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流

shì liú [ shi liu]
注音 ㄕˋ ㄌ一ㄡˊ

词语释义

1.指一般的官属。 2.指曾任官职者。

词语解释

  1. 指一般的官属。

    《南史·范晔传》:“ 孔熙先 有美才,地胄犹可论,而翳迹仕流,岂非时匠失乎?”

  2. 指曾任官职者。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邮政·稽查徒犯》:“夫其徒限已满,即为无罪之人。及其将返也,无论仕流,宜加优礼,设饮餽賮,以湔其耻辱。”

引证解释

⒈ 指一般的官属。

《南史·范晔传》:“孔熙先有美才,地胄犹可论,而翳迹仕流,岂非时匠失乎?”

⒉ 指曾任官职者。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邮政·稽查徒犯》:“夫其徒限已满,即为无罪之人。及其将返也,无论仕流,宜加优礼,设饮餽賮,以湔其耻辱。”

仕流的网络释义

仕流

  • 仕流
  • (1).指一般的官属。《南史·范晔传》:“ 孔熙先 有美才,地胄犹可论,而翳迹仕流,岂非时匠失乎?”
  • (2).指曾任官职者。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邮政·稽查徒犯》:“夫其徒限已满,即为无罪之人。及其将返也,无论仕流,宜加优礼,设饮餽賮,以湔其耻辱。”
  • 汉字详情

    shì [shi]
    部首: 221
    笔画: 5
    五笔: WF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G
    四角: 2421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人,从士。本义:做官)

    (2) 同本义

    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常经典籍为业,未遑仕进之事。——《后汉书·崔骃传》

    申子请仕其从兄官。——《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不仕无义。——《论语·微子》

    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孟子·梁惠王上》

    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干仕。—— 马中锡《中山狼传》

    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仕官(就任官职);仕途经济(通过“学而优则仕”的道路去做官);仕止(出仕或隐退);仕路(升官之路)

    (4) 通“事”。从事;做事

    滔滔江、 汉,南国之纪;尽瘁以仕,宁莫我有。——《诗·小雅·四月》

    (5) 学习政事,见习试用

    仕,学也。——《说文》。段玉裁注:“古义宦训仕,仕训学。”。 朱曰:“犹今言试用也。”

    (6) 审察。检查

    弗躬弗亲,庶民弗信;弗问弗仕,勿罔君子。——《诗·小雅·节南山》

    名词

    (1) 职位

    或著显绩而婴时戮,或有大才而无贵仕,皆扬清风于上烈,垂令闻而不已。——晋· 潘岳《西征赋》

    (2) 通“士”。古代四民之一。指以道艺、武勇谋求仕进的人

    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诗·大雅·文王有声》

    此非能仕之所耻也。——《韩非子·说难》

    有仕于此,而子悦之。——《孟子·公孙丑下》

    (3) 又如:仕子(泛指文人、学子);仕林(士大夫阶层)

    (4) 官宦,官员

    仕女往住夜游。——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5) 又如:仕版(官员的花名册);仕户(官宦人家);仕子(有官职的人);仕籍(旧指记载官吏名籍的簿册。亦借指仕途,官场);仕门(仕宦之家);仕流(一般的官属);仕家(官宦之家);仕禄(官职,职务)

    (6) 通“事”。事情

    增无易之仕。——王充《论衡》

    (7) 中国象棋中的两个相同的子,位于“帅”的两旁。亦作“士” 。如:撑仕;杀仕

    (8) 姓

    英文翻译

    official; serve government

    方言集汇

    ◎ 粤语:si6
    ◎ 客家话:[梅县腔] se5 [陆丰腔] sii6 [客英字典] sii5 [东莞腔] su3 [海陆丰腔] sii5 [客语拼音字汇] si4 [台湾四县腔] sii5 [宝安腔] s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鉏里上聲開口三等dʒʰĭəzrix/driio
    liú [liu]
    部首: 331
    笔画: 10
    五笔: IYCQ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EYIU
    四角: 301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本义:水流动)

    (2) 同本义

    观其流泉。——《诗·大雅·公刘》

    顄淡滂流。——《文选·马融·长笛赋》

    血流殷地。——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黄河流水。——《乐府诗集·林兰诗》

    碧水东流自此回。——唐· 李白《望天门山》

    桃花流水鳜鱼肥。——唐· 张志和《渔歌子》

    (3) 又如:流迸(涌流而出);流水行云(流动的水和飘浮的云彩);流冰(冰块在河面上漂动和流动);流泉(流动的泉水);引申为流动。如:流丹(流动的红色;指流血);流脓搭水(流脓水)

    (4) 顺水漂流

    譬彼舟流,不知所届。——《诗·小雅·小弁》

    (5) 又如:流觞(在环曲水道;旁宴聚时,将杯放入水中,任其漂流,如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当即取饮);流柿(江中漂流的木片);流泊(在水面漂流);流花(水面漂流的落花)

    (6) 漂没;移动不定;流浪

    君子和而流。——《礼记》

    (7) 又如:流穴(辖转流落,居无定所);流沔(流连沉溺)

    (8) 传布;扩散

    其故家贵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孟子·公孙丑上》

    (9) 又如:流风(遗风);流称(传颂);流闻(辗转传闻;流播);流迈(传播远方);流声(流播名声,流传的名声);流誉(传播声誉);流语(流传的话)

    (10) 流露;显露 。如:流韵(诗文等表现出的风格韵味)

    (11) 放纵;无节制 。如:流泆(放纵,放荡);流荡(放荡,交往不正当;又形容文章流畅有气势)

    (12) 放逐,流放,古代五刑之一

    虽放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流于彘。(彘,晋地,在现在山西省霍县。周厉王后来被流放到彘。)——《国语·召公谏厉王止谤》

    (13) 又如:流递(将犯人送到远处管制);流户(流放边区服劳役的人家);流逐(流放);流囚(被流放的囚徒)

    (14) 变化;演变 。如:流离琐尾(比喻处境由顺利转为艰难);流易(演变;变换)

    (15) 涂饰 。如:流金(涂饰泥金)

    (16) 通“留”。停留,停止

    旁行而不流。——《易·系辞上》

    (17) 通“摎”。求取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诗·周南·关雎》

    词性变化

    名词

    (1) 河川;江河的流水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庄子》

    通流入海。——清· 张廷玉《明史》

    不积小流。——《荀子·劝学》

    临清流。——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从流飘荡。——吴均《与朱元思书》

    (2) 又如:流川(江河的流水);流温(谓流水温和);流涧(山间的流水)

    (3) 像水流的东西 。如:流馥云外(形容香飘万里);寒流;暖流;气流;电流

    (4) 潮流;风气 。如:流化(犹流俗);流俗(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

    (5) 流派;派别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汉书·艺文志》

    (6) 品类;等级

    滑稽之流。——明· 刘基《卖柑者言》

    (7) 又如:三教九流;流亚(同一类人物);流比(同类比照类推);流伍(同辈;同类);流序(流品,等级)

    (8) 避难者 。如:盲流

    形容词

    流畅 。如:流亮(流畅明白);流便(指文笔流畅,不滞涩);流美(流畅华美;流畅动听)

    英文翻译

    flow, circulate, drift; class

    方言集汇

    ◎ 粤语:lau4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liu2 [宝安腔] liu2 [客英字典] liu2 [台湾四县腔] liu2 lau2 [东莞腔] liu2 [海陆丰腔] liu2 lau2 [梅县腔] liu2 [陆丰腔] liu3 [沙头角腔] lie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力求平聲開口三等lĭəuliu/li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