的信贷海啸。
    每晚,过着奢侈挥霍、吃喝玩乐、酒池肉林的靡烂生活……直至金融海啸。
    2004年亚洲发生海啸后,外界人士也同样慷慨解囊。
    只要不是山崩海啸洪水瘟疫世界大战火星撞地球。
    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研究中心表示,已制定了海啸警报的新技术。
    日本沿海筑有长长的大型的防浪墙,海啸警报信号标志也到处可见。
    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经济寒冬如乌云压顶。

    汉字详情

    hǎi [hai]
    部首: 331
    笔画: 10
    五笔: ITXU
    五行:
    仓颉: EOWY
    四角: 3815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2)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

    祖天地之左海也。——《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

    孙叔敖举于海。——《孟子·告子下》

    前途似海。——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半壁见海日。——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又如:近海(靠近陆地的海域);沿海(靠海的一带);海岳(大海和山岳);海藏(大海。藏:海的总汇)

    (4) 海水

    煮海为盐。——《汉书·晁错传》

    (5) 又如:海老(海水枯竭);海望(海水逢望日涨潮的现象)

    (6) 大湖或大池 。如:洱海;里海;咸海;北海

    (7) 古人认为陆地四周皆为海,故用以指僻远地区

    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尔雅·释地》

    作九夷八蛮六戎五狄、校人四海山川注:四海犹四方也。——《周礼·调人》

    (8) 又如:海北(泛指僻远的北方);海夷(边境少数民族或来自海外的外国人);海土(海内的土地);海方(犹四海。极言广远之地)

    (9) 在月球表面或火星表面上一种相当大的暗区

    (10) 较大的器皿 。如:银海;墨海

    (11) 大口,大嘴巴

    面皮微白,海下无须。此人就是赛叔和 李怀春。—— 清· 郭小亭《济公全传》

    形容词

    (1) 很多的

    凡地大物博得皆得谓之海。——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2) 又如:那年闹霍乱,死的人海啦!东西海着哩,管你们酒足饭饱

    (3) 大的 。如:海碗;夸下海口;海灯(佛前的大型盆状油灯);海骂(大骂)

    英文翻译

    sea, ocean; maritime

    方言集汇

    ◎ 粤语:hoi2
    ◎ 客家话:[陆丰腔] hoi3 [梅县腔] hoi3 [沙头角腔] hoi3 [宝安腔] hoi3 [海陆丰腔] hoi3 [东莞腔] hoi3 [台湾四县腔] hoi3 [客英字典] hoi3 [客语拼音字汇] hoi3
    ◎ 潮州话:ha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五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呼改上聲開口一等xɒihaix/xoj
    xiào [xiao]
    部首: 319
    笔画: 11
    五笔: KVIJ
    五行:
    仓颉: RLLL
    四角: 650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肃声。本义:撮口作声,打口哨)

    (2) 同本义

    啸,吹声也。——《说文》

    其嘨也歌。——《诗·召南·江有汜》

    不嘨不指。——《礼记·内则》

    激于舌端而清谓之啸。——《封氏闻见记》

    登东皋以舒啸。——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俯仰啸歌。——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若啸呼状。——明· 魏学洢《核舟记》

    倚修木而啸。——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3) 又如:啸傲林泉(在幽静的山林泉水环抱中隐居);啸吟(长啸哀叹);啸指(以指夹唇吹之作声)

    (4) 呼召,号召

    嘨者,谓若有所召命,若齐庄抚楹而歌耳。——《匡缪正俗》

    招具该备,永啸呼些。——《楚辞》

    (5) 又如:啸引;啸召(呼唤;召唤);啸合(召唤聚集);啸侣(呼叫同类;召唤同伴);啸侣命俦(召唤同伴);啸命(高声命令)

    (6) 鸟兽等的长声鸣叫

    虎啸猿啼。——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乳虎啸谷。——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7) 又如:鸟啸;啸萃(鸣叫而聚集);啸吼(长声吼叫);啸风(呼风);风嘶雨啸

    英文翻译

    roar, howl, scream; whistle

    方言集汇

    ◎ 粤语:siu3
    ◎ 潮州话:sau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