憀栗

liáo lì [ liao li]
繁体 憀慄
注音 ㄌ一ㄠˊ ㄌ一ˋ

词语释义

1.凄怆。 2.犹凛冽。寒气袭人貌。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1.凄怆。 汉 应瑒 《正情赋》:“步便旋以永思,情憀慄而伤悲。” 宋 苏轼 《宿望湖楼再和》:“骚人故多感,悲秋更憀慄。” 元 袁易 《杭州道中书怀》诗之一:“远行憀慄意,对此不能无。”

引证解释

⒈ 凄怆。

汉应瑒《正情赋》:“步便旋以永思,情憀慄而伤悲。”
宋苏轼《宿望湖楼再和》:“骚人故多感,悲秋更憀慄。”
元袁易《杭州道中书怀》诗之一:“远行憀慄意,对此不能无。”

⒉ 犹凛冽。寒气袭人貌。

宋欧阳修《与王懿恪公书》:“岁晚憀慄,惟以时为国自重。”
清黄宗羲《<陈苇庵年伯诗>序》:“一唱三叹,凄人心脾,读之者但觉秋风憀慄,中人肌肤。”

汉字详情

liáo [liao]
部首: 339
笔画: 14
五笔: NNWE
仓颉: PSMH
四角: 9702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悲伤

憀,憀然也。从心,尞声。——《说文》

谁使寒鸦意绪娇,云晴山晚动情憀。——陆龟蒙《自遣》

(2) 又如:憀戾(凄怆);憀恨(怅恨貌);憀栗(凄怆);憀憀(伤悲)

(3) 清楚

新声憀亮。——嵇康《琴赋》

勃慷慨以憀亮。——潘岳《笙赋》

(4) 又如:憀亮(嘹亮;声音清脆而响亮)

英文翻译

to rely on

方言集汇

◎ 粤语:liu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liau2 [台湾四县腔] liau2 [梅县腔] liau2 [海陆丰腔] lia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三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落蕭平聲開口四等leulieu
部首: 420
笔画: 10
五笔: S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