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谨

jū jǐn [ ju jin]
繁体 拘謹
注音 ㄐㄨ ㄐ一ㄣˇ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拘谨 jūjǐn

(1) 拘束谨慎;拘束而不自然

overcautious;reserved

词语解释

  1. 拘束谨慎。

    《朱子语类》卷一一四:“ 守约 兄弟皆太拘谨,更少放宽。”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躬行》:“当正道显晦,异学争鸣之日,徒得一二拘谨之人,不足以追纵往哲,而振拔流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六回:“况且我看阁下是个有作有为的人才……岂可以过於拘谨,叫人家笑话。” 老舍 《四世同堂》二二:“ 瑞宣 向来是得拘谨就拘谨的人,现在就更不便破坏了屋里沉寂的空气。”

引证解释

⒈ 拘束谨慎。

《朱子语类》卷一一四:“守约兄弟皆太拘谨,更少放宽。”
清梁章鉅《退庵随笔·躬行》:“当正道显晦,异学争鸣之日,徒得一二拘谨之人,不足以追纵往哲,而振拔流俗。”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〇六回:“况且我看阁下是个有作有为的人才……岂可以过於拘谨,叫人家笑话。”
老舍《四世同堂》二二:“瑞宣向来是得拘谨就拘谨的人,现在就更不便破坏了屋里沉寂的空气。”

拘谨的国语词典

性情拘束而谨慎。

如:「他为人拘谨。」

拘谨的网络释义

拘谨 (汉语词语)

  • 拘谨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jū jǐn,意思是拘束谨慎;拘束而不自然。近义词是管束、束缚、约束、拘束,反义词是洒脱、勇敢、开朗。词语出自清代梁章钜的《退庵随笔·躬行》:“当正道显晦,异学争鸣之日,徒得一二拘谨之人,不足以追纵往哲,而振拔流俗。”
  • 拘谨造句

    他是个不善言谈的人,在联欢会上总是表现的很拘谨。
    所谓另一个自我,之所以也可以称之为自我,表示他也有他的一套人格和处世方式,是个和自己完全不同的陌生人,以同样的外表出现,却做出截然不同的事,应该说是非常新鲜有趣的设定了,拘谨可以变为放纵,善良可以变为邪恶,胆怯可以变为残暴,理智可以变为疯狂。
    两个人素不相识,刚一见面,都有点拘谨。
    她眉头微蹙,双手不知道摆在哪里。一点声响在她这里都会产生巨大的反应,平常最习惯不过的动作,在此时也只是拘谨,怕被发现自己的紧张,忐忑不安的她几乎不敢与别人对视,可是她的不安早就被周围的人尽收眼底。
    新老师刚上讲台,讲课有点拘谨。
    至于说什么样的话啊,我建议你只要真诚,大方,从容就好,说些赞赏的话让她开心是可以的,但不可以过分,那样她会感觉你很虚伪,也不要过分拘谨,那样她会认为你不够贴心,要适可而止,尽量把你优秀的一面展示给她。
    默,几句话就打破了拘谨的气氛。
    人的一生需要接触很多人,因此,有两个层次的友情。广泛意义的友情和严格意义的友情,没有前者未免拘谨,没有后者难于深刻。
    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我感到很拘谨。
    如果你过分地拘谨,没有任何性感的举动,那么无可置疑,你并不能从中能到乐趣。
    朱先生小心、拘谨,温文尔雅,从来不会厉色疾言。
    笔迹到此为止有些拘谨,但从此开始,由于作者得心应手,潦草了起来。约翰·勒卡雷 
    萧扬看着对面那个瘦瘦秀气的女孩,那么拘谨,早已没了网上聊天时的能言善辨。
    并不能说明他们是墙头草随风倒的那种,而是因为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他们没有什么必要过于拘谨。
    放下沉重的书包,舒松麻木的大脑,忘记课堂的拘谨,享受暑假的美好。让愉悦在心头闪耀,让快乐在田野奔跑,让开心随清溪流淌,让惬意和假期拥抱。祝暑假快乐!
    他无法神态自若地迎接这个梅吉,只拘谨地指了指一把椅子。
    她们的母亲和老祖母也许是过分拘谨了点儿。
    尽情地喊吧,实施你蓄谋已久的逛街大计,确定你垂涎已久的菜谱方针,制裁你拘谨的内心,大喝,今天是妇女节,我的节日,我做主。节日快乐。
    他见自己的小聪明被姨夫一语点破,拘谨地苦苦一笑,就编了个弥天大慌。
    野花,山石,清风,溪水,是好心境;静水流深,花间一壶酒,是好心境;人海中,我看到你,你正好也看到我,面容祥和,相视一笑,不拘谨,没有一丝不安,然后向各自的方向走去,是好心境。白音格力 

