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chā ruò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 [cha ruo hao li,miu yi qian li]
繁体 差若毫釐,謬以千里
注音 ㄔㄚ ㄖㄨㄛˋ ㄏㄠˊ ㄌ一ˊ ㄇ一ㄡˋ 一ˇ ㄑ一ㄢ ㄌ一ˇ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礼记 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成语用法

差若毫厘,谬以千里作宾语、分句;用于强调不能有一丝差错。

引证解释

⒈ 同“差之毫釐,谬以千里”。

《魏书·张普惠传》:“差若毫釐,谬以千里,其此之谓乎?”
清曾国藩《致刘孟容书》:“差若毫釐,谬以千里。词气之缓急,韵味之厚薄,属文者一不慎,则规模立变。”

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的网络释义

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 差若毫厘,谬以千里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chā ruò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 ,意思是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出自《礼记·经解》。

汉字详情

chā,chà,chāi,cī,chài [cha,cha,chai,ci]
部首: 311
笔画: 9
五笔: UDAF
姓名学:
仓颉: TQM
四角: 80102

详细解释

chā

动词

(1) (会意。小篆,从左(手)。本义:失当;错;相差) 同本义

差,贰也,差不相值也。——《说文》

乱生其差。——《荀子·天论》。注:“谬也。”

称轻重而不差。——《楚辞·严忌哀时命》

毋有差贷。——《礼记·月令仲冬》

差若毫厘,谬以千里,其此之谓乎?——《魏书·张普惠传》

(2) 又如:说差啦;认差了

名词

(1) 区别

何必更以多寡为差。——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差别(区别,分别);差异(不同)

(3) 两数相减的结果 。如:时差;岁差;剪刀差;顺差,逆差

副词

(1) 略微,比较 。如:差可(略可,尚可);差违(略违,稍违)

(2) 另见 chà;chāi;chài;cī

chà

动词

(1) 短缺,不足以达到标准 。如:我们离父母的希望还差很远

(2) 欠 。如:我还差你五元钱

形容词

(1) 异;奇异 。如:差人(奇异的人)

(2) 低;次;不好 。如:差池(差劲,不行)

(3) 另见 chā;chāi;chài;cī

chāi

动词

(1) 指派;派遣

一面差人到吴侯处报捷。——《三国演义》

(2) 又如:差人(派遣仆隶);差委(委派;派遣)

(3) 选择

差时择日。——宋玉《高唐赋》

(4) 又如:差择(选择);差选(挑选,选择)

名词

(1) 旧时指临时性的官职 。如:差官(朝廷临时派遣的官员;听候高官差遣的小官吏);差尉(太平天国低级军官)

(2) 徭役 。如:差徭(公务劳役);差役(徭役)

(3) 旧时官府中供差遣的人 。如:当差(做小官或当仆人);差门(听候差遗的门子)

(4) 被派遣去做的事 。如:兼差

(5) 另见 chā;chà;cī;chài

chài

动词

(1) 病愈。后作“瘥”

后虽小差,犹尚殗殜,无所遣娱。——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大病差后

(3) 另见 chā;chà;chāi;cī

名词

(1) 次第;等级 。如:差序(等级);差等(等级;区别)

(2) 限度;界限

轻用人力,缮修宫宇,出入无节,喜怒过差。——《后汉书》

动词

分别等级;依次排列 。如:差次(分别等级次序);差降(按等第递降)

形容词

(1) 参差不齐 。如:差池(犹参差。不齐貌);差差(犹参差。不齐貌)

(2) 另见 chā;chà;chāi

英文翻译

to differ; different, wrong; nearly, almost; an officer

方言集汇

◎ 粤语:caa1 caai1 ci1
◎ 客家话:[梅县腔] ca1 cai1 [陆丰腔] cai1 ca1 [客英字典] cai1 ca1 [东莞腔] ca1 cai1 [客语拼音字汇] ca1 ca4 cai1 ci1 qi1 [沙头角腔] cai1 [台湾四县腔] ca1 cai1 [海陆丰腔] ca1 cai1 [宝安腔] ca1 | cai1 | ci1 [梅县腔] ca1
◎ 潮州话:ca1(tsha),cê1(chhe),ci1(chhi)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楚宜支B開平聲開口三等支Bchrie/chyeʧʰĭe
部首: 301
笔画: 11
五笔: ADKF

