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日

lái rì [lai ri]
繁体 來日
注音 ㄌㄞˊ ㄖ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来日 láirì

(1) 将来的日子;未来

来日方长
the future;days to come

(2) 第二天

来日早朝
next day

词语解释

  1. 明日,次日。

    《礼记·曲礼上》:“生与来日,死与往日。” 郑玄 注:“与,数也。生数来日,谓成服杖以死明日数也。死数往日,谓殯敛以死日数也。此士礼贬於大夫者,大夫以上皆以来日数。”《朱子语类》卷七一:“今日明,来日又明,若説两明,却是两箇日头。”《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商议已妥,只待来日动手。次日天明, 田大 唤了两个兄弟,同去砍树。”

  2. 未来的日子。

    晋 陆机 《短歌行》:“苹以春暉,兰以秋芳。来日苦短,去日苦长。” 唐 韩愈 《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夫人》诗:“年皆过半百,来日苦无多。” 曹禺 等《胆剑篇》第一幕:“我怕今天 吴国 这场轰轰烈烈,未必不是来日一场凄凄惨惨的开头啊!”

  3. 往日,过去的日子。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一·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脣乾。今日相乐,皆当喜欢。” 唐 李白 《来日大难》诗:“来日一身,携粮负薪。道长食尽,苦口焦唇。今日醉饱,乐过千春。仙人相存,诱我远学。” 王琦 注:“来日,谓已来之日,犹往日也。” 宋 陈与义 《和王东卿》诗之二:“来日安榴花尚稀,压墙丹实已垂垂。”

引证解释

⒈ 明日,次日。

《礼记·曲礼上》:“生与来日,死与往日。”
郑玄注:“与,数也。生数来日,谓成服杖以死明日数也。死数往日,谓殯敛以死日数也。此士礼贬於大夫者,大夫以上皆以来日数。”
《朱子语类》卷七一:“今日明,来日又明,若説两明,却是两箇日头。”
《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商议已妥,只待来日动手。次日天明, 田大唤了两个兄弟,同去砍树。”

⒉ 未来的日子。

晋陆机《短歌行》:“苹以春暉,兰以秋芳。来日苦短,去日苦长。”
唐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夫人》诗:“年皆过半百,来日苦无多。”
曹禺等《胆剑篇》第一幕:“我怕今天吴国这场轰轰烈烈,未必不是来日一场凄凄惨惨的开头啊!”

⒊ 往日,过去的日子。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一·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脣乾。今日相乐,皆当喜欢。”
唐李白《来日大难》诗:“来日一身,携粮负薪。道长食尽,苦口焦唇。今日醉饱,乐过千春。仙人相存,诱我远学。”
王琦注:“来日,谓已来之日,犹往日也。”
宋陈与义《和王东卿》诗之二:“来日安榴花尚稀,压墙丹实已垂垂。”

来日的国语词典

明日。

来日的网络释义

来日

  • 【词目】来日
  • 【注音】lái rì
  • 【解释】将来的日子;未来。
  • 来日造句

    这件事来日方长,咱们再作计议吧!
    看他那满不在乎的样子,好像不知道来日大难。
    来日方长,我们总有一天还会相见的。
    母亲对女儿说:“你丈夫终日饮酒赌钱,来日方长,你们可怎么过呀?”。
    总有一天你会了解,了解我已风烛残年,来日可数。
    试着去了解我已经是风烛残年来日不多。
    来日尽驱百姓当先,以军继其后,与曹操决一死战。
    试着了解我已是风烛残年,来日可数。
    不要用来日方长,何必急于求成等作借口而放松学习或工作。
    我祝你来日成功,超群绝伦,成功当之无愧。
    哥哥对弟弟说:“失败了不必灰心,你这么年轻,来日方长,还愁没有机会么?”。
    你一旦坏了心肠,抛妻弃子,来日下场势必万劫不复。
    珍稀鱼类遭“覆巢毁卵”,网友担忧来日会绝迹。
    来日别操心趁你有能力开心。
    我不再只凭莫逆之交来断定一个人,也不再一时的恼恨与人断交,今天不肯花一分钱买金蓬马车的人,来日兴许会用全体家当换树苗。
    春暖花开,好运常来;一条短信,满含祝愿;温馨祝福,快乐无边。一声问候,祝你:谷雨播种,来日丰收;好运常伴,时时笑开颜!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我已经来日无多了”,冢本说,“我想在离开这个世界时使用的是‘冢本杏子’这个名字”。
    一生之苦今日吃,三年之乐来日享。
    我们即使还能活很久,又何妨用来日不多的标准来限定必做的事情,从而会享受生活留出更多的自由时间?周国平。

