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古

nì gǔ [ ni gu]
注音 ㄋ一ˋ ㄍㄨˇ

词语释义

泥古 nìgǔ

(1) 拘泥古代的成规或说法,不知变通

高谈泥古不须尔。——刘迎《河防行》
泥古不化
have bigoted belief in the ancients;stick to ancient ways and thoughts

词语解释

  1. 拘守古代的成规或古人的说法。

    宋 欧阳修 《笔说·驷不及舌说》:“泥古之士,学者患之也。” 宋 王安石 《乞皇帝御正殿复常膳表》之二:“礼贵从宜,事难泥古。” 明 方孝孺 《上蜀府笺》之三:“语学术则泥古而不通,语才艺则执一而无取。” 郭沫若 《蒲剑集·青年哟,人类的春天》:“我们不要为泥古的习惯所囿,应该把眼光看着前头。”

引证解释

⒈ 拘守古代的成规或古人的说法。

宋欧阳修《笔说·驷不及舌说》:“泥古之士,学者患之也。”
宋王安石《乞皇帝御正殿复常膳表》之二:“礼贵从宜,事难泥古。”
明方孝孺《上蜀府笺》之三:“语学术则泥古而不通,语才艺则执一而无取。”
郭沫若《蒲剑集·青年哟,人类的春天》:“我们不要为泥古的习惯所囿,应该把眼光看着前头。”

泥古的国语词典

拘泥古制而不知变通。

泥古的网络释义

泥古

  • 泥古,汉语词汇。
  • 拼音:nì gǔ
  • 释义:泥:拘泥,固执。拘泥于古代的成规或古人的说法而不知变通。
  • 泥古的翻译

    英语: stick-in-the-mud, to stick to old ways, stubbornly conservative

    泥古造句

    他那人泥古不化,我都不屑教诲了。
    父亲是个泥古不化的老人,他总是抱着死教条不放。
    我们学习古代的东西不要泥古不化。
    衣惠春先生师古不泥古,师造化又独出心臆;对固守传统、陈陈相固他不赞同,对粗率苍白的写意画风他不迎合。
    氏宝添既师造化,又学传统,承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媚俗,所作之山水,熔汇岭南山水葱郁淋漓以及北系山水郁勃浑厚之画风,苍茫幻灭,吞吐山壑,厚实浑深。
    其作品不拘泥古法,旷达不羁,求大象而不拘羽细,擅长隶、简,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书画大展并获奖。
    在文化问题上,钱玄同保存国粹的思想进一步系统化,提出了“师古、存古、复古但不泥古”的主张。
    拥有现代自由思想及独立人格的青年学生,还必须奉行早已被主流社会以及价值观所抛弃的那一套礼仪,如果不是一种穿越,就是一种食古不化,或是泥古拘方。
    ‘古之寝衣,似即今之衾被,恐泥古太甚。
    好在罗诺威并非泥古不化,连忙撒开一只手,挥拳防卫胸前。
    “读书得间”是明清以来特别是乾嘉学者读书治学传统,如清代苏微保为淮阴医学家吴鞠通《温病条辨》作序“离经泥古,厥罪惟均,读书所贵,得间后可。
    泥古改奔小路,走入林区,钻入山头;拔荆挥刺一路朝婉曲崎岖的山路飞奔。
    其治经之旨,则强调通经致用,经术当以经世,反对皓首穷经,泥古不知论今。
    学习历史是为了了解过去、借鉴经验,可千万不能泥古不化啊!
    添既师造化,又学传统,承古而不泥古,创新而去媚俗,所作之山水,更熔汇岭南山水葱郁淋漓以及北系山水郁勃浑厚之画风,苍茫幻灭,吞吐山壑,厚实浑深。
    少白,我且问你,你近来为何不愿同萦儿、铃儿一样唤我云姨,难道真如外面传闻一样中意了萦儿,心中怪我泥古不化,谨守圣谕,常常不让你二人相见?
    她遵古而不泥古,将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学研究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疗效显著,深为广大患者所信赖。
    作为难治性疾病之一的病毒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在临床运用中医中药治疗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师古不泥古,开拓创新的原则。
    全书在辨证论治上取古人意而不泥古人法,在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上多有卓见。
    而根本缺陷是义理凌驾美学之上方面复古、泥古,阻碍词的发展,另一方面诗教衡词,模糊界限,破坏词的美感特质。

