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头

làng tou [lang tou]
繁体 浪頭
注音 ㄌㄤˋ ˙ㄊㄡ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浪头 làngtou

(1) 掀起的波浪

wave

(2) 趋势、潮流

赶浪头
fashion;trend

词语解释

  1. 波浪。

    唐 李颀 《送刘昱》诗:“八月寒荻花,秋江浪头白。”《朱子语类》卷四五:“动静恰似船一般,须随他潮去始得。浪头恁地高,船也随他上;浪头恁地低,船也随他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七回:“然后把船驶到 澎湖 相近,浪头最大的地方,颠播了一日一夜。” 沙汀 《航线》:“一遇着大浪头,排列在木板上的菜碗就互相撞碰着,发出尖锐的声响。”

  2. 比喻社会变动的趋势或群众性行动的高潮。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结局:“聪明的 郭振山 ,从来不在这种浪头上顽固,也检查了几句。”《人民文学》1981年第1期:“当然我不是说绝对只写一种生活,而是说不要见异思迁,不要赶浪头,东赶西赶,什么都落空。”

引证解释

⒈ 波浪。

唐李颀《送刘昱》诗:“八月寒荻花,秋江浪头白。”
《朱子语类》卷四五:“动静恰似船一般,须随他潮去始得。浪头恁地高,船也随他上;浪头恁地低,船也随他下。”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七回:“然后把船驶到澎湖相近,浪头最大的地方,颠播了一日一夜。”
沙汀《航线》:“一遇着大浪头,排列在木板上的菜碗就互相撞碰着,发出尖锐的声响。”

⒉ 比喻社会变动的趋势或群众性行动的高潮。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结局:“聪明的郭振山,从来不在这种浪头上顽固,也检查了几句。”
《人民文学》1981年第1期:“当然我不是说绝对只写一种生活,而是说不要见异思迁,不要赶浪头,东赶西赶,什么都落空。”

浪头的国语词典

波浪的峰头。

如:「赶浪头」。

浪头的网络释义

浪头

  • 浪头,指掀起的波浪。语出唐 李颀 《送刘昱》诗:“八月寒荻花,秋江浪头白。”
  • 浪头造句

    一个势如排山倒海的浪头袭来,瞬间就把小船给吞没了!
    你的蓝色的浪头翻滚起伏。
    大海若没有千尺深度,哪有如山浪头。
    浪头一个接一个汹涌而起,然后摔落在海滩上,发出愤怒的轰鸣。
    ,溅起几丈高浪头,绽开万朵洁白的梨花。
    一次又一次的浪头。保持不动,让冲击过去。在不可能更糟糕的前提下,只能慢慢地好起来。要学会等待,保持信任。事物有时候貌似是一个障碍,但最终是一个礼物。安妮宝贝。
    这流动的平原在暴风无情的鞭挞下激起汹涌的浪头,真好比千军万马,那一片白色鬃毛还在迎风飘拂哩!
    从那个高处望出去,巴黎像是一个黑色的海,上面汹涌着万盏灯光,像那些银光闪烁的浪头一样,但这些浪头实在比那些海洋里骚动不息的波浪更喧闹、更激奋、更多变、也更贪婪。
    也有一些地方还停留在一般性的号召上,出现一哄而起、赶浪头、同构化等值得注意的现象。
    不愿福来不愿富,但愿大海变美酒,终日躺在沙滩上,一个浪头一口酒。这种日子有没有,守株待兔在等候。天上不会掉馅饼,要想喝酒靠双手!
    杰诺斯坏笑着看着梦天,一道百丈浪头,再次浮现。
    波涛猖獗的翻着,在每个浪头的小白帽上分明的写着人欲与兽性。
    但是浪头让黄骏驰不断地呛水,形势越来越危急。
    接着,小船目空一切地撞上一个浪头之后,便滑下一道长坡,风驰电掣,水花四溅,颠颠晃晃地来到了下一个威胁跟前。
    鹰罗军官冷冷的看了展叶红等人一眼,哼了一声,手中长枪猛然收紧,带出一道赤红色的浪头。
    随着一个浪头袭上船沿儿,那位母亲爆发出一声凄厉的抽泣。
    我很有信心,他不抗浪头,目前他还没这个实力跟我斗,先将他刚冒出来的脑袋给他砸瘪了再说吧。
    一个浪头打来,漫过码头,把那东西甩在斜坡的湿木板上。
    多年来,建田漆业屹然挺立于改革开放的浪头。
    狂风暴雨:船在狂风暴雨中颠簸,虫驻的木板被浪头打穿了。