    汉字详情

    lái [lai]
    部首: 420
    笔画: 7
    五笔: GOI
    五行:
    仓颉: DT
    四角: 509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麦子形。本义:麦。小麦叫“麦”,大麦叫“麰”(或写作“牟”))

    (2) 同本义

    來,周所受瑞麥來麰也。——《说文》

    贻我来牟。——《诗·周颂·思文》。段注:“ 武王渡 孟津,白鱼跃入王舟。出涘以燎。后五日。火流为乌,五至,以殻俱来,此谓遗我来牟。”

    于皇来牟。——《诗·周颂·臣工》。疏:“叹其受麦瑞而得丰年也。”

    (3) 又如:来牟(古时大小麦的统称)

    (4) 未来,将来

    来日方长。——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知来者之可追。——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 又如:来代(后代;后世);来辰(来早。明天早晨);来兹(来年;将来);来哲(后世贤智之人);来轸(后来的车,比喻后来的人或物)

    (6) 姓

    动词

    (1) 由彼至此;由远到近。与“去”、“往”相对

    来,至也。——《尔雅》。朱骏声曰:“往來之來正字是麥,菽麥之麥,正字是來。三代以还,承用互易,如苑宛、童僮、酢醋、穜種之比。 许君未经订正,故沿伪至今。”

    憧憧往来。——《易·咸》

    我行不来。——《诗·小雅·采薇》

    笑问客从何处来。——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翩翩两骑来是谁。——唐· 白居易《卖炭翁》

    然往来视之。——唐· 柳宗元《三戒》

    有朋自远方来。——《论语》

    往昔初阳时,谢家来贵门。——《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来寇(敌人来犯);来至(来到);来突(突然而来)

    (3) 归,回来,返回

    萃聚而升不来也。——《易·杂卦》。注:“还也。”

    凡诸侯之女归宁曰来。——《左传·庄公二十七年》

    若吾子之德莫可歌也,其谁来之?——《左传·文公七年》

    (4) 又如:来家(回到家里来);来三去四(来来去去);来还(归来,回来);来宁(归宁。女子回娘家省亲);来归(回来;归来);来舍(回归而有所定止)

    (5) 归服;归顺

    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

    (6) 又如:来服(前来顺服)

    (7) 招来;招致。后多作“徕”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

    (8) 又如:来致(招致,招来)

    (9) 加入 中 。如:你来不来?

    (10) 让不受约束、干扰地满足 。如:来五斤;来两盘

    (11) 意想不到地或突然地发生、出现 。如:问题一来就马上解决

    (12) 产生;开始;发生 。如:来路(来历;来源);来历(来由;原委);来情(情由);来情去意(来去的情由与意向);来方(来源);来龙(风水先生称主山为来龙。即龙脉的来源)

    (13) 追溯来源、血统或起源 。如:来方(来源,进项);来煞(来劲;出息)

    (14) 相当于做 。如:来不得

    (15) 用在动词结构(或介词结构)与动词(或动词结构)之间表示前者是方法、方向或态度,是目的。如:你能用什么办法来帮助他呀?

    (16) 用在动词后,表示估计或着眼于某一方面。如:看来容易;说来话长

    (17) 用在另一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件事。如:我来画;大家都来唱歌

    (18) 〈方〉∶在 。如:来里(在这里或在那里);来哚(在);来浪(在那里)

    (19) 表示动作的趋向

    将子头与剑来。——晋· 干宝《搜神记》

    闻来垂钓碧溪上。——唐· 李白《行路难》

    长铗归来乎。——《战国策·齐策四》

    归来倚杖自叹息。——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长铗归来者。——《战国策·齐策四》

    (20) 假借为“釐”( )。赐予

    来女孝孙。——《仪礼·少牢馈食礼》。郑玄注:“来,读曰釐;赐也”

