械梏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泛指刑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神女》:“检得 鲍庄 体有重伤,生以谋杀论死,备歷械梏。”
用刑具拷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阳武侯》:“官收诸媪,械梏百端,皆无异言。”
引证解释
⒈ 泛指刑具。
引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神女》:“检得鲍庄体有重伤,生以谋杀论死,备歷械梏。”
⒉ 用刑具拷掠。
引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阳武侯》:“官收诸媪,械梏百端,皆无异言。”
械梏的网络释义
械梏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戒声。本义:脚镣手铐一类的刑具)
(2) 同本义
械,桎梏也。——《说文》
拘罪人曰桁械。谓穿木加足曰械,大械曰桁。——《通俗文》
在手曰械。——《后汉书·吴传》注
械系敬广武。——《汉书·娄敬传》
三缢加别械。——清· 方苞《狱中杂记》
求脱械。
地上刑械。——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械送(加刑具押送);械索(泛指刑具。用刑具拷掠);械节(枷械等刑具的结合处);械解(戴上刑具押送);械颈(加械于颈)
(4) 器械,用具
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庄子·天地》
云梯之械。——《墨子公输》
攻械尽。
以牒为械。
(5) 又如:械用(器械用具);械器(器械;器具);械具(机械用具)
(6) 武器 。如:械战(犹械斗);枪械
动词
(1) 拘系;枷住;拘束
苟入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清· 方苞《狱中杂记》
半与城门充校尉,谁将斜谷械 阳陵。—— 龚自珍《己亥杂诗》
(2) 又如:械致(拘系押送);械槛(拘系于囚车)
(3) 治
桥揉斤械。——《文选·马融·长笛赋》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hai5 [海陆丰腔] hai6 [客语拼音字汇] hai4 [宝安腔] hai3 [客英字典] hai5 [台湾四县腔] hai5 [东莞腔] hai3
◎ 潮州话:hai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械 | 胡介 | 匣 | 皆開 | 去聲 | 卦 | 開口二等 | 皆 | 蟹 | ghraih/haey | ɣɐi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告声。本义:木手铐)
(2) 同本义
梏,手械也。——《说文》
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吕氏春秋·仲春》
在足曰桎,在手曰梏。——《易·蒙》疏
甫愍然为之改容,乃得并解桎梏。——《汉书·范滂传》
凡囚者,上罪梏拲(两手关械)而桎,中罪桎梏,下罪梏。——《周礼·秋官·掌囚》
(3) 又如:梏桎(即桎梏。束缚手足的刑具);梏掠(用刑拷问);梏拲(古代刑具,也指械系)
(4) 为了防牛触人而套在牛角上的横木。字本作告
告,牛触人,角箸横木,所以告人也。——《说文》
动词
(1) 戴上手铐。也泛指械系,拘系
执而梏之。——《左传·成公十七年》
主梏扑者亦然。——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监禁
帝乃梏之疏属之山(疏属:山名)。——《山海经》
(3) 约束,束缚 。如:梏亡(因受束缚而丧失);梏拲(比喻束缚人的事物)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guk7 kuk7 [宝安腔] guk7 | gok7 [客英字典] kwuk7 [台湾四县腔] guk7 kuk7 [客语拼音字汇] gog5 [海陆丰腔] guk7 kuk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梏 | 古沃 | 見 | 沃 | 入聲 | 沃 | 開口一等 | 通 | 冬 | kuok | kuuk/kv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