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料理
(1) 菜肴
词语解释
照顾;照料。
《晋书·王徽之传》:“ 冲 尝谓 徽之 曰:‘卿在府日久,比当相料理。’”《太平广记》卷三○一引 唐 戴孚 《广异记》:“君妇若我妇也,寧得不料理之。” 元 陈高 《种橦花》诗:“苗生初夏时,料理晨夕忙。” 朱自清 《背影》:“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
安排;处理。
《宋书·吴喜传》:“处遇料理,反胜劳人。”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杂智·皦生光》:“﹝ 生光 ﹞乃为料理纳贿,某中官若干,某衙门若干,庶万一可以弥缝。” 清 青城子 《志异续编·某邑令》:“﹝邑令﹞料理家事,井井有法。” 郁达夫 《游愚园》诗:“黄茅亭子小楼臺,料理溪山煞费才。”
整治;整理。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榆白杨》:“榆生,共草俱长,未须料理。” 宋 李纲 《奉诏条具边防利害奏状》:“既料理 淮南 ,仍詔 建康 守臣治城壁,修宫闕,立官府,创营房,使粗成规摹以待翠华之幸。” 清 李渔 《玉搔头·极谏》:“种种不祥之语,皆是亡国之徵,我也没口答应他,且去料理諫章便了。”
提拔;提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母﹞语 康伯 曰:‘汝若为选官,当好料理此人。’”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愿明天子去常格料理之。”
指点;教育。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怪术》:“其人朝宿 郑州 ,因谓 张 曰:‘君受我料理,可倍行数百。’” 朱自清 《背影·儿女》:“他并不是溺爱,只是没有耐心去料理他们,他们便不能成材了。”
修理。
唐 段安节 《琵琶录》:“内库有琵琶二面,号大忽雷,小忽雷,因为题头脱损,送在 崇仁坊 南 赵 家料理。”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一:“﹝ 刘卞功 ﹞曰:‘人破尚可修,矧瓮耶。’语未絶,钉校者至,相与料理,顷之如新。”
排遣;消遣。
唐 韩愈 《饮城南道边古墓上逢中丞过赠礼部卫员外少室张道士》诗:“为逢桃树相料理,不觉中丞喝道来。” 金 段克己 《鹧鸪天·和答寻正道》词:“穷愁正要诗料理,莫问春来酒价高。” 清 江昱 《湘月·嘉定赵饮谷自北归爰倚其声赠之》词:“休嘆散迹江湖,天教料理,世外闲风月。”
料想。
明 徐渭 《筠石篇》:“欲折以寄远,无此长臂攘。料理竹下人,应少寒枝香。”
日语汉字词。烹调。亦借指肴馔。
郭沫若 《脱离蒋介石以后》十一:“她听说我早饭、午饭都没有吃,便赶快又叫了些 日本 料理来。”
引证解释
⒈ 照顾;照料。
引《晋书·王徽之传》:“冲尝谓徽之曰:‘卿在府日久,比当相料理。’”
《太平广记》卷三〇一引唐戴孚《广异记》:“君妇若我妇也,寧得不料理之。”
元陈高《种橦花》诗:“苗生初夏时,料理晨夕忙。”
朱自清《背影》:“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
⒉ 安排;处理。
引《宋书·吴喜传》:“处遇料理,反胜劳人。”
明冯梦龙《智囊补·杂智·皦生光》:“﹝生光﹞乃为料理纳贿,某中官若干,某衙门若干,庶万一可以弥缝。”
清青城子《志异续编·某邑令》:“﹝邑令﹞料理家事,井井有法。”
郁达夫《游愚园》诗:“黄茅亭子小楼臺,料理溪山煞费才。”
⒊ 整治;整理。
引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榆白杨》:“榆生,共草俱长,未须料理。”
宋李纲《奉诏条具边防利害奏状》:“既料理淮南,仍詔建康守臣治城壁,修宫闕,立官府,创营房,使粗成规摹以待翠华之幸。”
清李渔《玉搔头·极谏》:“种种不祥之语,皆是亡国之徵,我也没口答应他,且去料理諫章便了。”
⒋ 提拔;提携。
引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母﹞语康伯曰:‘汝若为选官,当好料理此人。’”
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上:“愿明天子去常格料理之。”
⒌ 指点;教育。
引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怪术》:“其人朝宿郑州,因谓张曰:‘君受我料理,可倍行数百。’”
朱自清《背影·儿女》:“他并不是溺爱,只是没有耐心去料理他们,他们便不能成材了。”
⒍ 修理。
引唐段安节《琵琶录》:“内库有琵琶二面,号大忽雷,小忽雷,因为题头脱损,送在崇仁坊南赵家料理。”
