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收拾
(1) 整理;布置;整顿
(2) 修理
(3) 料理
(4) 口∶惩治
(5) 口∶杀死
(6) 收敛
(7) 收拢;收揽
(8) 烹调
(9) 准备
(10) 消除
引证解释
⒈ 收聚;收集。
引《东观汉记·淳于恭传》:“﹝恭﹞家有山田橡树,人有盗取之者, 恭助为收拾,载之归。”
五代齐己《送泰禅师归南岳》诗:“有兴寄题红叶上,不妨收拾别为编。”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张氏姑妇同刈麦,甫收拾成聚,有大旋风从西来,吹之四散。”
⒉ 整理;整顿。
引《后汉书·徐防传》:“收拾缺遗,建立明经。”
《北史·高车传》:“蠕蠕社崘破败之后,收拾部落,转徙广漠之北。”
曹禺《雷雨》第二幕:“四凤,收拾收拾零碎的东西,我们先走吧。”
⒊ 招纳;收容。
引唐刘禹锡《苏州谢上表》:“收拾耆旧,尘忝班行。”
宋王明清《春娘传》:“吾至亲骨肉,流落失所,理当收拾。”
明刘元卿《贤奕编·官政》:“后世既收拾强悍无赖者,养之以为兵。良民虽税歛略厚,而终身保骨肉相聚之乐。”
⒋ 收藏;收敛。
引宋王安石《东阳道中》诗:“强将诗咏物,收拾济时心。”
《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嬾龙﹞恐怕终久有人算他,此后收拾起手段,再不试用。”
高云览《小城春秋》第十三章:“剑平收拾起笑容说:‘我的看法正跟你相反。’”
⒌ 收埋。
引《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吏人死亡,或在坏垣毁屋之下,而家羸弱不能收拾者,其以见钱穀取佣,为寻求之。”
《资治通鉴·汉灵帝光和元年》:“宋后家属并以无辜委骸横尸,不得敛葬,宜敕收拾,以安游魂。”
⒍ 收拢;收揽。
引《清史稿·尚善传》:“躬蹈四罪,而犹逞志角力,谬欲收拾人心,是厝薪於火而云安。”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保路运动》:“尔丰受事之初,已窥其隐患,故思潜移默运,收拾人心。”
沙汀《退佃》:“这是个老毛病,所以药方也还是那张开过无数次的药方:收拾民心!”
⒎ 指烹调。
引《说岳全传》第二四回:“张保道:‘为何把这样的菜来与我吃?’家人道:‘今日却是为了张爷,特地收拾起来的。’”
老舍《女店员》第五场:“我今天太忙,青菜还收拾得不够理想。”
⒏ 收割;收获。
引《太平广记》卷一二八引唐薛用弱《集异记·王安国》:“安国有麦半顷,方收拾,晨有二牛来,蹊践狼籍。”
唐韩愈《送张道士》诗:“霜天熟柿栗,收拾不可迟。”
⒐ 拘捕。
引《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过不多时,兵道行个牌到府来,説是奉旨犯人,把闻参将收拾在府狱中去了。”
⒑ 折磨;惩治。
引元曾瑞《留鞋记》第一折:“又不是老亲多事把我紧收拾。”
鲁迅《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便是‘孝’‘烈’这类道德,也都是旁人毫不负责,一味收拾幼者弱者的方法。”
老舍《樱海集·月牙儿》:“及至我认识了警官,才一个个的收拾他们。”
⒒ 解脱;排除。
引金王若虚《滹南诗话》卷三:“此词过处,既有‘离索餘香,收拾新愁’之语,岂復有妇人在乎?”