    汉字详情

    jū,gōu [ju,gou]
    部首: 330
    笔画: 8
    五笔: RQ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QPR
    四角: 5702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手,从句,句亦声。本义:拘留,拘禁)

    (2) 同本义

    拘,止也。——《说文》

    艮为拘随物系之。——《易·说卦》传

    拘系之乃从。——《易·随》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狎徐君,拘 齐庆封。——《韩非子·十过》

    (3) 又如:拘证(缉拿审问);拘刷(通缉;拘捕);拘究(拘留审察);拘制(拘禁,系缚); 拘责(拘留责罚);拘闭(拘禁,扣押)

    (4) 束缚;限制

    使人拘而多畏。——《汉书·司马迁传》

    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荀子·宥坐》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庄子·秋水》

    拘,犹限也。——《后汉书·王霸传》注

    而不肖者拘焉。——《淮南子·泛论》。注:“犹检也。”

    (5) 又如:拘紧(约束、束缚得紧);拘管(管教约束);拘逼(束缚,强迫);拘定(限定);拘卷(拘倦。约束,不自在);拘虚(受限于居所)

    (6) 拘守;拘泥于

    不拘于时。——唐· 韩愈《师说》

    拘以定月。——宋· 沈括《梦溪笔谈》

    (7) 如:拘文牵墨(拘泥于文章教化,或受文章束缚);拘文牵义(拘泥于字义、文义)

    (8) 抽搐

    筋肉拘苛。——《素问·至真要大论》

    拘挛犹拘束也。——《后汉书·曹褒传》注

    (9) 又如:拘苛(抽搐;痉挛);拘急(因感受风寒而身体痉挛、抽搐);拘拳(拘挛拳曲。引申为受束缚而不自由);拘缀(痉挛)

    (10) 通“钩( gōu)”。钩取,探取

    不荣通,不醜穷;不拘一穷,是圣人之辩者也。——《庄子·天地》

    (11) 通“痀”。曲,痉挛;痀偻,曲背

    夫指之拘也,莫不求伸也。——《淮南子·泰族》

    英文翻译

    restrain, seize, detain

    方言集汇

    ◎ 粤语:keoi1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gi1 ki1 [东莞腔] ki1 [客英字典] gi1 ki1 [台湾四县腔] gi1 ki1 [梅县腔] gi1 [陆丰腔] gi1 [宝安腔] gi1 ki1 [沙头角腔] gi1 [海陆丰腔] gi1 k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舉朱平聲合口三等kyo/kiukĭu
    jǐn [jin]
    部首: 226
    笔画: 13
    五笔: YA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女性
    仓颉: IVTLM
    四角: 34715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言,堇( qín)声。本义:谨慎,小心)

    (2) 同本义

    谨,慎也。——《说文》

    以谨无良。——《诗·大雅·民劳》

    以谨罔极。

    谨畜藏。——《荀子·王制》

    谨厚以为厚。——《楚辞·怀沙》

    谨庠序之教。——《孟子·梁惠王上》

    谨食之。——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不自谨惜。——清· 张廷玉《明史》

    谨护其失。——清· 刘开《问说》

    (3) 又如:谨畏(小心谨慎);谨肃(严谨认真);谨言(谨慎说话);谨厚(谨慎忠厚);谨介(谨慎耿介)

    (4) 恭敬

    谨斩樊於期头。——《战国策·燕策》

    谨使臣良。——《史记·项羽本纪》

    谨诺。

    谨奉神稷而以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5) 又如:谨呈(敬呈);谨启;谨致谢意;谨祈;谨恪(谨谨恭敬);谨白(敬告,敬启);谨禀(禀告);谨媚(恭顺柔媚)

    (6) 谨严;严格 。如:谨急(谨严急刻);谨细(谨严细密);谨质(谨严质朴)

    动词

    (1) 严防;严禁 。如:谨风(防风);谨盗(防盗)

    (2) 严守;谨守 。如:谨律(谨守戒律);谨户(严守门户);谨立(严守立身为人之道)

    英文翻译

    prudent, cautious; attentive

    方言集汇

    ◎ 粤语:gan2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