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一:“﹝刘卞功﹞曰:‘人破尚可修,矧瓮耶。’语未絶,钉校者至,相与料理,顷之如新。”
⒎ 排遣;消遣。
引唐韩愈《饮城南道边古墓上逢中丞过赠礼部卫员外少室张道士》诗:“为逢桃树相料理,不觉中丞喝道来。”
金段克己《鹧鸪天·和答寻正道》词:“穷愁正要诗料理,莫问春来酒价高。”
清江昱《湘月·嘉定赵饮谷自北归爰倚其声赠之》词:“休嘆散迹江湖,天教料理,世外闲风月。”
⒏ 料想。
引明徐渭《筠石篇》:“欲折以寄远,无此长臂攘。料理竹下人,应少寒枝香。”
⒐ 日语汉字词。烹调。亦借指肴馔。
引郭沫若《脱离蒋介石以后》十一:“她听说我早饭、午饭都没有吃,便赶快又叫了些日本料理来。”
料理的国语词典
处理。
如:「日本料理以精致闻名。」
料理的网络释义
料理 (日语汉字词汇)
料理 (汉语词语)
料理的翻译
反义词
料理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斗,从米,表示用斗量米。本义:称量)
(2) 计数;计量;核计
料,量也。从斗,米在其中,会意。——《说文》
宣王料民于 太原。——《国语·晋语》。注:“数也。”
楚师可料也。——《国语·楚语》
夫古者不料民而知其多少。——《国语·周语上》
(3) 又如:料校(计数检核);料民(计点人数);料数(计数);料算(估算)
(4) 估量;揣度;料想
捭之者,料其情也。——《鬼谷子·捭阖》
不复料其虚实。——《资治通鉴》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史记·项羽本纪》
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史记·淮阳侯列传》
(5) 又如:料知(犹估计);料来(估计;料想);料量(估计,测度);料道(估计到,预料);料得(预测到;估计到);料敌(估量、判断敌情);料知(料想到);料然(料想);料莫(想来);料猜(猜测);料世(揣度时势)
(6) 选择,挑选
逊料得精兵八千余人。——《三国志·陆逊传》
(7) 又如:料人(选择人才);料取(选取);料选(挑选;拣选);料择(选择);料拣(选择,拣择)
(8) 安排,料理;管理
料,理也。——《玉篇》
比当料理。——《晋书·王徽之传》
导后料检中书故事。——《晋书·周顗传》
料检太祖巾箱。——《宋书·王僧绰传》
琴童料持下晌午饭。——王实甫《西厢记》
(9) 又如:料持(料理,安排;对付,收拾);料吏(指管理胥吏);料度机宜(料理事务);料实(清点,查实);料检(犹查点;清理);如:料视(照料);料高(看守;登高守望。是一种苦役)
(10) 小看
常言“海水不可斗量”,你休料我。——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
(11) 丢,撂
我何不把银子料在水里,也呼地的响一声?——《醒世恒言》
(12) 敌,对付
问众官:“你怎生料敌?”——《三国志平话》
名词
(1) 隋及唐宋时官吏于俸禄外所津贴的食料、口粮
官优有禄料。——白居易《咏所乐》
(2) 又如:料食(犹俸禄);料钱(唐宋旧制,官吏除俸禄外,有时另给食料或折钱发给,称料钱)
(3) 材料;原料 。如:料子服(指毛料制成的衣服);料壶(料质的壶)
(4) 供人畜食用或为植物提供营养的物品
每月但(只)是纳草纳料的,有些常例钱。——《水浒传》
(5) 又如:马料;饮料;肥料;草料;料袋(盛装牲口草料的口袋);料谷(饲养牲口的谷物);料槽(放置牲口食料的食槽)
(6) 中国旧时一种人造的半透明物,以玛瑙、紫石英等为原料,可以用来仿造珠玉;也可抽成丝 。如:料丝(制作工艺品的一种丝状原料);料货(各种料制器物的总称)
量词
宗,番
一连打了两料,打得宋江皮开肉绽,鲜血迸流。——《水浒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liau3 [陆丰腔] liau6 [客语拼音字汇] liau4 [海陆丰腔] liau6 [客英字典] liau5 [沙头角腔] liau5 [东莞腔] liau3 [台湾四县腔] liau5 [宝安腔] liau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聊 | 落蕭 | 來 | 蕭 | 平聲 | 蕭 | 開口四等 | 效 | 蕭 | lieu | leu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玉,里声。本义:加工雕琢玉石)
(2) 同本义
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说文》
理者,成物之文也。长短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之谓理。——《韩非子·解老》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 和氏之璧。”——《韩非子·和氏》