英文翻译

if, supposing, assuming; similar
háo [hao]
部首: 419
笔画: 11
五笔: YPT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XYRBU
四角: 007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毫为豪的俗字。形声。从毛,高省声。本义:长而尖的毛)

(2) 同本义

未成毫狗。——《尔雅·释畜》

(3) 又如:毫光(如毫毛的光芒 );毫芒(毫毛的细尖);毫黍(毫毛与黍粒。比喻极微小);毫眉(老年人的眉毛。因其毛长,故称)

(4) 毛笔的头部;毛笔

(5) 又如:毫端(毛笔笔尖);毫笺(毛笔和精美的纸张);毫管(指毛笔);毫墨(笔和墨。借指文字、图画)

(6) 比喻极细小的东西,细微

明足以察秋毫之之末。——《孟子·梁惠王上》

锐思于毫芒之内。——班固《答宾戏》

(7) 又如:毫分(比喻极细微);毫忽(一点点儿。十忽为丝,十丝为毫,十毫为厘);毫厘不爽(一点儿也不差);毫芥(比喻极细微的事物)

(8) 单位名

(9) 长度单位,等于千分之一寸或1/30毫米

(10) 重量单位,等于千分之一钱或0.005克

(11) 〈方〉∶银元一角称为一毫

副词

完全 ——与不、无连用在名词、动词前表示一点儿也不。如:毫无倦意;毫不足怪

前缀词

与某一物理量的单位连用,表示该量的千分之一 。如:毫米;毫升

英文翻译

fine hair; measure of length

方言集汇

◎ 粤语:hou4
◎ 客家话:[梅县腔] hau2 [陆丰腔] hau3 [客英字典] hau2 [台湾四县腔] ho2 hau2 [客语拼音字汇] hau2 ho2 [海陆丰腔] ho2 hau2 [宝安腔] hau2 [沙头角腔] hau2
◎ 潮州话:ha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六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胡刀平聲開口一等ghau/hau
[li]
部首: 206
笔画: 9
五笔: DJFD
五行:
吉凶:
仓颉: MWG
四角: 71215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里,从“里”,表示与居住家居有关。本义:家福;幸福)

(2) 同本义

祠官祝釐。——《汉书·文帝纪》。如淳注:“福也。”

上方受釐坐宣室。——《汉书·贾谊传》

逆釐三神者。——扬雄《甘泉赋》。 服虔注:“福也。”

(3) 又如:恭祝新厘

(4) 极小,极少量 。如:分厘不差

动词

(1) 治理;处理

允厘百工,庶绩咸熙。——《书·尧典》

釐降二女于妫汭。——《史记·作信饬百官》

帝釐下土方。——《书·序》。马注:“理也。”

王釐尔成。——《诗·臣工》。笺:“理也。”

(2) 又如:厘剔(治理剔除);厘和(治理协和);厘正(考据订正;整治改正);厘盐(治理盐务)

(3) 改正;改革

釐改制量。——《国语·周语》

施行日久,岂一朝所厘?——《后汉书·梁统传》

(4) 又如:厘改(改革;改正);厘剔(纠正剔除);厘祀(改革祭神制度,废除淫词)

(5) 整理

因取八十一题,厘为九类。——阮元《畴人传》

(6) 又如:厘定;厘次(整理编次)

(7) 给予,赐予

厘尔圭瓒。——《诗·大雅·江汉》

(8) 又如:厘降(屈身下嫁;屈尊而降)

量词

(1) 长度单位,尺的千分之一 。又如:厘毫(毫厘)

(2) 重量单位,两的千分之一

(3) 地积单位,亩的百分之一

(4) 利率单位。对于年利一厘为百分之一;对于月利一厘为千分之一

名词

(1) 通“嫠”。寡妇

兄亡则纳厘嫂。——范晔《后汉书·西羌传》

(2) 又如:厘妇(寡妇。厘通嫠);厘嫂(寡嫂。厘通嫠)

