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缚

shù fù [ shu fu]
繁体 束縛
注音 ㄕㄨˋ ㄈㄨ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束缚 shùfù

(1) 捆绑,指约束限制

先生救我时,束缚我足,闭我囊中。——· 马中锡《中山狼传》
tie;bind;commit

词语解释

  1. 捆绑。指被拘囚。

    《国语·齐语》:“ 庄公 将杀 管仲 。 齐 使者请曰:‘寡君欲以亲为戮……’於是 庄公 使束缚以予 齐 使, 齐 使受之而退。”《史记·李斯列传》:“ 李斯 拘执束缚,居囹圄中。” 宋 陆游 《书感》诗:“幸得还故园,快若解束缚。” 章炳麟 《訄书·定版籍》:“农夫占田寡,而为佣耕。其收租税,亩钱三千以上。有闕乏,即束缚诣吏。”

  2. 捆扎,缠束。

    《庄子·徐无鬼》:“ 齐 人蹢子於 宋 者,其命閽也不以完,其求鈃钟也以束缚。” 郭象 注:“乃反以爱钟器为是。束缚,恐其破伤。”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 蜀 人爨薪皆短而麄,束缚齐密。” 元 赵孟頫 《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之十七:“伐苇作薄曲,束缚齐榛榛。” 清 张锡祚 《编篱》诗:“屏藩宛天成,束缚随人意。”

  3. 约束,限制。

    《吕氏春秋·论人》:“意气宣通,无所束缚,不可收也。” 唐 元稹 《投吴端公崔院长》诗:“臺官相束缚,不许放情志。” 明 李贽 《复焦弱侯书》:“世间功名富贵,与夫道德性命,何曾束缚人,人自束缚耳。”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序》:“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不自由的婚姻,传统观念的束缚,家庭的专制,不知道摧残了多少正在开花的年轻的灵魂。”

引证解释

⒈ 捆绑。指被拘囚。 《国语·齐语》:“庄公将杀管仲。

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以亲为戮……’於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 齐使受之而退。”
《史记·李斯列传》:“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
宋陆游《书感》诗:“幸得还故园,快若解束缚。”
章炳麟《訄书·定版籍》:“农夫占田寡,而为佣耕。其收租税,亩钱三千以上。有闕乏,即束缚诣吏。”

⒉ 捆扎,缠束。

《庄子·徐无鬼》:“齐人蹢子於宋者,其命閽也不以完,其求鈃钟也以束缚。”
郭象注:“乃反以爱钟器为是。束缚,恐其破伤。”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蜀人爨薪皆短而麄,束缚齐密。”
元赵孟頫《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之十七:“伐苇作薄曲,束缚齐榛榛。”
清张锡祚《编篱》诗:“屏藩宛天成,束缚随人意。”

⒊ 约束,限制。

《吕氏春秋·论人》:“意气宣通,无所束缚,不可收也。”
唐元稹《投吴端公崔院长》诗:“臺官相束缚,不许放情志。”
明李贽《复焦弱侯书》:“世间功名富贵,与夫道德性命,何曾束缚人,人自束缚耳。”
巴金《<春天里的秋天>序》:“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不自由的婚姻,传统观念的束缚,家庭的专制,不知道摧残了多少正在开花的年轻的灵魂。”

束缚的国语词典

缠绕捆绑。

如:「他终于打破礼教的束缚,勇敢的追求自己所向往的生活。」

束缚的网络释义

束缚 (汉语词语)

  • 束缚,指被拘囚。出自《国语·齐语》:“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以亲为戮……’於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史记·李斯列传》:“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 宋 陆游《书感》诗:“幸得还故园,快若解束缚。” 章炳麟《訄书·定版籍》:“农夫占田寡,而为佣耕。其收租税,亩钱三千以上。有阙乏,即束缚诣吏。”
  • 束缚的翻译

    英语: to bind, to restrict, to tie, to commit, fetters
    德语: hemmen (V)​
    法语: lier, entraver

