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ㄢˋ ㄕˋ ㄅㄨˋ ㄑ一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虽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也不做亏心事。谓光明磊落。语出唐骆宾王《萤火赋》:"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 隋王荣暨妻刘氏墓志》:“暗室不欺,托生安养。”

成语用法

暗室不欺主谓式;作谓语;比喻自觉不作亏心事。

引证解释

⒈ 虽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也不做亏心事。谓光明磊落。

语出唐骆宾王《萤火赋》:“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
徐迟《牡丹》二:“当时贱视优伶,然而他生活严肃,暗室不欺,十分重视操守。”

暗室不欺的国语词典

虽独处隐僻处无人可见,然亦居心端正。形容坦诚磊落。

如:「他一生暗室不欺,没有什么不可告人事。」

暗室不欺的网络释义

暗室不欺

  • 暗室不欺是一个成语,读音是àn shì bù qī,意思是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
  • 汉字详情

    àn [an]
    部首: 429
    笔画: 13
    五笔: JUJG
    五行:
    仓颉: AYTA
    四角: 6006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日,音声。本义:昏暗)

    (2) 同本义。与“明”相对

    暗,日无光也。——《说文》

    日中光明,故其出入时光暗,故大。——《论衡·说日》

    体之感何自起?曰,起于远近之比例,明暗之掩映。——蔡元培《图画》

    (3) 又如:昏暗(光线不足);暗中摸索(在黑暗中寻找探索)

    (4) 昏昧,愚昧;不明白

    上暗则政险。——《荀子·天率》

    (5) 又如:暗昧(真假不明;暧昧,含糊不清);暗主(昏庸的君主)

    (6) 隐秘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7) 又如:暗记儿;暗号

    (8) 地下 。如:暗河;暗沟(地下的排水沟)

    副词

    (1) 默默地

    暗算乡程隔数州,欲归无计泪空流。——杜荀鹤《旅寓诗》

    孺人半夜觉寝,促有光暗诵。—— 归有光《先妣事略》

    (2) 又如:暗诵(默诵,背诵);暗数(默默记数);暗写(默写)

    (3) 秘密;暗中

    曹节王甫,暗杀太后。——《后汉书·宦者传》

    孤犬无猛噬,长箭不暗射。——元好问《驱猪行》

    名词

    (1) 天黑

    车驾逼暗乃还,漏已尽。——《晋书·职官志》

    (2) 黑夜 。如:暗夜(黑夜);暗风(黑夜的风)

    动词

    使昏暗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李白《古风》

    英文翻译

    dark; obscure; in secret, covert

    方言集汇

    ◎ 粤语:am3 ngam3
    ◎ 客家话:[东莞腔] am5 [台湾四县腔] am5 [梅县腔] am5 em3 [陆丰腔] am5 [客英字典] am5 [海陆丰腔] am5 [客语拼音字汇] am4 [沙头角腔] am5 [宝安腔] am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五十三勘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烏紺去聲開口一等ʔɒmqomh/omm
    shì [shi]
    部首: 322
    笔画: 9
    五笔: PGC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JMIG
    四角: 301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宀从至。人到屋中就停止了。本义:内室)

    (2) 同本义 。堂后之正室。古人房屋内部,前叫“堂”,堂后以墙隔开,后部中央叫“室”,室的东西两侧叫“房”

    室,实也。——《说文》。段注:“古者前堂后室。释名曰:“室,实也,人物实满其中也。”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古者宫室贵贱同称。——《易·系辞》传

    室,堂之内,人所安止也。——《说文系传》

    若通而言之,则宫室通名,故《尔雅》云,“宫谓之室,室谓之宫。”别而言之,论其四面穹隆则曰宫,因其贮物充实则曰室。”——《礼记·曲礼上》疏

    入室又弗见也。——《礼记·问丧》

    (3) 又如:室间(室内);室庑(居室);室温(室内温度);室隅(室内角落);登堂入室;室匣(内室中贮藏衣物的柜)

    (4) 房屋;房间

    筑室百堵,西南其户。——《诗·小雅·斯干》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清· 林觉民《与妻书》

