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厘

háo lí [ hao li]
繁体 毫釐
注音 ㄏㄠˊ ㄌ一ˊ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毫厘 háolí

(1) 两个很小的计量单位,极言数量之小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iota;the least bit

词语解释

  1. 毫与厘的并称。泛指长度、尺寸。

    唐 柳宗元 《梓人传》:“计其毫釐,而构大厦。”

  2. 指毡毯之类毛织物。

    《敦煌曲子词·<长相思>之三》:“作客在江西,得病卧毫釐。”

  3. 比喻极微细。毫、釐均是微小的量度单位。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官高势重,力足拔才,而不能发毫釐之片言,进益时之翘俊也。” 金 王若虚 《君事实辨》:“近代诸儒以道学相高尚,论古人毫釐必计。” 清 赵翼 《赠写照沉照》诗:“写照乃以人为的,毫釐差輒谬千里。” 瞿秋白 《饿乡纪程》八:“工业品却应有尽有,形式上看来和‘西洋’货无毫厘差别。”

引证解释

⒈ 毫与厘的并称。泛指长度、尺寸。

唐柳宗元《梓人传》:“计其毫釐,而构大厦。”

⒉ 指毡毯之类毛织物。

《敦煌曲子词·<长相思>之三》:“作客在江西,得病卧毫釐。”

⒊ 比喻极微细。毫、釐均是微小的量度单位。

晋葛洪《抱朴子·汉过》:“官高势重,力足拔才,而不能发毫釐之片言,进益时之翘俊也。”
金王若虚《君事实辨》:“近代诸儒以道学相高尚,论古人毫釐必计。”
清赵翼《赠写照沉照》诗:“写照乃以人为的,毫釐差輒谬千里。”
瞿秋白《饿乡纪程》八:“工业品却应有尽有,形式上看来和‘西洋’货无毫厘差别。”

毫厘的国语词典

极微小的数量。

毫厘的网络释义

毫厘

  • 拼音:háo lí
  • 释义:两个很小的计量单位,极言数量之小
  • 出处: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官高势重,力足拔才,而不能发毫厘之片言,进益时之翘俊也。”
  • 示例:瞿秋白 《饿乡纪程》八:“工业品却应有尽有,形式上看来和‘西洋’货无毫厘差别。”
  • 毫厘造句

    测绘工作常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一定要十分准确,绝不能粗心大意。
    这项工程预算十多个亿,我们在设计上必须一丝不苟,否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后果不堪设想。
    这块表的准确性可以说是毫厘不爽。
    定点卫星的发射角计算需要绝对精确度,否则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这台机器是由大型计算机设计出来的,各个零件都不失毫厘,十分精确。
    历史是不差毫厘的重演着,没有确定的未来目标。
    没想到这么一点点差错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真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也作“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用枪打靶,最能说明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个道理了。
    新闻媒体与房地产销售市场的火热相比,也不差毫厘。
    这幅画与原作比较,毫厘不爽,几乎可以乱真。
    对这台仪器的精确度要求毫发不爽,否则差之毫厘就会失之千里。
    小兰工作很细心,她所掌握的账目做得毫厘不爽。
    这幅画与原作比较,毫厘不爽,几可乱真。
    世界重复着自己,无休无止,不差毫厘。
    我做出考试题目的解答与标准答案不差毫厘。
    黄老头告诉谢寸官,大家练得都没差大形,但差之毫厘,就失之千里了。
    发彪顿时豁然开朗,同时也感叹练功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啊。
    他口算能力极强,每次都毫厘不爽。
    不过这时,不只是天意还是其它的什么,杨越的方向比之先前要偏移一些,不要小看这一些,毕竟有些时候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小隙沉舟”,等等,说的也都是这个道理。

    汉字详情

    háo [hao]
    部首: 419
    笔画: 11
    五笔: YPT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XYRBU
    四角: 007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毫为豪的俗字。形声。从毛,高省声。本义:长而尖的毛)

    (2) 同本义

    未成毫狗。——《尔雅·释畜》

    (3) 又如:毫光(如毫毛的光芒 );毫芒(毫毛的细尖);毫黍(毫毛与黍粒。比喻极微小);毫眉(老年人的眉毛。因其毛长,故称)