    汉字详情

    ní,nì [ni]
    部首: 331
    笔画: 8
    五笔: INXN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ESP
    四角: 371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尼声。本义:泥水)

    (2) 中国古水名,泾水支流,即今甘肃省庆阳地区的东河及其下流马连河

    泥,泥水也。出北地郁郅北蛮中。亦曰 白马水。一名 东河。——《说文》

    北地郡 郁郅县, 泥水出北蛮夷中。——《汉书》

    (3) 泥土;泥巴

    厥土惟涂泥。——《书·禹贡》

    致远恐泥。——《论语》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杜甫《无家别》

    谁家新燕啄春泥。——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泥中死者。——《资治通鉴》

    (4) 又如:泥木(土木);泥水(带泥土的水);泥牛(即土牛);泥冈子(土山冈);泥坂(土坡);泥灰(灰土);泥尘(尘土);泥墩墩(土墩子。比喻呆板无用的人);泥垡头(泥土块)

    (5) 泥水,稀泥;烂泥

    震遂泥。——《易·震卦》。虞注:“坤土得雨为泥。”

    胡为乎泥中。——《诗·邶风·式微》

    市南门外泥中歇。——唐· 白居易《卖炭翁》

    尘泥渗漉。——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6) 又如:泥掌(泥水匠用以抹平墙壁的泥镘);泥书(泥封的书函);泥头(指封酒坛口的泥巴);泥缄(古人书函多以泥封,后因以借指书信);泥章(封泥上所盖的印章);泥淖(烂泥;淤泥);泥荡(泥潭。泥坑);泥沟(烂泥淤积的水沟)

    (7) 粘土的泥塑 。如:泥马(用泥塑造的马形);泥媳妇(泥塑的妇女像);泥像(泥塑佛像);泥龙(泥塑龙像);泥孩(泥塑娃娃);泥佛(泥塑的佛像)

    (8) 重而稀软的、泥泞或粘滑的沉淀物 。如:泥涂(比喻污浊);汽车房地上的油泥

    (9) 一堆捣成或压成的柔软的糊状混合料

    那庄家连忙取半只熟狗肉,捣些蒜泥,将来放在智深面前。——《水浒传》

    (10) 又如:枣泥;土豆泥;蒜泥

    (11) 读“ niè”,通“涅”,染黑

    皭然泥而不滓者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形容词

    (1) 软弱无力

    威夷(兽名),长颈而泥。——《尔雅·释兽》

    (2) 另见

    动词

    (1) 阻塞,阻滞

    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论语·子张》

    (2) 又如:泥滞(滞留,停留);泥漉(阻塞干涸);泥饮(强留饮酒);江为山所泥

    (3) 拘泥于;拘执,不变通

    总而言之,不能泥信的就是了。——《二刻拍案惊奇》

    (4) 又如:泥文(拘泥于文字);泥定(株守;拘执);泥信(拘泥一面,过分相信);泥执(拘泥固执);泥常(拘泥于常规);泥象(拘泥形迹);泥视(谓死板地看问题)

    (5) 涂沫

    王以赤石脂泥壁。——《世说新语·汰侈》

    (6) 又如:泥坦克

    (7) 糊

    红纸泥窗绕画廊。——花蕊夫人《宫词》

    (8) 软求,软缠;缠着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杜甫《冬至》

    翠环仍泥着不肯去。——《老残游记》

    (9) 另见

    英文翻译

    mud, mire; earth, clay; plaster

    方言集汇

    ◎ 粤语:nai4 nei6
    ◎ 客家话:[东莞腔] lai2 [海陆丰腔] ni2 nai2 [梅县腔] nai2 [沙头角腔] lai2 [客语拼音字汇] nai2 ni2 [台湾四县腔] ni2 nai2 [客英字典] ni2 ni5 ne2 [陆丰腔] nai3 [宝安腔] lai2
    ◎ 潮州话:ni5(nîⁿ ) ni3(nì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二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奴低齊開平聲開口四等nieine/nei
    [gu]
    部首: 319
    笔画: 5
    五笔: DGH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R
    四角: 406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十,从口。本义:古代。一般分为太古、上古、中古、近古)

