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桎梏
(1) 脚镣和手铐
(2) 像镣铐般约束、妨碍或阻止自由动作的事物
词语解释
刑具。脚镣手铐。
《史记·齐太公世家》:“ 鲍叔牙 迎受 管仲 ,及 堂阜 而脱桎梏。” 唐 柳宗元 《答周君巢饵药久寿书》:“ 宗元 以罪大摈废,居小州,与囚徒为朋,行则若带纆索,处则若关桎梏。” 清 李焕章 《宋连璧传》:“上大怒,执之,就斩西市,桎梏忽脱地,寂无人矣。”
拘系,囚禁。
《孟子·尽心上》:“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后汉书·陈蕃传》:“﹝ 朱震 ﹞收葬 蕃 尸,匿其子 逸 於 甘陵 界中。事觉繫狱,合门桎梏。” 宋 王谠 《唐语林·识鉴》:“﹝ 张守珪 ﹞见 陕 尉 李 桎梏 裴冕 。 冕 呼:‘ 张 公!困厄中岂能相救?’”
谓束缚,压制。
唐 白居易 《朱陈村》诗:“以此自桎梏,信为大谬人。” 清 龚自珍 《反祈招序》:“作诗二章,以貽后之自桎梏者。” 孙中山 《伦敦被难记》一:“虽然, 华 人之被桎梏虽极酷烈,而其天生之性灵,深沉之智力,到底不可磨灭。”
引证解释
⒈ 刑具。脚镣手铐。
引《史记·齐太公世家》:“鲍叔牙迎受管仲,及堂阜而脱桎梏。”
唐柳宗元《答周君巢饵药久寿书》:“宗元以罪大摈废,居小州,与囚徒为朋,行则若带纆索,处则若关桎梏。”
清李焕章《宋连璧传》:“上大怒,执之,就斩西市,桎梏忽脱地,寂无人矣。”
⒉ 拘系,囚禁。
引《孟子·尽心上》:“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后汉书·陈蕃传》:“﹝朱震﹞收葬蕃尸,匿其子逸於甘陵界中。事觉繫狱,合门桎梏。”
宋王谠《唐语林·识鉴》:“﹝张守珪﹞见陕尉李桎梏裴冕。冕呼:‘ 张公!困厄中岂能相救?’”
⒊ 谓束缚,压制。
引唐白居易《朱陈村》诗:“以此自桎梏,信为大谬人。”
清龚自珍《反祈招序》:“作诗二章,以貽后之自桎梏者。”
孙中山《伦敦被难记》一:“虽然, 华人之被桎梏虽极酷烈,而其天生之性灵,深沉之智力,到底不可磨灭。”
桎梏的国语词典
脚镣手铐。为古代的刑具,在足曰桎,在手曰梏,主要用来拘系犯人。
桎梏的网络释义
桎梏
桎梏的翻译
桎梏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至声。本义:古代拘系罪人的木制脚镣) 同本义
桎,足械也。——《说文》。在手曰梏。
九家坎为桎梏。——《易·说卦》。注:“手足各一木也。”
利用刑人,用说桎梏。——《易·蒙》
中罪桎梏。——《周礼·秋官·掌囚》。郑玄注:“在手曰梏,在足曰桎。”
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吕氏春秋·仲春》
(2) 又如:桎拲(刑具。拲,两手手铐)
动词
(1) 给脚带上刑具
帝乃梏之疏属之山,桎其右足。——《山海经·海内北经》
(2) 束缚,约束
指与物化而不以心稽,故其灵台一而不桎。——《庄子·达生》
儒学自桎。——《晋书》
(3) 又如:桎槛(囚禁,囚于槛车)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hit7 [海陆丰腔] zhit7 [梅县腔] zhit7 [台湾四县腔] tsiit7 [客语拼音字汇] cid6 zid5 [宝安腔] zi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質 | 之日 | 章 | 質A | 入聲 | 質 | 開口三等 | 眞A | 臻 | cjit/tjit | tɕĭĕt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告声。本义:木手铐)
(2) 同本义
梏,手械也。——《说文》
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吕氏春秋·仲春》
在足曰桎,在手曰梏。——《易·蒙》疏
甫愍然为之改容,乃得并解桎梏。——《汉书·范滂传》
凡囚者,上罪梏拲(两手关械)而桎,中罪桎梏,下罪梏。——《周礼·秋官·掌囚》
(3) 又如:梏桎(即桎梏。束缚手足的刑具);梏掠(用刑拷问);梏拲(古代刑具,也指械系)
(4) 为了防牛触人而套在牛角上的横木。字本作告
告,牛触人,角箸横木,所以告人也。——《说文》
动词
(1) 戴上手铐。也泛指械系,拘系
执而梏之。——《左传·成公十七年》
主梏扑者亦然。——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监禁
帝乃梏之疏属之山(疏属:山名)。——《山海经》
(3) 约束,束缚 。如:梏亡(因受束缚而丧失);梏拲(比喻束缚人的事物)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guk7 kuk7 [宝安腔] guk7 | gok7 [客英字典] kwuk7 [台湾四县腔] guk7 kuk7 [客语拼音字汇] gog5 [海陆丰腔] guk7 kuk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梏 | 古沃 | 見 | 沃 | 入聲 | 沃 | 開口一等 | 通 | 冬 | kuok | kuuk/kv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