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腿

ní tuǐ [ ni tui]
注音 ㄋ一ˊ ㄊㄨㄟˇ

词语释义

(名)旧时对农民的轻蔑称呼。

词语解释

  1. 指农民。旧时多用于对农民的蔑称。

    《儒林外史》第四七回:“到厅上把那乡里的几个泥腿替我赶掉了!”《红楼梦》第一○六回:“我们听见説是府上的家人同几个泥腿在外头哄嚷出来的。”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八章:“你一个泥腿子,有把握胜过人家吗?”《十月》1981年第4期:“在 叶三车 的眼里, 玉姑 是个金枝玉叶的贵人,嫁个泥腿子,也真是凤凰没有落到梧桐树上。”

引证解释

⒈ 指农民。旧时多用于对农民的蔑称。

《儒林外史》第四七回:“到厅上把那乡里的几个泥腿替我赶掉了!”
《红楼梦》第一〇六回:“我们听见説是府上的家人同几个泥腿在外头哄嚷出来的。”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八章:“你一个泥腿子,有把握胜过人家吗?”
《十月》1981年第4期:“在叶三车的眼里, 玉姑是个金枝玉叶的贵人,嫁个泥腿子,也真是凤凰没有落到梧桐树上。”

泥腿的国语词典

农夫、庄稼汉。亦用以喻流氓、无赖之徒。

泥腿的网络释义

泥腿

  • 泥腿是一个词语,读音是ní tuǐ,指农民。旧时多用于对农民的蔑称。
  • 泥腿的翻译

    英语: peasant, yokel
    法语: paysan, péquenaud

    泥腿造句

    中国的农民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也逐渐由自然人转变为理性经济人,而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泥腿子”。
    旧社会,农民低人一等,被一些人鄙称为“泥腿子”。
    但是所谓的亲贵子弟们,在累代世家眼里不过都是些泥腿子,脚上的泥和身上的草根劲都还在身上,瞧不起是自然而然的。
    哈哈,女儿红哇,大侄子,你看看你,弄这么好的吃食来,我们这群乡下人,泥腿子,吃了这一顿,估计又得三月不知肉味,到时候非得生了相思病不可。
    俗话道柿子还是要捡软的捏,解放军这招敲山振虎,我熊某人又岂会不知!等我打下了成都,宰了那帮泥腿子,给你们报仇。
    湘澧泥腿子三位专家医生能否也亮亮相。
    何况,你出身高门,你对于荣华富贵的抵御能力远远超过那些泥腿子,自然就不会出现什么安于享受的事情。
    但是小时候也是下过田干过活的,长大之后偶尔回老家,也经常下田帮家里干活,因而严格地来说,张一平也是一个泥腿子。
    想陈王李承泽,仅凭三十骑就夺得了一关控制权,凭二百惊乱之兵而却凤翔上千劲卒,怎么看也不是一帮泥腿子可以谋算的对象。
    郭捕头与这林主簿素来不太对眼,听到这话,瞟了林主簿一眼,冷哼道一群饿死鬼托生的泥腿子而已。
    小的们杀将这些泥腿子杀光,而后回去交差好去艳凤居好好的爽爽!
    乡下没有泥腿,城里饿死油嘴。
    其实这事也没啥大不了的,不就是死了几个泥腿子吗?给点银子将他们打发掉不就完了嘛!
    李宽有了兴趣,这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赵鹏原先个泥腿子,现在说话层次分明,“哪三家?”。
    这些被你们恶霸地主压榨的泥腿子打。
    让更多泥腿子洗脚上田,粮食劳均产出必然大幅提升。
    泥腿子一个,狂妄至于极点,旷古未有的可笑。
    旧社会,劳动人民低人一等,被一些人鄙称为“泥腿子”。
    怕个鸟,一群泥腿子罢了!咱们是什么人,绿营兵,国家经制之师,虽然眼下困顿了些,可吃的是皇粮啊!
    充其量,也就是事后找小账,让乡里拿下村官,面对这帮泥腿子,赵建军真心不敢太过火。

    汉字详情

    ní,nì [ni]
    部首: 331
    笔画: 8
    五笔: INXN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ESP
    四角: 371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尼声。本义:泥水)

    (2) 中国古水名,泾水支流,即今甘肃省庆阳地区的东河及其下流马连河

    泥,泥水也。出北地郁郅北蛮中。亦曰 白马水。一名 东河。——《说文》

    北地郡 郁郅县, 泥水出北蛮夷中。——《汉书》

    (3) 泥土;泥巴

    厥土惟涂泥。——《书·禹贡》

    致远恐泥。——《论语》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杜甫《无家别》

    谁家新燕啄春泥。——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泥中死者。——《资治通鉴》

    (4) 又如:泥木(土木);泥水(带泥土的水);泥牛(即土牛);泥冈子(土山冈);泥坂(土坡);泥灰(灰土);泥尘(尘土);泥墩墩(土墩子。比喻呆板无用的人);泥垡头(泥土块)