    (2) 同本义

    古,故也。——《说文》

    大古冠布。——《仪礼·士冠礼》。注:“大古,唐虞以上。”

    以是为近古也。——《谷梁传·桓公三年》。注:“古,谓五帝时。”

    慨长思而怀古。——《文选·张衡·东京赋》

    别求闻由古先哲王。——《书·康诰》

    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吕氏春秋·察今》

    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 务光是也。—— 清· 黄宗羲《原君》

    (3) 又如:远古(遥远的古代);古字(指隶书以前的古代文字);古器(可供玩赏的古代器物;古代乐器);古货(古代货币);古贤(古代贤人)

    (4) 古代的事物,特指先哲的遗典、道统。古代的典章、文献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唐· 韩愈《师说》

    宽至雒阳,复从 周王孙受古义,号《周氏传》。——《汉书·丁宽传》

    (5) 又如:仿古;考古;拟古;怀古;古义(古书的义理);古谊(古代典籍之义理);古逸(指未加纂辑的古诗文等)

    (6) 古人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宋· 苏洵《权书·六国论》

    陈古义以刺今,不说德而好色也。——《诗·郑风·女曰鸡鸣序》

    (7) 又如:古老上人(古人);古义(古人立身行事的道理;古人对经籍的传统解释);古节(古人立身的节操);古谊(古贤人之风义)

    (8) 天

    天为古。——《周书·周祝》

    曰若稽古。——《书·尧典》

    其于中古乎。——《易·系辞传》

    (9) 又如:古帝(指天帝);古后(先王,前代帝王)

    (10) 古体诗的简称 。如:古风(古体诗。每篇字数不拘,每句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不讲平仄,用韵亦较自由);五言古;七言古

    (11) 古巴的简称 。如:中古建交

    (12) 象声词。如;古剌剌(旗子飘动或甩鞭的声响);古鲁鲁(古鹿鹿。形容物体转动;也指腹内肠子蠕动或液体喷出的声响);古都都(多形容水不断涌出的声响)

    形容词

    (1) 久远;古老 ——用来指从很久以前就已经存在的东西

    古,久也。——《玉篇》

    逝不古处。——《诗·邶风·日月》

    古训是式。——《诗·大雅·烝民》

    今之于古也。——《吕氏春秋·长见》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元·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圣贤名古邈,羁旅病年侵。——唐· 杜牧《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承湘南亲友》

    (2) 又如:古文明;古王朝;古堡(边疆古老的城堡;营垒);古渡(古老的渡口);古始(远古);古礼(古时的礼制)

    (3) 质朴 。如:古穆(古朴凝重);古峭(古朴端肃;古朴简劲);古健(古朴雄健);古常(古朴寻常)

    (4) 奇特,不同凡俗;执拗

    (5) 又如:古执(固执。古板执拗);古董(方言。比喻顽固守旧的人);古涩(形容文句古奥难读)

    (6) 旧,原来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宋· 沈括《梦溪笔谈》

    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古诗十九首》

    英文翻译

    old, classic, ancient

    方言集汇

    ◎ 粤语:gu2
    ◎ 客家话:[梅县腔] gu3 [陆丰腔] gu3 [客英字典] gu3 [台湾四县腔] gu3 [客语拼音字汇] gu3 [东莞腔] gu3 [沙头角腔] gu3 [宝安腔] gu3 [海陆丰腔] gu3
    ◎ 潮州话:gou2(kóu) gu2(kú)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公戸上聲開口一等kox/kuu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