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流
词语释义
世俗之辈。
指当代人,时下的人们。
词语解释
世俗之辈。
《晋书·阮裕传》:“诸人相与追之, 裕 亦审时流必当逐己,而疾去。” 前蜀 韦庄 《绛州过夏留献郑尚书》诗:“因循每被时流誚,奋发须由国士怜。”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一:“凡暗转、暗接、暗提、暗顿,必须有大气真力,斡运其间,非时流小蕙之笔能胜任也。”
引证解释
⒈ 世俗之辈。
引《晋书·阮裕传》:“诸人相与追之, 裕亦审时流必当逐己,而疾去。”
前蜀韦庄《绛州过夏留献郑尚书》诗:“因循每被时流誚,奋发须由国士怜。”
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凡暗转、暗接、暗提、暗顿,必须有大气真力,斡运其间,非时流小蕙之笔能胜任也。”
时流的国语词典
当时一般的人。
时流的网络释义
时流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2) 同本义
时,四时也。——《说文》
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释名》
谓其三时不害。——《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
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孟子·梁惠王上》
时事之征也。——《左传·闵公二年》
时者,所以记岁也。——《管子·山权数》
四时者,天之吏也。——《淮南子·天文》
四时和谓之宝烛。——《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
敬授人时。——《书·尧典》。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左传·桓公六年》
(3) 又如:时气(时令,气候);时若(四时和顺);时食(四季应时的食品);时耕(春耕);时夏(夏季);时暑(夏天的炎热);时景(春景);时禽(随节候而出现的鸟);时享(宗庙四时的祭祀);时序(季节的顺序,时间的先后);时祀(按四季所举行的祭祀);时田(四时田猎。指古代帝王、贵族四时到野外打猎,并行军事训练);时令病(在一定季节流行的疾病);时衣(四时的衣服);时芳(应季节而开放的花)
(4) 时辰 ,计时单位,一昼夜的十二分之一(古时一昼夜分为十二时)
时,时辰也。十二时也。——《韵会》
觯俟时而酌。——《仪礼·既夕记》。注:“朝兮也。”
以时启闭。——《周礼·阍人》
时数辞违。——《太玄·玄数》
一日思亲十二时。——黄庭坚《思亲汝州作》
时已过午,奴辈适至。——《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从已时直杀到未时,周瑜虽得利,只恐寡不敌众,遂下令鸣金收住船只。——《三国演义》
(5) 又如:报时;此日此时;时辰钟(时钟,钟表);晡时(下午四时左右);午时(白天11点至1点);子时(夜间11点至1点)
(6) 时间;时候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庄子·养生主》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心屈。——汉· 贾谊《论积贮疏》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女时昔作儿,生小出野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7) 又如:费时(耗费时间);多时(很长时间);时晌(时饷。时间);时子(时候);时目(时下的眼光);时出(得其时而出)
(8) 时尚,时俗
李氏子 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唐· 韩愈《师说》
(9) 时运;命运
死之短长,时也。——《左传》
杀身有地初非惜,报国无时未免愁。——宋· 陆游《登慧照寺小阁》
(10) 又如:时衰(时运衰落);时道(时运;机会);时蹇(时运不佳)
(11) 时机;机会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 李白《行路难》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孟子·梁惠王上》
(12) 又如:失时;时乖运蹇
(13) 动词的时态 。如:过去时;将来时
(14) 钟点 。如:三时三十分十五秒
(15) 片刻,一会儿或瞬间 。如:一时找不到;时暂(短暂时间);时霎(片刻,很短的时间);时复间(一时间,暂时)
(16) 岁月,光阴
时不久留。——《吕氏春秋》
(17) 指时势或时局
救时应仗出群才。——秋瑾《黄海舟中》
(18) 又如:时化(时势的变化);时艰(时局的艰难困苦)
(19) 代,朝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吕氏春秋·察今》
变法者因时而他。——《吕氏春秋·察今》
(20) 又如:时世(时代,时局);时年(时代)
(21) 气候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清· 方苞《狱中杂记》
(22) 姓
形容词
(1) 合时宜的,适时的
时雨降矣。——《庄子》
(2) 又如:时豪(穿着入时;时髦);时谚;时文;时服(当时通行的服装;时兴的服装)
(3) 当时的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4) 又如:时忌(当时的忌讳);时辈(当时的名流、贤达);时彦(当时的英才);时人(当时的人);时势;时语(当时的口语);时豪(当时的豪强);时俊(当代或当时的贤俊)
(5) 通“是”。善,好
尔酒既旨,尔殽既时。——《诗·小雅·怡弁》
副词
(1) 相当于“常常”、“经常”
时与出游猎。——《史记·吕太后本纪》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陶潜《归去来兮辞》
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2) 又如:时闻(常常聆听);时常(常常;经常);时形(经常出现)
(3) 相当于“有时”、“偶尔”