    (5) 又如:室家(居所,住宅;夫妇所居为室,一门之内为家;妻子);室宇(房舍;屋宇);室宅(房舍住宅);室事(建房用材);室制(宫殿、屋宇的规模样式);室舍(房屋;住所);室第(住宅);室闾(房舍);室庐(居室,房舍)

    (6) 家

    室人交遍谪我。——《诗·邶风·北门》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唐· 杜甫《石壕吏》

    (7) 又如:室老(家相,家臣中的长者);室族(家族);室祭(家祭);室人(家中的人);室怒市色(生家中人的气,却以怒色对待市人,谓迁怒于人)

    (8) 机关、工厂、学校等内部的工作单位 。如:办公室;研究室;手术室;收发室

    (9) 指妻子

    三十曰壮,有室。——《礼记·曲礼上》

    (10) 又如:室妾(妻妾);室氏(妻子);正室;侧室

    (11) 墓穴

    百岁之后,归于其室。——《诗·唐风·葛生》

    (12) 刀剑的鞘 :与刀刃、猎刀或者其它器械紧密配合的护套

    拔剑,剑长操其室。——《战国策·燕策》

    (13) 家人;家族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三国志·诸葛亮传》

    (14) 家产;家财

    四分公室,季氏择二。——《左传·昭公五年》

    (15) 姓

    动词

    (1) 娶妻;成家

    丈夫二十而室,妇女十五而嫁。——《韩非子》

    (2) 男女同房,交媾

    王氏陷贼中,贼欲逼室之, 王氏骂贼,贼怒,遂支解之。——《金史》

    英文翻译

    room, home, house, chamber

    方言集汇

    ◎ 粤语:sat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hit7 [台湾四县腔] siit7 (sii3) [梅县腔] shit7 [客语拼音字汇] sid5 [沙头角腔] sit7 [东莞腔] sit7 [海陆丰腔] shit7 (shi3) [宝安腔] sit7 [陆丰腔] sh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五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式質質A入聲開口三等眞Asjitɕĭĕt
    [bu]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GII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F
    四角: 10900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大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英文翻译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fau2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鳩平聲開口三等pĭəupiu/piou
    [qi]
    部首: 427
    笔画: 12
    五笔: ADWW
    五行:
    仓颉: TCNO
    四角: 4788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欠,其声。“欠”与出气、说话有关。本义:欺骗)

    (2) 同本义

    欺,诈欺也。——《说文》

    仁义修立谓之任,反任为欺。——《贾子道术》

    禄不遂行兹谓欺。——《京房易传》

    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又

    尚不相欺。

    甚矣哉为欺也。——明· 刘基《卖柑者言》

    (4) 又

    世之为欺者。

    (5) 又如:欺诳(欺瞒);欺上罔下(对上欺骗,对下隐瞒);欺诞(夸大欺骗);欺谩(欺骗);欺三瞒四(隐蔽实情欺骗他人);欺天罔人(骗天骗人);欺天罔地(欺骗天地。极言人之背理昧心);欺心(自己欺骗自己心怀不轨,起坏心思);欺君罔上(欺骗蒙蔽君上)

    (6) 欺诈,用狡猾奸诈的手段骗人

    苏秦欺寡人。——《战国策·秦策》。注:“诈也。”

    欺诬诈伪也。——《荀子·性恶》。注:“诳也。”

    (7) 又如:欺谬(欺诈背信);欺猾(欺诈奸猾);欺罔(诈骗迷惑);欺诡(欺诈);欺弊(欺诈蒙骗)

    (8) 欺压,欺侮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9) 又如:欺藐(欺负小看);仗势欺人;欺蔑(欺负蔑视);欺傲(欺侮轻慢);欺枉(欺负)

    形容词

    见南郭子,果若欺魄焉,而不可与接。——《列子·仲尼》

    英文翻译

    cheat, double-cross, deceive

    方言集汇

    ◎ 粤语:hei1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ki1 [宝安腔] ki1 [梅县腔] ki1 [陆丰腔] ki1 [客英字典] ki1 [台湾四县腔] ki1 [东莞腔] ki1 [沙头角腔] ki1 [海陆丰腔] ki1
    ◎ 潮州话:k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去其平聲開口三等khi/qiokʰĭ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