    (21) 假借为“赉”。赐予

    东人之子,职劳不来。——《诗·小雅·大东》。高亨注:“来,借为赉。”

    代词

    (1) 你的;你们的 。用于通信的回复中。如:来信收到;来电收到

    (2) 这

    俺哥哥传将令三四番,可怎生无一个承头的?来一个燕青将面劈,那一个 杨志头低。—— 元·佚名《黄花峪 》

    助词

    (1) 无义,译作“了”,“吧”,或不译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 在数量上接近精确 。如:两米来高

    (3) 用在数量或数量词后面,表示概数;大约 。如:二十来个

    (4) 从头到尾过去地 。如:两千年来;来日(往日;过去的日子);来日大难(本指往日艰难。后亦用以指前途困难重重)

    (5) 以来,表示时间从过去某时持续到现在

    吾数年来欲买舟。——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数百年来。——唐《柳河东集》

    去来江口守空船。——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夜来城外一尺雪。——唐· 白居易《卖炭翁》

    (6) 又如:来古(自古以来);来来(以来);来缘(指来生的因缘);别来无恙乎?

    (7) 用在数词后,表示列举的原因或理由。如:这些天没去看她,一来路太远;二来没功夫

    (1) 用于句尾,相当于“咧”

    刚才奶奶和袭人姐姐怎么嘱咐来!——《红楼梦》

    英文翻译

    come, coming; return, returning

    方言集汇

    ◎ 粤语:loi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loi2
    ◎ 潮州话:lai5

    宋本广韵

    [ri]
    部首: 429
    笔画: 4
    五笔: JJJ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A
    四角: 601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2) 同本义

    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说文》

    离为日,为火。——《易·说卦》

    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周礼·大司徒》

    天无二日,太阳也。——《孟子》

    日初出,大如车盖。——《列子·汤问》

    (3) 又如:日冠(太阳上方的光体);日昃(日斜,日过中午);日旸儿(太阳;日光);日月交食(对头;互相争斗);日头搁山(太阳落山);日头趖西(太阳偏西);日居月诸(日落月出,一天又一天)

    (4) 白天,白昼

    夏之日。——《诗·唐风·葛生》

    夜以继日。——《孟子·离娄下》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世说新语·自新》

    (5) 又如:日昳(日已过午);日往月去(时间一天天过去);日里(白天);日里向(白天);日长神倦(夏季白天长,人易困倦);日旰(日暮。天色晚);日昼(白天);夜以继日

    (6) 时节;为特殊目的而定的日子

    天启壬戌秋日。——魏学洢《核舟记》

    (7) 又如:交租日;星期一是洗衣日;你的结婚纪念日;三百万股日;太阴日;平太阳日;日南至(冬至日);日脚(〈方〉∶日子;时间);日时(一段时间);日分(日子;日期)

    (8) 一昼夜

    靡日不思。——《诗·邶风·泉水》

    日月星辰,太阳也。岁月日时,亦即曰日。——《书·洪范》

    教子数日。——《礼记·内则》

    (9) 又如:日力(一天的力气);日完(一天所做的事情);日度(一天一天地过去)

    (10) 时间,光阴

    (11) 又如:日子浅(时日短);日时(一段时间);旷日经年;日已昏黑;日不我与(时日不等人);日刻(时间)

    (12) 日本的简称 。如:中日文化交流

    副词

    (1) 每日,每天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如:日远日疏,日亲日近(常常接近自然亲热,反之就会疏远);日觐天颜(每天朝见皇帝);日见穷蹙(处境一天天艰难窘迫);日无暇晷(整天无空闲);日逐(每日;每天);日逐家(每日;一天天);日事钱(日工资);日辰(日子);日食钱(日事钱)

    (3) 他日,改天

    日与俱来,吾与若俱观之。——《列子·汤问》

    (4) 往日,从前

    日卫不睦,故取其地。——《左传·文公十年》

    英文翻译

    sun; day; daytime

    方言集汇

    ◎ 粤语:jat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t7 [客英字典] ngit7 [台湾四县腔] ngit7 [客语拼音字汇] ngid5 [宝安腔] ngit7 [梅县腔] ngit8 [陆丰腔] gnit7 [东莞腔] ngit7 [沙头角腔] gn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五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人質質A入聲開口三等眞Anʑĭĕtnjit/r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