(3) 厘金的略称 。如:厘金局(征收厘金的机关。又名厘局);厘指(又称厘金,厘金税)

英文翻译

thousandth part of tael

方言集汇

◎ 粤语:lei4
◎ 客家话:[梅县腔] li2 [东莞腔] li2 [客英字典] li2 [宝安腔] li2 [客语拼音字汇] li2 [海陆丰腔] li2 chan2 [台湾四县腔] li2 can2
◎ 潮州话:li5 (lî)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里之平聲開口三等li/liolĭə
miù [miu]
部首: 226
笔画: 13
五笔: YNWE
姓名学:
仓颉: IVSMH
四角: 3772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本义: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

(2) 同本义

谬,狂者之妄言也。——《说文》

考之三王而不谬。——礼记·中庸》

天下悦之以谬悠之说。——《庄子》

解心之谬。——《庄子·庚桑楚》

故《易》曰:“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司马迁传》

园喜以谬赏。——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故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荀子·儒效》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又如:谬戾(荒谬乖僻);谬谈(谬语妄说);谬举(妄举,举用不适当的人才);谬种流传(荒谬错误的文章或议论辗转流传于世)

(4) 姓

动词

欺诈;迷误

谬,欺也。——《广雅》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王安石《游褒神山记》

秦言不听,谬言:…——《燕丹子》

英文翻译

error, exaggeration; erroneous

方言集汇

◎ 粤语:mau6

宋本广韵

[yi]
部首: 220
笔画: 4
五笔: NYWY
五行: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VIO
四角: 287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2)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以,用也。——《说文》

以,用也。——《小尔雅》

凡师能左右之曰以。——《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封疆社稷是以。——《左传·定公十年》

纯以形式。——蔡元培《图画》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论语》

(3) 又如:以手代足(爬行。表示甘愿认错受罚);以疏间亲(关系疏远的人离间关系亲密的人);以耳为目(把听到的当作亲眼目睹的);以指测河(用手指测量河水的深浅。比喻达不到目的)

(4) 使,令

向欲以齐事王攻 宋也。——《战国策》

(5) 又如:以彰其慢(公开过失);以介眉寿(祝寿之词);以夷攻夷(使夷人自相攻伐)

(6) 凭借;仗恃

富国以农,距敌恃卒。——《韩非子》

(7) 认为,以为

我以日始出。——《列子·汤问》

(8) 又如:以众暴寡(以人多势众的一帮去欺凌、迫害人少势弱的一方)

(9) 做,从事

教育事业最有意义,情愿终身以之的。——叶绍钧《倪焕之》

名词

(1) 原因,缘故

何其久也?必有以也。——《诗·邶风》

(2) 无固定职业的人

以闲民。——《拾雅》

候疆候以。——《诗·周颂》

(3) 以色列的简称 。如:阿以战争

介词

(1) 把,拿 ——表示对事物的处置

俱以情告。——《世说新语·自新》

以刀劈狼。——《聊斋志异·狼三则》

(2) 又如:以力服人(用强制的手段使人服从)

(3) 依,按,凭 ——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或前提。犹言凭、根据

何以谓之文。——《论语》

以残年余力。——《列子·汤问》

以我酌油知之。——宋· 欧阳修《归田录》

以大中丞抚 吴者。—— 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以乡人子谒余。——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以其智力为也。——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4) 又如:以膺大统(继承帝位);以天自诿(听天由命);以时(按时;依时)

(5) 在,于 ——表示行动的时间、处所或范围

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柳宗元《断刑论》

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余以乾隆。—— 清· 姚鼐《登泰山记》

(6) 从,自,由 ——表示行动或变化的起点

自古于今,上以天子,下至庶人,蔑有好利而不仁者。——《潜夫论》

今以长沙, 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史记》

(7) 又如:以下(下等;下层);以下之人(下等人;奴婢);以繁调简(清代府、州、县缺,有繁有简,分为最要、要、中、简四等。如山东是繁缺,安徽是简缺,从山东到安徽,是以繁调简);以郄视文(从缝隙里看杂色文采。比喻见识浅陋狭隘)

(1) 为 。如:以身殉职(为忠于本职工作而贡献出生命);以为后圆(为以后作打算)