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明· 徐宏祖《游黄山记》
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明史·海瑞传》
(4) 按时,到时候
谨食之,时而献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5) 叠用,表示时而这样,时而那样;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 。如:时冷时热
(6) 当时,这时,那时
时秦昭王与楚婚。——《史记》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后汉书·张衡传》
时大风雪。——《资治通鉴》
代词
表示近指,相当于“此”、这”
时,是也。——《尔雅》
黎民于变时雍。——《书·尧典》。传:“是也。”
孝友时格。——《仪礼·士冠礼》
率时农夫,播厥百谷。——《诗·周颂·噫嘻》
匪上帝不时,殷不用旧。——《荀子·非十二子》
奉时辰牡,辰牡孔硕。——《诗·秦风·驷》
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资治通鉴·唐纪》
动词
(1) 适时;合于时宜
风雨之不时。——《荀子》
(2) 又如:时菊(应时开的菊);时雪(应时的雪);时味(应时的美味);时果(应时的水果);时物(应时的作物);时花(应时开的花);时鸟(应时而鸣的鸟);时材(应时的才能);时风(应时的风);时馐(应时的美味);时稼(应时的作物)
(3) 通“伺”。伺候;等待
孔子时其亡无而往拜之。——《论语·阳货》
时其饥饱,达其怒心。——《庄子·人间世》
来丹遂执剑从黑卵,时黑卵之醉偃于牖下,自颈至腰三斩之。——《列子·汤问》
(4) 又如:时行(等待时机而行;及时而作);少时(稍等)
(5) 处,处于
宜于时通,利以处穷。——《荀子》
(6) 承,承受
纳于百揆,百揆时叙。——《书·舜典》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hi2
◎ 潮州话:si5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本义:水流动)
(2) 同本义
观其流泉。——《诗·大雅·公刘》
顄淡滂流。——《文选·马融·长笛赋》
血流殷地。——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黄河流水。——《乐府诗集·林兰诗》
碧水东流自此回。——唐· 李白《望天门山》
桃花流水鳜鱼肥。——唐· 张志和《渔歌子》
(3) 又如:流迸(涌流而出);流水行云(流动的水和飘浮的云彩);流冰(冰块在河面上漂动和流动);流泉(流动的泉水);引申为流动。如:流丹(流动的红色;指流血);流脓搭水(流脓水)
(4) 顺水漂流
譬彼舟流,不知所届。——《诗·小雅·小弁》
(5) 又如:流觞(在环曲水道;旁宴聚时,将杯放入水中,任其漂流,如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当即取饮);流柿(江中漂流的木片);流泊(在水面漂流);流花(水面漂流的落花)
(6) 漂没;移动不定;流浪
君子和而流。——《礼记》
(7) 又如:流穴(辖转流落,居无定所);流沔(流连沉溺)
(8) 传布;扩散
其故家贵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孟子·公孙丑上》
(9) 又如:流风(遗风);流称(传颂);流闻(辗转传闻;流播);流迈(传播远方);流声(流播名声,流传的名声);流誉(传播声誉);流语(流传的话)
(10) 流露;显露 。如:流韵(诗文等表现出的风格韵味)
(11) 放纵;无节制 。如:流泆(放纵,放荡);流荡(放荡,交往不正当;又形容文章流畅有气势)
(12) 放逐,流放,古代五刑之一
虽放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流于彘。(彘,晋地,在现在山西省霍县。周厉王后来被流放到彘。)——《国语·召公谏厉王止谤》
(13) 又如:流递(将犯人送到远处管制);流户(流放边区服劳役的人家);流逐(流放);流囚(被流放的囚徒)
(14) 变化;演变 。如:流离琐尾(比喻处境由顺利转为艰难);流易(演变;变换)
(15) 涂饰 。如:流金(涂饰泥金)
(16) 通“留”。停留,停止
旁行而不流。——《易·系辞上》
(17) 通“摎”。求取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诗·周南·关雎》
词性变化名词
(1) 河川;江河的流水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庄子》
通流入海。——清· 张廷玉《明史》
不积小流。——《荀子·劝学》
临清流。——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从流飘荡。——吴均《与朱元思书》
(2) 又如:流川(江河的流水);流温(谓流水温和);流涧(山间的流水)
(3) 像水流的东西 。如:流馥云外(形容香飘万里);寒流;暖流;气流;电流
(4) 潮流;风气 。如:流化(犹流俗);流俗(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
(5) 流派;派别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汉书·艺文志》
(6) 品类;等级
滑稽之流。——明· 刘基《卖柑者言》
(7) 又如:三教九流;流亚(同一类人物);流比(同类比照类推);流伍(同辈;同类);流序(流品,等级)
(8) 避难者 。如:盲流
形容词
流畅 。如:流亮(流畅明白);流便(指文笔流畅,不滞涩);流美(流畅华美;流畅动听)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liu2 [宝安腔] liu2 [客英字典] liu2 [台湾四县腔] liu2 lau2 [东莞腔] liu2 [海陆丰腔] liu2 lau2 [梅县腔] liu2 [陆丰腔] liu3 [沙头角腔] lie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劉 | 力求 | 來 | 尤 | 平聲 | 尤 | 開口三等 | 流 | 尤 | lĭəu | liu/li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