    汉字详情

    部首: 331
    笔画: 10
    五笔: IHVE
    tóu,tou [tou]
    部首: 308
    笔画: 5
    五笔: UDI
    五行:
    仓颉: YK
    四角: 34800

    详细解释

    tóu

    名词

    (1) (形声。从页( xié),豆声。页,人头。头在战国时期才出现,首出现较早。本义:首)

    (2) 同本义 本指人的头部,后也泛指各种动物的头部

    頭,首也。——《说文》

    苞头者,神所居。——《春秋·元命》

    头容直。——《礼记·玉藻》

    左头奉之。——《仪礼·士相见礼》

    杀人者刎头。——《公羊传》注

    王购子头千金。——晋· 干宝《搜神记》

    将子头与剑来。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 白居易《卖炭翁》

    举头望明月。——唐· 李白《静夜思》

    低头思故乡。

    (3) 又如:头直上(头顶上);光头(剃光的头;头上没有戴帽子);头大(形容遇到困难头昏脑胀的样子);头抵(敌对,对头。也作“头敌”、“敌头”);头足异处(头脚分离。指人被杀。也作“头足异所”);头昏脑闷(头脑昏晕。形容思虑不清)

    (4) 发,毛发 。如:头须(束发的丝带);剃头;平头;头毛(头发);头白(老人发白。即白头);头发上指(形容盛怒);头发种种(形容老人头发短少)

    (5) 事情的开端 。如:起头;从头做起;头裹(开始);头阵(一切事情的开端或前段);头达(古代走在最前面的仪仗);头题(杂志目录中最前面的篇目);头讫(开端和结尾);头秋(秋收前的一段时间)

    (6) 物的两端或末梢

    暮至黑山头。——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既登峰头。——《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船头坐三人。——明· 魏学洢《核舟记》

    (7) 又如:水头;梢头;桥头;露头;炕头儿;街头;弹头;杆头;床头

    (8) 首领,头儿 。如:头目(首领;领导人);他是我们的头儿;头营(驻有指挥部的军营);头头脑脑(为首的人);头马(领头马);头儿脑儿(头面人物);头行人(带头的人)

    (9) 最上等级 。如:头高(指欲望大,要价高);头房(客舍中的上等房间);头酒(最香醇的酒,指醑);头厅(古称中央的最高行政机构)

    (10) 第一,第一次 。如:头上末下(第一次);头食(第一道食品。指面粉);头阵(战斗时的第一次交锋);头纲(指第一批运送到京都的春茶);头筹(第一。较技时得第一称为得头筹)

    (11) 上一个 。如:头年;头天(前一天);头里(先前;事先)

    (12) 借代人 。如:头影(人影子);头役(旧时官府中的差役);头翁(旧时对官府差役的謏称)

    (13) 特指敌对的人

    冤有头,债有主。——《五灯会元》

    (14) 头部有发部分

    头,首自发以上为头。——《六书故》

    (15) 路;途径 。如:分头进军

    (16) 赌博或买卖中抽的回扣

    凡有卖字画、古董物件的,俱要抽头。——《豆棚闲话》

    动词

    (1) 磕头 。旧时的一种跪拜礼

    父亲母亲吩咐我,叫给舅母行礼,请舅母到厢房里坐下受头。——《儿女英雄传》

    (2) 〈方〉∶临到;接近 。如:头吃饭要洗手;头五点就得动身

    量词

    (1) 件,桩

    这头亲事,不是情愿与的。——《水浒传》

    (2) 如∶多用以计算牲畜

    潭中鱼可百许头。——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以一头进。——《聊斋志异·促织》

    每责一头。

    捕得两三头。

    (3) 又如:一头牛;三头猪

    (4) 另见 tou

    助词

    置于方位词后,表处所可不译。

    路转溪头忽见。——宋· 辛弃疾《西江月》

    惶恐滩头说惶恐。——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溪头卧剥莲蓬。——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tou

    后缀

    (2) 附在某些名词后面,构成新的名词。如:木头;石头

    (3) 附在某些动词后面,构成名词。如:念头

    (4) 附在形容词后面,构成名词。如:他越学越有甜头

    (5) 附在方位后面,构成新的方位词。如:前头;后头;抽屉里头

    (6) 另见 tóu

    英文翻译

    head; top; chief, first; boss

    方言集汇

    ◎ 粤语:tau4
    ◎ 潮州话:tau5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