(2) 因为,由于 ——表示行为产生的原因

以贪勤民。——《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吾以捕蛇独存。——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成以其小,劣之。——《聊斋志异·促织》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清· 袁枚《祭妹文》

以数谏故。——《史记·陈涉世家》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3) 又如:以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了下文的结果);以人废言(由于人不好,对其言论也加以否定);以利累形(因追求利禄而危害身体);以私害公(谓因私情而损害公道或公德);以理去官(旧指官员因正常原因卸任);以噎废食(由于吃饭打噎,便不敢再进食。比喻因偶然受到挫折。就停止应做的事情);以辞害意(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4) 和,而 ——表示并列关系

夷以近。——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载以来。——清· 周容《芋老人传》

一鸡瞥来,径进以啄。——《聊斋志异·促织》

(5) 则,那么 ——表示条件关系

战而不胜,以亡随其后。——《战国策》

(6) 才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宋· 苏洵《六国论》

以至于寸。(才达到一寸。)——《后汉书·列女传》

(7) 表目的或结果等

智叟无以应。——《列子·汤问》

助词

(1) 用在单纯方位词或时间词之前,表示时间、方位、数量、质量、范围之类的界限

日观以西峰。——清· 姚鼐《登泰山记》

(2) 加在句中,表示语气的舒缓或调整节奏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诗·邶风》

(3) 加在句尾,不示肯定语气

夫晴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战国策》

(4) 加在能愿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如:可以;得以; 能以

英文翻译

by means of; thereby, therefore; consider as; in order to

方言集汇

◎ 粤语:ji5 jyu5
◎ 客家话:[梅县腔] j1 [宝安腔] ji1 [客英字典] ji1 [客语拼音字汇] yi1 [海陆丰腔] ri1 ri5 [陆丰腔] ji1 [沙头角腔] ji1 [台湾四县腔] ji1 ji5 [东莞腔] j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羊己上聲開口三等jĭəjix/jiio
qiān [qian]
部首: 223
笔画: 3
五笔: TF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HJ
四角: 20400

详细解释

数词

(1) (形声。从十,人声。本义:数目。十百为千) 同本义

千,十百也。——《说文》

(2) 又如:千夫(一千个成年男子);千门(千家);千社(25家为社,千社为25000家);千祀(千年,千代);总数为一千;千乘(兵车千辆);千载(千年)

形容词

(1) 比喻数甚大;许许多多

清丽千眼。——陆机《文赋》。注:光色盛貌。”

(2) 又如:千千(比喻数目很多);千般(多种花样);千寻(形容极高);千钟(丰厚的俸禄。指富贵);千万劫(很长久);千式百样(各种各样);成千上万;白发三千丈;千丁(很多人);千人坑(指堆积大量人尸的土坑);千山(极言山多);千百(极言其多);千帆(众多的帆船);千和(多种原料合成的香);千指(形容人多);千品(多种品物);千度(次数多);千衲(众僧);千骑(人马很多);千颦(多愁)

名词

通“阡”。田间小路

四政曰端险阻修封疆,正千伯。——《管子·四时》

坏井田,开千伯。——《汉书·食货志上》

英文翻译

thousand; many, numerous; very; (Cant.) a cheater, swindler

方言集汇

◎ 粤语:cin1
◎ 客家话:[梅县腔] cien1 [东莞腔] cen1 [客英字典] cien1 [客语拼音字汇] qian1 [沙头角腔] cien1 [宝安腔] cen1 [海陆丰腔] cien1 [台湾四县腔] cien1 [陆丰腔] tsian1
◎ 潮州话:coiⁿ1 [揭阳、潮阳]caiⁿ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一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蒼先先開平聲開口四等tsʰienchen/cen
[li]
部首: 708
笔画: 7
五笔: JF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WG
四角: 60105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衣,里声。本义:衣服的里层)

(2) 同本义

裏,衣内也。——《说文》。衣外曰表。

襦在裏也。——《谷梁传·宣公九年》注

不罹于裏。——《诗·小雅·小弁》

绿衣黄里。——《诗·邶风·绿衣》

(3) 又如:里衣(内衣,汗衫。指贴身的衣报);里外发烧(指里外都是毛皮缝制的衣服)