    束缚造句

    老师鼓励每个同学的创造精神,从来不束缚我们的手脚。
    只有彻底摆脱三从四德等封建礼教的束缚,妇女才能获得解放。
    这么多的清规戒律,把大家的手脚都束缚住了。
    影片中的那个年轻人为了摆脱家庭的束缚,不惜远走他乡。
    我们不该被那些陈旧的观念所束缚。
    一个月之后,所有的梦想都有了可以实现的机会和理由,你终于可以过想过的生活做喜欢的事而不再受束缚。你在为美好理想努力,而并不仅仅是高考。
    我们要勇于创新,破除条条框框的束缚。
    一个人能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就少了许多烦恼。
    我们应该着眼大局,不要被小事束缚住手脚。
    这个狼被关了起来,它使出浑身解数,试图逃出人类的束缚,寻觅自己的天地。
    现在仍然有很多人不愿为名缰利锁所束缚而退隐。
    她摆脱了旧观念的束缚,走向了新生活。
    我们不要让原有的条条框框束缚自己的思想,打破画地为牢的格局,重新制定新的计划。
    我在真实的生活力被各种各样东西束缚,但正是因为这些束缚,人才活得不孤独。。
    不破除旧思想的束缚,就跟不上改革开放的新形势。
    改革中应大胆尝试,我们不应画地为牢,束缚前进的脚步。
    旧的思想观念仍然束缚着一些人的头脑。
    要改革,要前进,就必须冲破旧观念的束缚。
    那个荣誉束缚了他的手脚。
    只要不把自己束缚在心灵的牢笼里,谁也束缚不了你去展翅高飞。

    汉字详情

    shù [shu]
    部首: 420
    笔画: 7
    五笔: GKI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DL
    四角: 50906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囗( weí)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本义:捆绑)

    (2) 同本义

    束,缚也。——《说文》

    束帛戋戋。——《易·贲》。子夏传:“五匹为束。”

    束帛俪皮。——《仪礼·士冠礼》。注:“十端也。”

    贿荀偃束锦。——《左传·襄公十九年》

    入束矢于朝。——《周礼·大司寇》

    自行束脩以上。——《论语》

    墙有茨,不可束也。——《诗·鄘风·墙有茨》

    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3) 又如:束刃(捆扎兵器);束刍(捆成一束的干草);束戈卷甲(捆起兵器甲胄。谓缴械投降);束手(捆绑双手);束火,束炬(扎火把);束手束脚(捆住手脚。形容胆子小,顾虑多);束竹(捆成束的竹子);束杖(捆起来的刑具);束载(捆物装车)

    (4) 约束;限制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荀子·劝学》

    空名束壮士。——李白《留别广陵诸公》

    (5) 又如:检束(检点约束);束累(约束牵累);束躬(约束自己,检点);束约(管束;控制);束持(约束持重);束制(约束克制)

    (6) 收拾;整理

    去者束装以待期,妻子鹤望而计日。——《三国志》注

    (7) 又如:束甲(卷起盔甲,轻装急进。表示要决一死战);束箧(收拾行装);束兵秣马(整顿军队,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束囊(收拾行装);束担(收拾行李)

    (8) 搁置

    束书不观,游谈无根。——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

    (9) ∶姓

    量词

    (1) 把,小捆

    生刍(草)一束。——《诗·小雅·白驹》

    (2) 又如:一束花

    英文翻译

    bind, control, restrain; bale

    方言集汇

    ◎ 粤语:cuk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uk7 sok7 cuk7 [梅县腔] chuk7 [海陆丰腔] suk7 sok7 chuk7 [客英字典] chuk7 suk7 [陆丰腔] zo3 [东莞腔] cuk7 [沙头角腔] cuk7 [客语拼音字汇] cug5 sug5 [宝安腔] cuk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三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書玉入聲開口三等ɕĭwoksjyuk/sjvk
    [fu]
    部首: 332
    笔画: 13
    五笔: XGE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VMIBI
    四角: 2314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或缠织等有关。尃( )声。本义:捆绑)

    (2) 同本义

    缚,束也。——《说文》

    战之明日,晋襄公缚 秦囚。——《左传·文公二年》

    主缚者亦然,不如所欲,缚时即先折筋骨。——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缚人(捆绑人);缚绑(捆绑);缚住(捆住);缚虎(捆住猛虎。比喻征服极难征服之人);缚送(捆住押送);缚扎(捆扎)

    (4) 约束;限制 。如:缚束(裹扎);缚裤(扎紧套裤脚管,以便骑乘。泛指戎装)

    名词

    (1) 绳索

    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2) 又如:释缚(解缚。解绳)

    (3) 量词。用于捆起来的东西。如:一缚书(一捆书)

    英文翻译

    to tie

    方言集汇

    ◎ 粤语:bok3 fok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