金蔡伯坚《石州慢·高丽使还日作》词:“却灧灧金尊,收拾新愁重酌。”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毕罢了牵挂,收拾了忧愁。”
⒓ 犹领略。
引宋文天祥《<孙容庵甲稿>序》:“求其领略江山,收拾风月。”
元锺嗣成《凌波仙·吊施君美》曲:“吴山风月收拾尽,一篇篇字字新。”
明祝允明《金落索·纪别》曲:“不如收拾閒风月,再休惹朱雀桥边野草花。”
收拾的国语词典
把散乱的东西加以收集整理。
收拾的网络释义
收拾
收拾的翻译
反义词
收拾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攴(
),收( )声)(2) 同本义
收,捕也。——《说文》
女反收之。——《诗·大雅·瞻卬》。传:“拘收也。”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 武,而收系张胜。——《汉书·李广苏建传》
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后汉书·张衡传》
(3) 又如:收领(捉拿);收系(逮捕下狱);收付(拘捕罪犯,交付办案);收考(拘捕考问);收夷(捕杀);收劾(拘捕弹劾);收案(拘捕案问);收掩(收捕);收执(捉拿);收禁(拘押监禁);收领(拘禁)
(4) 收拾;收取
收,取也。——《广雅》
收以奔褒。——《国语·郑语》。注:“取也。”
勤者有事则收之。——《礼记·玉藻》。疏:“谓敛持在手。”
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战国策·齐策》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古来白骨无人收。——唐· 杜甫《兵车行》
(5) 又如:收发报;收信;收什(收拾);收局(收拾局面);收捉(方言。收拾;修建);收略(收拾;安排);收解(当铺收进的抵押品)
(6) 聚集;收集
收,敛也。——《小尔雅》
我其收之。——《诗·周颂·维天之命》。传:“聚也。”
既蜡而收。——《仪记·郊特牲》。注:“谓收敛积聚也。”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宋· 王安石《伤仲永》
(7) 又如:收括(聚集;约束);收藉(聚集;收集)
(8) 收容;接受
仲尼七十说,历聘莫见收。—— 李白《赠崔郎中宗之》
收孤寡,补贫穷。——《荀子·王制》
(9) 又如:收小的(接生);收管(接收囚犯后签的回执)
(10) 收获;收割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史记·太史公自序》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11) 又如:收田(收割农田的作物)
(12) 使中断、停顿或终止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3) 又如:收功(止息功能);收泪;收科(收场;圆场);收逢(收场;罢休);收煞(收场;结局);收成结果(送上死路);收驩(停止作乐);收声(止声;销声);收计(关闭清点)
(14) 征收
收租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其收田租亩四升。——曹操《抑兼并令》
收取其钱得数百万。——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15) 又如:收租;收税
(16) 收回;收缴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汉· 贾谊《过秦论》
(17) 又如:收掌(科举考试的办事人员。外收掌负责收卷;内收掌负责把试卷分给各房房官)
(18) 收藏;保存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战国策·燕策》
(19) 占取
秦将 王翦破 赵,虏 赵王,尽收其地。——《战国策·燕策》
(20) 收回;收复
攻大泽乡,收而攻 蕲。——《史记·陈涉世家》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名词
(1) 收获;收成
其能耕者不过百,百亩之收不过百担。——晁错《论贵粟疏》
(2) 又如:丰收;欠收;颗粒无收
(3) 收藏品
燕、 赵之收藏。—— 杜牧《阿房宫赋》
(4) 收入 。如:收支
(5) 车箱底部四面的横木,即车轸
(6) 夏代冠名
帝尧者…黄收纯衣,彤车乘白马。——《史记·五帝本纪》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siu1 [台湾四县腔] su1 [梅县腔] shu1 shiu1 [陆丰腔] shiu1 [客语拼音字汇] su1 [海陆丰腔] shiu1 [客英字典] shiu1 [沙头角腔] su1 [宝安腔] su1 si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收 | 式州 | 書 | 尤 | 平聲 | 尤 | 開口三等 | 尤 | 流 | sju/sjou | ɕĭəu |
详细解释
shè
动词
(1) 蹑足而上 。如:拾级
(2) 另见
shí
动词
(1) (形声。从手,合声。本义:捡取,从地上捡起来)
(2) 同本义
拾,掇也。——《说文》
犹拾遗于涂,摭弃于野。——《论衡·逢遇》
故周之夺殷也,拾遗于庭。——《韩非子·安危》
犹拾瀋也。——《左传·哀公三年》
俯有拾,仰有取。——《史记·货殖列传》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后汉书·列女传》
拾视之,非字而画。——《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拾粪;拾麦穗儿;拾毛(拣界外球。毛:用毛充塞内部的球);拾芥(拾取地上的小草。比喻取之极易);拾石为砚(从地上拾起一块石头用作砚台);拾夺(拾掇;收拾);拾拣(拣取);拾翠(拾取翠鸟羽毛以为首饰);拾沈(拾取汁水)
(4) 收敛,收集
妇人拾蚕。——《韩非子·说林下》
拾发以将乘矢。——《仪礼·大射仪》
请拾投。——《礼设·投壶》
萧何入 秦,收拾文书。——《论衡·别通》
(5) 又如:拾骨(收拾遗骨改葬);拾菜(采撷野菜);拾尘(本指捡起饭中的灰尘,后借为引起误会而猜疑);拾集(收集);拾摭(收集);拾纂(收集编纂)
(6) 碰撞 。如:一头拾将去(一头撞过去);拾头打滚(撒泼吵闹。拾头:碰头)
数量词
(1) 十,数目,九加一所得,汉字数目“十”的大写 。如:陆柒捌玖拾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sib6 [宝安腔] sip8 [客英字典] ship8 [陆丰腔] ship8 [梅县腔] ship8 [海陆丰腔] ship8 [台湾四县腔] siip8 [沙头角腔] sip8 [东莞腔] sip8
◎ 潮州话:sib8 zab8(sîp tsâp) [澄海]sig8 zag8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十 | 是執 | 常 | 緝A | 入聲 | 緝 | 開口三等 | 侵A | 深 | zjip | ʑĭĕp |