(4) 内,中。与外相反

裏急暴痛。——《素问·至真要大论》

肉里之脉。——《素问·刺腰痛篇》

约定今夜放火,里应外合。——《三国演义》

(5) 又如:里向(靠里边的;里面);里势(里面);里勾外连(内外勾结);里头大叔(里头,指宫内。指慈禧最宠信的大太监李连英);里牵绵(指饮酒下肚时,好像腹内忽有厚绵暖着一样)

(6) 时候

妾身年少里,父母俱倾弃。——宋·佚名《张协状元》

(7) 附在“这”、“那”、“哪”等字后边表示地点;位置;处所

我这里凭阑望,母亲那里倚门悲。——郑德辉《玉粲登楼》

(8) 又如:这里,那里;哪里;省里;县里

名词

(1) (会意。从土,从田。从“田”,含有区分界域的意思。本义:里弄;街巷)

(2) 同本义

里,居也。——《说文》

里,邑也。——《尔雅》。李注:“居之邑也。”

里尻也。——《广雅》

在野曰庐,在邑曰里。——《汉书·食货志》

于蹶之里。——《诗·大雅·韩奕》

赋里以人。——《国语·晋语》。注:“廛也。”

以里听者,禄之以里。——《吕氏春秋·怀宠》。注:“闾也。”

河洛为王之里。——左思《蜀都赋》。注:“居也。”

匪仁里其焉宅兮。——张衡《思玄赋》。注:“里宅皆居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诗·郑风·将仲子》

既行,及里门,门扃未发。——沈既济《任氏传》

(3) 又如:里门(乡里的门。古代聚族列里以居,里有里门);里闬(即里门,乡里);里闾(里门,乡里)

(4) 古代一种居民组织,先秦以二十五家为里

八家为邻,三邻为朋,三朋为里。——《尚书大传》

古者七十二家为里。——《论语·譔考文》

一里八十户。——《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百家为里。——《管子·度地》

广三百步、长三百步为一里。——《韩诗外传》

择其贤民,使为里君。——《管子·小匡》

(5) 又如:里长(主管一里的人。古时五家为邻,五邻为里);里尹(里长,里中的长官。即里正);里正图董(乡长、里长一类的人物);里吏(即里尹、里正、里胥)

(6) 乡里;家乡;故乡

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史记·滑稽列传》

黯耻为令,病归田里。——《史记·汲郑列传》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陶潜《归园田居》

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江淹《别赋》

(7) 又如:里籍(籍贯);里豪(乡里中豪强的人);里妪(乡村妇女);里门(故里;故乡)

(8) 量词。长度单位

于三十里。——《诗·小雅·六月》

(9) 又如:华里(市里的旧称);里数;里程;里堠(记里程的土堆)

(10) 通“理”。地理

通于沟渠,修堤防,树五谷,通于地里者也。——《说苑·臣术》

动词

(1) 居住

在壄曰庐,在邑曰里。——《汉书·食货志上》

悠悠我里。——《诗·小雅·十月之交》

军社之所里。——《周礼·夏官·量人》

里仁而美。——《论语·里仁》

(2) 又如:里布(古代的土地税。里,居也;布,钱也);里舍(私人住宅;同乡里人);里仁(居住在仁者所居之里;与仁人为邻)

(3) 谓计算路程 。如:里程碑(设于路边计算里数的标志)

(4) 通“理”。治理

乃里西土之数。——《穆天子传》

形容词

通“悝”。忧伤

悠悠我里,亦孔之痗。——《诗·小雅·十月之交》

语尾助词词

同“哩”

梅香,你看奶奶做什么里?奶奶看经哩。—— 元· 关汉卿《金线池》

英文翻译

unit of distance; village; lane

方言集汇

◎ 粤语:lei5
◎ 客家话:[沙头角腔] li1 [陆丰腔] li1 [海陆丰腔] li1 li3 [宝安腔] li3 | li1 [客英字典] li3 [客语拼音字汇] li1 li3 [台湾四县腔] li1 li3 [梅县腔] li1
◎ 潮州话:l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良士上聲開口三等lix/liiolĭ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