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束缚
(1) 捆绑,指约束限制
词语解释
捆绑。指被拘囚。
《国语·齐语》:“ 庄公 将杀 管仲 。 齐 使者请曰:‘寡君欲以亲为戮……’於是 庄公 使束缚以予 齐 使, 齐 使受之而退。”《史记·李斯列传》:“ 李斯 拘执束缚,居囹圄中。” 宋 陆游 《书感》诗:“幸得还故园,快若解束缚。” 章炳麟 《訄书·定版籍》:“农夫占田寡,而为佣耕。其收租税,亩钱三千以上。有闕乏,即束缚诣吏。”
捆扎,缠束。
《庄子·徐无鬼》:“ 齐 人蹢子於 宋 者,其命閽也不以完,其求鈃钟也以束缚。” 郭象 注:“乃反以爱钟器为是。束缚,恐其破伤。”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 蜀 人爨薪皆短而麄,束缚齐密。” 元 赵孟頫 《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之十七:“伐苇作薄曲,束缚齐榛榛。” 清 张锡祚 《编篱》诗:“屏藩宛天成,束缚随人意。”
约束,限制。
《吕氏春秋·论人》:“意气宣通,无所束缚,不可收也。” 唐 元稹 《投吴端公崔院长》诗:“臺官相束缚,不许放情志。” 明 李贽 《复焦弱侯书》:“世间功名富贵,与夫道德性命,何曾束缚人,人自束缚耳。”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序》:“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不自由的婚姻,传统观念的束缚,家庭的专制,不知道摧残了多少正在开花的年轻的灵魂。”
引证解释
⒈ 捆绑。指被拘囚。 《国语·齐语》:“庄公将杀管仲。
引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以亲为戮……’於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 齐使受之而退。”
《史记·李斯列传》:“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
宋陆游《书感》诗:“幸得还故园,快若解束缚。”
章炳麟《訄书·定版籍》:“农夫占田寡,而为佣耕。其收租税,亩钱三千以上。有闕乏,即束缚诣吏。”
⒉ 捆扎,缠束。
引《庄子·徐无鬼》:“齐人蹢子於宋者,其命閽也不以完,其求鈃钟也以束缚。”
郭象注:“乃反以爱钟器为是。束缚,恐其破伤。”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蜀人爨薪皆短而麄,束缚齐密。”
元赵孟頫《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之十七:“伐苇作薄曲,束缚齐榛榛。”
清张锡祚《编篱》诗:“屏藩宛天成,束缚随人意。”
⒊ 约束,限制。
引《吕氏春秋·论人》:“意气宣通,无所束缚,不可收也。”
唐元稹《投吴端公崔院长》诗:“臺官相束缚,不许放情志。”
明李贽《复焦弱侯书》:“世间功名富贵,与夫道德性命,何曾束缚人,人自束缚耳。”
巴金《<春天里的秋天>序》:“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不自由的婚姻,传统观念的束缚,家庭的专制,不知道摧残了多少正在开花的年轻的灵魂。”
束缚的国语词典
缠绕捆绑。
如:「他终于打破礼教的束缚,勇敢的追求自己所向往的生活。」
束缚的网络释义
束缚 (汉语词语)
束缚的翻译
束缚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囗(
)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本义:捆绑)(2) 同本义
束,缚也。——《说文》
束帛戋戋。——《易·贲》。子夏传:“五匹为束。”
束帛俪皮。——《仪礼·士冠礼》。注:“十端也。”
贿荀偃束锦。——《左传·襄公十九年》
入束矢于朝。——《周礼·大司寇》
自行束脩以上。——《论语》
墙有茨,不可束也。——《诗·鄘风·墙有茨》
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3) 又如:束刃(捆扎兵器);束刍(捆成一束的干草);束戈卷甲(捆起兵器甲胄。谓缴械投降);束手(捆绑双手);束火,束炬(扎火把);束手束脚(捆住手脚。形容胆子小,顾虑多);束竹(捆成束的竹子);束杖(捆起来的刑具);束载(捆物装车)
(4) 约束;限制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荀子·劝学》
空名束壮士。——李白《留别广陵诸公》
(5) 又如:检束(检点约束);束累(约束牵累);束躬(约束自己,检点);束约(管束;控制);束持(约束持重);束制(约束克制)
(6) 收拾;整理
去者束装以待期,妻子鹤望而计日。——《三国志》注
(7) 又如:束甲(卷起盔甲,轻装急进。表示要决一死战);束箧(收拾行装);束兵秣马(整顿军队,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束囊(收拾行装);束担(收拾行李)
(8) 搁置
束书不观,游谈无根。——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
(9) ∶姓
量词
(1) 把,小捆
生刍(草)一束。——《诗·小雅·白驹》
(2) 又如:一束花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uk7 sok7 cuk7 [梅县腔] chuk7 [海陆丰腔] suk7 sok7 chuk7 [客英字典] chuk7 suk7 [陆丰腔] zo3 [东莞腔] cuk7 [沙头角腔] cuk7 [客语拼音字汇] cug5 sug5 [宝安腔] cuk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束 | 書玉 | 書 | 燭 | 入聲 | 沃 | 開口三等 | 通 | 鍾 | ɕĭwok | sjyuk/sjvk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或缠织等有关。尃( )声。本义:捆绑)(2) 同本义
缚,束也。——《说文》
战之明日,晋襄公缚 秦囚。——《左传·文公二年》
主缚者亦然,不如所欲,缚时即先折筋骨。——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缚人(捆绑人);缚绑(捆绑);缚住(捆住);缚虎(捆住猛虎。比喻征服极难征服之人);缚送(捆住押送);缚扎(捆扎)
(4) 约束;限制 。如:缚束(裹扎);缚裤(扎紧套裤脚管,以便骑乘。泛指戎装)
名词
(1) 绳索
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2) 又如:释缚(解缚。解绳)
(3) 量词。用于捆起来的东西。如:一缚书(一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