    (4) 毛笔的头部;毛笔

    (5) 又如:毫端(毛笔笔尖);毫笺(毛笔和精美的纸张);毫管(指毛笔);毫墨(笔和墨。借指文字、图画)

    (6) 比喻极细小的东西,细微

    明足以察秋毫之之末。——《孟子·梁惠王上》

    锐思于毫芒之内。——班固《答宾戏》

    (7) 又如:毫分(比喻极细微);毫忽(一点点儿。十忽为丝,十丝为毫,十毫为厘);毫厘不爽(一点儿也不差);毫芥(比喻极细微的事物)

    (8) 单位名

    (9) 长度单位,等于千分之一寸或1/30毫米

    (10) 重量单位,等于千分之一钱或0.005克

    (11) 〈方〉∶银元一角称为一毫

    副词

    完全 ——与不、无连用在名词、动词前表示一点儿也不。如:毫无倦意;毫不足怪

    前缀词

    与某一物理量的单位连用,表示该量的千分之一 。如:毫米;毫升

    英文翻译

    fine hair; measure of length

    方言集汇

    ◎ 粤语:hou4
    ◎ 客家话:[梅县腔] hau2 [陆丰腔] hau3 [客英字典] hau2 [台湾四县腔] ho2 hau2 [客语拼音字汇] hau2 ho2 [海陆丰腔] ho2 hau2 [宝安腔] hau2 [沙头角腔] hau2
    ◎ 潮州话:ha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六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胡刀平聲開口一等ghau/hau
    [li]
    部首: 206
    笔画: 9
    五笔: DJFD
    五行:
    吉凶:
    仓颉: MWG
    四角: 71215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里,从“里”,表示与居住家居有关。本义:家福;幸福)

    (2) 同本义

    祠官祝釐。——《汉书·文帝纪》。如淳注:“福也。”

    上方受釐坐宣室。——《汉书·贾谊传》

    逆釐三神者。——扬雄《甘泉赋》。 服虔注:“福也。”

    (3) 又如:恭祝新厘

    (4) 极小,极少量 。如:分厘不差

    动词

    (1) 治理;处理

    允厘百工,庶绩咸熙。——《书·尧典》

    釐降二女于妫汭。——《史记·作信饬百官》

    帝釐下土方。——《书·序》。马注:“理也。”

    王釐尔成。——《诗·臣工》。笺:“理也。”

    (2) 又如:厘剔(治理剔除);厘和(治理协和);厘正(考据订正;整治改正);厘盐(治理盐务)

    (3) 改正;改革

    釐改制量。——《国语·周语》

    施行日久,岂一朝所厘?——《后汉书·梁统传》

    (4) 又如:厘改(改革;改正);厘剔(纠正剔除);厘祀(改革祭神制度,废除淫词)

    (5) 整理

    因取八十一题,厘为九类。——阮元《畴人传》

    (6) 又如:厘定;厘次(整理编次)

    (7) 给予,赐予

    厘尔圭瓒。——《诗·大雅·江汉》

    (8) 又如:厘降(屈身下嫁;屈尊而降)

    量词

    (1) 长度单位,尺的千分之一 。又如:厘毫(毫厘)

    (2) 重量单位,两的千分之一

    (3) 地积单位,亩的百分之一

    (4) 利率单位。对于年利一厘为百分之一;对于月利一厘为千分之一

    名词

    (1) 通“嫠”。寡妇

    兄亡则纳厘嫂。——范晔《后汉书·西羌传》

    (2) 又如:厘妇(寡妇。厘通嫠);厘嫂(寡嫂。厘通嫠)

    (3) 厘金的略称 。如:厘金局(征收厘金的机关。又名厘局);厘指(又称厘金,厘金税)

    英文翻译

    thousandth part of tael

    方言集汇

    ◎ 粤语:lei4
    ◎ 客家话:[梅县腔] li2 [东莞腔] li2 [客英字典] li2 [宝安腔] li2 [客语拼音字汇] li2 [海陆丰腔] li2 chan2 [台湾四县腔] li2 can2
    ◎ 潮州话:li5 (lî)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里之平聲開口三等li/liolĭ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