郑人谓玉未理者璞。——《战国策·秦策三》
(3) 治理;管理
不可胜理。——《战国策·秦策一》
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吕氏春秋·劝学》
夫能理三苗。——《淮南子·原道》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诸葛亮《出师表》
贫困如故时,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黄宗羲《柳敬亭传》
为天下理财。——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理事自若。——《后汉书·卓茂传》
(4) 又如:当家理事;理官(治理狱讼的官员);理民(治理人民);理国(治理国家)
(5) 整理,使有条理、有秩序
分茧理丝。——《晋书·左芬传》
当户理红妆。——《乐府诗集·木兰诗》
(6) 又
当窗理云鬓。
(7) 又如:理妆(整理妆饰);理丝(抽理蚕丝);理鬓(梳理鬓发);理顺
(8) 处理,办理 。如:料理(办理;处理);理七(旧俗人死后每七日斋供一次,凡七次,共四十九日而止);理狱(处理讼事)
(9) 温习;熟习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古诗十九首》
(10) 又如:理书(温习功课);理乐(练习演奏乐曲);理曲(练习歌曲)
(11) 奏起 。如:理音(弹奏音乐);理丝(弹奏弦乐);理乐(奏乐)
(12) 区分;辨别
理道之远近而致贡。——《荀子·王制》
(13) 又如:理音(辨别声音)
(14) 理睬,理会
只顾玩笑,并不理他。——《红楼梦》
(15) 又如:不理(不闻不问);理值(理睬);理识(犹理睬)
(16) 申诉;辨白 。如:理诉(申诉);理说(申辨是非);理辨(申辨)
(17) 修缮 。如:理葺(修理,修补);理楫(修理船桨)
(18) 操理
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名词
(1) 纹理;条理
井井兮有其理也。——《荀子·儒效》
璧袭无理。——《淮南子·览冥》
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说文解字·叙》
圭形石质,苍色腻理。——刘禹锡《砥石赋》
(2) 又如:理比(纹理相次);理路(纹理,纹路)
(3) 法律;司法官
弦子旗为理。——
管子·小匡》
遂下于理。——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4) 又如:理刑厅(理刑官员)
(5) 道理,义理
井井兮其有理也。——《荀子·儒效》
恶积祸盈,理至焦烂。——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势不同而理同。——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者也。——《庄子·秋水》
理实如兄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天下之理得矣。——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验之以理。——《吕氏春秋·慎行论》
理无专在。——清· 刘开《问说》
(6) 又
理有未安,妄以臆度。
(7) 又如:无理(没有道理);在理(合乎道理);理致(义理情致,思想情趣);理窟(义理会聚处;道理深奥处);理顺(道理顺当;理由正当)
(8) 事理 。如:理趣(事理的旨趣)
(9) 使者
行理之命,无月不至。——《左传·昭公十三年》。注:“行理,使人通聘问者。”
(10) 媒人
吾令蹇修以为理。——《楚辞·屈原·离骚》
(11) 自然科学与物质世界和其现象有关的这种知识 。如:理工科
(12) 物理学 。如:数理化
(13) 通“吏”。狱官
孟秋之月:命理瞻伤。——《礼记·月令》
李离者, 晋文公之理也。——《史记·循吏列传》
形容词
治理得很好
本事不理。——《荀子·天论》
运极则化,理乱相承。——《后汉书·蔡邕传》
一切治理,威名流闻。——《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li1 li3 [客英字典] li1 li3 [海陆丰腔] li1 li3 [东莞腔] li3 [陆丰腔] li1 [梅县腔] li1 [沙头角腔] li1 [宝安腔] li1 [客语拼音字汇] li1
◎ 潮州话:li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里 | 良士 | 來 | 之 | 上聲 | 紙 | 開口三等 | 之 | 止 | lix/liio | lĭ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