    (5) 泥水,稀泥;烂泥

    震遂泥。——《易·震卦》。虞注:“坤土得雨为泥。”

    胡为乎泥中。——《诗·邶风·式微》

    市南门外泥中歇。——唐· 白居易《卖炭翁》

    尘泥渗漉。——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6) 又如:泥掌(泥水匠用以抹平墙壁的泥镘);泥书(泥封的书函);泥头(指封酒坛口的泥巴);泥缄(古人书函多以泥封,后因以借指书信);泥章(封泥上所盖的印章);泥淖(烂泥;淤泥);泥荡(泥潭。泥坑);泥沟(烂泥淤积的水沟)

    (7) 粘土的泥塑 。如:泥马(用泥塑造的马形);泥媳妇(泥塑的妇女像);泥像(泥塑佛像);泥龙(泥塑龙像);泥孩(泥塑娃娃);泥佛(泥塑的佛像)

    (8) 重而稀软的、泥泞或粘滑的沉淀物 。如:泥涂(比喻污浊);汽车房地上的油泥

    (9) 一堆捣成或压成的柔软的糊状混合料

    那庄家连忙取半只熟狗肉,捣些蒜泥,将来放在智深面前。——《水浒传》

    (10) 又如:枣泥;土豆泥;蒜泥

    (11) 读“ niè”,通“涅”,染黑

    皭然泥而不滓者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形容词

    (1) 软弱无力

    威夷(兽名),长颈而泥。——《尔雅·释兽》

    (2) 另见

    动词

    (1) 阻塞,阻滞

    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论语·子张》

    (2) 又如:泥滞(滞留,停留);泥漉(阻塞干涸);泥饮(强留饮酒);江为山所泥

    (3) 拘泥于;拘执,不变通

    总而言之,不能泥信的就是了。——《二刻拍案惊奇》

    (4) 又如:泥文(拘泥于文字);泥定(株守;拘执);泥信(拘泥一面,过分相信);泥执(拘泥固执);泥常(拘泥于常规);泥象(拘泥形迹);泥视(谓死板地看问题)

    (5) 涂沫

    王以赤石脂泥壁。——《世说新语·汰侈》

    (6) 又如:泥坦克

    (7) 糊

    红纸泥窗绕画廊。——花蕊夫人《宫词》

    (8) 软求,软缠;缠着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杜甫《冬至》

    翠环仍泥着不肯去。——《老残游记》

    (9) 另见

    英文翻译

    mud, mire; earth, clay; plaster

    方言集汇

    ◎ 粤语:nai4 nei6
    ◎ 客家话:[东莞腔] lai2 [海陆丰腔] ni2 nai2 [梅县腔] nai2 [沙头角腔] lai2 [客语拼音字汇] nai2 ni2 [台湾四县腔] ni2 nai2 [客英字典] ni2 ni5 ne2 [陆丰腔] nai3 [宝安腔] lai2
    ◎ 潮州话:ni5(nîⁿ ) ni3(nì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二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奴低齊開平聲開口四等nieine/nei
    tuǐ [tui]
    部首: 444
    笔画: 13
    五笔: EVEP
    五行:
    仓颉: BYAV
    四角: 77233

    详细解释

    名词

    (1) 胫和股的总称 。人和动物主要用来支承身体并使身体从一点移到另一点(特别是以行走的方式)的肢体之一

    石人战摇腿。——唐· 韩愈《嘲鼾睡》

    (2) 又如:腿花(棍子打在腿上;腿伤);大腿;粗腿;腿股(大腿);腿脡(腿码,腿銗腿,言其直而修长);腿胯(腰以下至大腿的部分。常指奔跑时用力之处);腿套(套在裤外使小腿保暖的用品);腿腕(脚与小腿之间的部分);腿裆,腿洼子(两股之间;胯下);腿弯(股胫间弯曲处)

    (3) 在用途上或形状上和动物的腿类似的东西 。如:腿曲裢子(一种挂在腰带上的褡裢);腿繃(腿絣。绑腿一类的用品);桌子腿

    (4) 供食用的动物大腿,尤指鲜的、腌制的或熏制的猪大腿 。如:云腿;南腿

    英文翻译

    legs, thighs

    方言集汇

    ◎ 粤语:teoi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tui3 [宝安腔] tui3 [海陆丰腔] tui3 [东莞腔] tui3 [沙头角腔] tui3 [梅县腔] tui3 [客英字典] tui3 [陆丰腔] tui3 [客语拼音字汇] tu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四賄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吐猥上聲合口一等tʰuɒithuaix/thuoj

    泥腿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