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阑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同“ 朱栏 ”。《宋史·舆服志一》:“四面拱斗,外施方镜,九柱围以朱阑,中设御坐。” 明 高启 《鹿》诗:“云山别却啣芝侣,来向朱阑花下行。” 清 厉鹗 《湖楼题壁》诗:“朱阑今已朽,何况倚阑人。”
引证解释
⒈ 同“朱栏”。
引《宋史·舆服志一》:“四面拱斗,外施方镜,九柱围以朱阑,中设御坐。”
明高启《鹿》诗:“云山别却啣芝侣,来向朱阑花下行。”
清厉鹗《湖楼题壁》诗:“朱阑今已朽,何况倚阑人。”
朱阑的网络释义
朱阑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一在其中指出这种木是红心的。 本义:赤心木)
(2) 同本义
朱,赤心木,松柏属。——《说文》
(3) 指朱色的物品
……朱(此指朱色缯帛)四百裹。——《穆天子传》
(4) 姓
朱孝纯子颍。(朱孝纯,字子颍,山东历城人,乾隆进士,当时任泰安知府,善诗画。)—— 清· 姚鼐《登泰山记》
形容词
(1) 朱色,大红色 。古代称为正色
网户朱缀。——《楚辞·招魂》
紫衣而朱冠。——《庄子·达生》
朱衣冠,执朱弓,挟朱矢。——《墨子·明鬼下》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禹作为祭器,墨染其外,而朱画其内。——《韩非子·十过》
朱鳞火鬣。——唐· 李朝威《柳毅传》
朱缨宝饰之帽。——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又如:朱印(朱色印记);朱封(用朱笔在封口作标记);朱押(用朱笔在封条等上面签字或画花押)
名词
(1) “朱砂”的简称
出赤盐如朱,白盐如玉。——《隋书》
(2) 又如:磁朱丸(磁石、朱砂、神曲配成的丸药,治疗心悸失眠、头晕目眩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hu1 [东莞腔] zu1 [台湾四县腔] zu1 [客英字典] zhu1 [沙头角腔] zu1 [梅县腔] zhu1 [陆丰腔] zhu1 [客语拼音字汇] zu1 [宝安腔] z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朱 | 章俱 | 章 | 虞 | 平聲 | 虞 | 合口三等 | 遇 | 虞 | tɕĭu | cjyo/tju |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门,柬(
)声。本义:门前的栅栏)(1) 同本义。引申为栏杆
阑,门遮也。——《说文》
虽仪之所甚愿为门阑之厮者,亦无先大王。——《史记·楚世家》
今公之牛马老于阑牢,不胜服也。——《晏子春秋·内篇谏下》
门阑多喜色,女婿近乘龙。——杜甫《李监宅》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宋· 岳飞《满江红》
(2) 又如:阑槛(栏杆);阑楯(栏杆);阑牢(围着栅栏用来饲养牛马的地方);阑圈(家畜饲养圈)
(3) 环状物
你看月阑,明日敢有风也。——元· 王实甫《西厢记》
(4) 印刷页纸上的分行线条 。如:阑道(书箱笺纸四周的框线)
(5) 画的圈儿
张千,取石灰来,在阶下画个阑儿。—— 元· 李行道《灰阑记》
动词
(1) 残;将尽
白露凝兮岁将阑。——《宋孝武宣贵妃诛》
夜阑卧听风吹雨。——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林黛玉到四更将阑,方渐渐的睡去。——《红楼梦》
(2) 又如:阑暑(指暑气将尽的夏末);阑单(精疲力尽的样子);岁阑;夜阑人静;阑夕(夜晚)
(3) 通“拦”。阻隔
有河山以阑之,有周韩而间之。——《战国策·魏策三》
(4) 围 。如:阑腰(围腰);阑地(围地,圈地)
(5) 衰退;衰落;消沉
白发满头归得也,诗情酒兴渐阑珊。——白居易《咏怀》
(6) 又如:阑珊(衰减);阑散(消沉)
副词
(1) 妄,擅自
阑入尚方掖门。——《汉书·成帝纪》。注:“无符籍妄入宫曰阑。”
(2) 又如:阑入(妄入,擅自进入);阑出(妄出,未得许可而擅自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